人形机器人将与人类一起跑“半马”
比赛中更换机器人每次罚时10分钟
![]() |
![]() |
是否想与人形机器人同台竞技?
3月4日,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也称“北京亦庄”)宣布:将于4月13日举行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将同期举行。
比赛规则——
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同一路线,但有单独赛道
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于4月13日7时30分鸣枪起跑。
北京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全表示,今年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在起点同时鸣枪起跑,共跑同一路线。赛事报名时间为3月5日10时至3月11日17时。
此次参赛的机器人要求具备人形外观、可以实现双足行走或奔跑等动作,不能是轮式结构。在控制方式方面,可以是手动遥控 (包含半自主),也可以是完全自主的控制方式。
“参赛团队须确保机器人不会对赛道、其他参赛机器人和周边人员造成损害,必须遵守赛事包括比赛线路、赛事规则以及任何特定的技术要求等规则,同时,为了打造赛事的科技氛围,赛前起跑仪式将由机器人主持,并在赛后设置机器人大秀场和互动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李全介绍。
本场半程马拉松路线,起终点不变,起点位于南海子公园一期南广场,终点位于国家信创园。采取机器人和运动员“同步报名、同一赛道、同时起跑”的原则,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在起点同时鸣枪起跑,为确保人机安全,全程采用铁马隔离或绿化带隔离的方式,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同一路线,但有单独赛道。
“为确保更多机器人能顺利完赛,经过对人形机器人当前研发进展的研判后,将机器人比赛的关门时间设置为3小时30分钟左右。比赛过程中,可以更换电池,也可通过更换机器人,以接力形式参加全程比赛。依据比赛过程中完赛时间、机器人更换次数进行综合评价,比赛过程中更换机器人每次罚时10分钟。”李全介绍。
由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自研的“天工”机器人预计将参赛。
此外,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维亮介绍,“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是与世界机器人大会一脉相承的重要载体平台。今年4月,北京市将率先举办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并拟于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前夕,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技术难点——
马拉松对机器人在奔跑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续航能力要求非常高
去年的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人形机器人“天工”就在起点为选手“加油打气”,还与参赛选手一同冲过终点,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成为赛事的一大亮点。
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要突破的技术难点是什么?刘维亮介绍,马拉松对机器人在奔跑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续航能力要求非常高。人形机器人要完成马拉松比赛,需要突破本体架构和关节、高可靠性长距离奔跑算法、测试验证等关键技术。
他介绍,要有适用于长距离奔跑的一体化关节和本体,人形机器人的本体是实现一切运动性能、操作性能的基石,一体化关节作为人形机器人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人形机器人整体性能的上限。为完成马拉松比赛,需要高功率密度一体化关节及其散热技术,优化关节运动范围、优化仿生足底、突破电池快换技术,解决关节过热和本体稳定性问题。
在马拉松长距离奔跑中,需要突破高可靠性快速奔跑控制算法、高精度定位算法、动态避障导航算法,解决人形机器人高速奔跑稳定性和自主导航定位问题。
“就像运动员参加马拉松比赛需要长期训练备战一样,人形机器人也需要进行多轮测试训练,解决长时间、高强度奔跑中机器人的续航、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此外,马拉松比赛路况环境复杂多变,有转弯、上坡、下坡等多种路况,对人形机器人的适应性要求也较高。”刘维亮提到。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