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7日 星期四

新闻伴侣

2025年02月27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蒙勇

    上学那个年代,异地的情感交流,基本上都是依靠一纸书信。当时我是宣传委员,负责领取和分发同学们交流感情的信件和班级的报刊,信件备受同学们欢迎,报刊却被冷落在教室的角落里,就连我也没有翻阅过报刊上的新闻。毕业后,疲于奔波,也没时间去理会大刊小报上的大事件、小新闻,偶尔与新闻接触也是在车站码头等待的时候。工作以后,渐渐地与新闻有了深层次的接触,甚至结下了很深的情结。

    刚参加工作,我就被安排到一个叫协兴的地方从事坡改梯工程监管工作,其实就是管理爆破材料。后来才知道这个工作责任重大,又枯燥乏味,所以才落到新同志头上。从接受任务那天起,我就很少到镇上去了,整天和雷管炸药打交道。单调无味的生活之余,我就找 《贵州日报》《毕节日报》 等报刊来看,于是就和诸多大事件和小新闻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慢慢地与其成了朋友。

    那时,邮递员骑摩托车送全镇的报刊,从协兴到镇上的公路没有硬化,收到报刊一般要晚两三天。渐渐的,我总盼望着邮递员快些送报刊来,总觉得没有报刊的日子很寂寞。我想,怎么就从一个对报刊不屑一顾的“远者”变成了热切盼望的“近者”,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半年多。

    回到镇上后,领导安排我协助办公室办主任抓信息工作,但对于信息工作,我是束手无策。为了把工作做好,在办公室办主任的指导下,我跑到书店购买了《当代新闻采访》 《通讯员写作入门300问》和 《新闻写作技巧》等书籍。一头扎进书里学习写新闻稿件,过了好一段时间,还是迟迟不敢下手。一天,领导问起工作情况,我低着头没敢吱声。越来越感觉到工作压头,在这种情况之下,终于鼓足勇气,写下了第一篇新闻稿件发给了报社。

    接着,一篇、两篇、三篇……

    连发了十余篇,都石沉大海没了踪影。

    一天,极端无奈的我,无精打采地来到办公室,生怕领导再问起工作的进展情况。就在这个时候,同事告诉我说报社给我样报来了。甭提有多高兴,急忙将信封拆开。一看,果然是一张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纸——2005年7月28日的 《毕节日报》,忙着把报纸找了个遍,终于在第三版的角落里找到了 自己采写的新闻稿件。当时那种心情,比六月里喝了山泉水还要舒服,也是参加工作以来最为高兴的一件事。

    就这样,我采写的新闻稿件一篇篇被报社采用了。

    第二年,我被派往村寨里开展工作。接到工作的当天进了村,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实情,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在村里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但计划总是不如变化,还没来得及摸清情况和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因为一个同事调走,我又回镇上接替她的工作。到了新的岗位上,尽管没有协助信息工作了,由于对新闻产生了感情,先后又买了《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必备全书》 等书籍,订阅了 《新闻与写作》 《应用写作》 等杂志。那段时间,在诸多新闻书籍里读出了快乐、读出了门道,享受着与新闻亲密接触的幸福。

    后来,我又被安排到了办公室专门从事信息工作。从一个协助抓信息工作的身份变成了一个主要抓信息工作的身份,压力非常大,后买了 《先进事迹写作范例》 和 《青年记者》 等书籍和杂志,还购买了一台相机。从那以后,以相机为伴、以新闻为友,在新闻创作中,既做了本职工作,又找到了真真正正的快乐。

    2008年初,许多个省 (市)都遭到了严重的雪凝灾害,我工作的乡镇也同样遇上了雪凝灾害,大地几乎被封冻了。就在这“水贵如油”的一天早上,仅剩下一小格电的手机响了,一看是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打来的,说他们为了保证在春节前用上电,正组织群众在抢修输电线路,场面非常大,很有宣传价值,同时也可以给他们鼓一鼓劲。因为工作和村的干部都很熟悉,他们也经常在报纸上看见我采写的稿件,一般村里有新闻线索都爱打电话通知我这个“土记者”到现场采访。

    接到电话,我迫不及待地带上相机,在鞋上绑了防滑的草索,踏上了采访的雪凝之路。平时从镇政府徒步走到他说的地方最多只需40分钟,那天在雪凝中整整用了两个多小时。山坡上,100多人正在用刚从山上砍回来的大杉木当高压电线杆架电线,场面确实很大,群众的干劲打动了我,我也忘记了冰天雪地。支书说:“镇里面的领导来看大家了,来给大家照相了,大家加一把劲,干完了要上报纸呢!”我一边向群众解释说自己不是领导,一边寻找最佳角度不停地按快门。采访结束后,又顺着冰封的路返回了单位,共花了7个多小时。

    回来后,希望破灭了,一条很好的群众积极应对雪凝灾害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的新闻稿件,就这样因为停电不能发出去。为了能及时把这条鼓舞人心的新闻稿件发给报社,我又整整用了八个多小时,徒步走路到县城,直到把这条新闻发出去才安下心来。正月初七,过完春节返回单位,《毕节日报》 的样报已经寄到了,翻看着刊登在 《毕节日报》2008年2月3日第四版的新闻稿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这是我从事新闻创作以来最珍贵的一条稿件,也是第一次有这种感觉。

    付出的是艰辛,收获的却是快乐。因为写作新闻稿件,得到了很多锻炼,名字也越来越受到了更多人和单位关注,先后有五六家县直单位准备抽调我去工作,但因为诸多原因没有去。尽管没得调入县城工作,我仍然没有放弃与新闻结下的缘,继续保持创作新闻稿件的热情,在大报小刊上发了很多新闻稿件,成了一名特约记者。

    后来,又尝试着写一些文艺稿件,陆续的有 《打工岁月》 《翁贡水传奇》 等诸多文章在各级各类报纸和杂志上发表。

    新闻,让我体会到一种责任,一种快乐,一种收获。

    新闻伴侣,陪伴我成长,牵引我快乐!

    (作者单位:金沙县委巡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