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 头版 -> 第A02版:综合 -> 教育夯实基础 人才驱动发展

北师大调研队探寻“村超”发展密码:

教育夯实基础 人才驱动发展

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北师大调研队。

贵州村超组委会现场访谈。

2025年贵州村超开幕式比赛活动现场。

    本报记者 梁圣 通讯员 李延

    在乡村振兴中,探寻适合本土的发展模式成为各地的重要课题。贵州“村超”作为现象级乡村体育赛事,其成功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发展经验。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法护村超·筑梦黔乡”调研队深入贵州榕江,围绕“知识产权法学视野下贵州‘村超’产业可持续发展——探寻乡村振兴的法治密码”这一主题展开全面调研,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挖掘其为“村超”产业及乡村振兴带来的关键助力与法治保障。

    1 以“村超”为契机,大力推广校园足球教育

    调研队在调研中发现,教育在“村超”发展及乡村振兴进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榕江县以“村超”为契机,大力推广校园足球教育,全县30多所学校开展“班超”活动,一万多名学生积极参与课余足球比赛。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足球运动的普及,更构建起了完善的体育文化教育体系。从知识产权视角来看,学生们在参与过程中创作的足球主题绘画、作文、短视频等作品,饱含着创意与热情,具有潜在的知识产权价值。比如,可以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制作成“村超”周边文创产品,既激励学生创作,又能提升“村超”品牌的文化感染力。

    同时,校园足球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对“村超”的深厚情感,强化了品牌在本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村超”品牌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此外,教育还为乡村振兴培育了具有体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这些人才未来将在乡村的各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2 科技是“村超”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科技是“村超”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赛事组织、运营和推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新媒体产业园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村超”赛事的精彩瞬间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提升了赛事的影响力;超媒体产业园运用创意和技术,为“村超”品牌的塑造与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赛事现场,先进的直播技术让全球观众能够实时观看比赛,智能设备的应用也提升了赛事管理的效率。然而,科技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挑战。赛事直播画面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未经授权的转播行为时有发生;线上宣传海报、短视频等也频繁遭遇抄袭或擅自修改使用的侵权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村超”应进一步加强科技手段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应用。

    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对赛事相关作品进行版权登记,确保版权归属清晰可查;通过大数据监测技术,实时监控网络平台,及时发现和打击侵权行为,提高侵权成本,切实维护“村超”的知识产权权益。此外,科技还可以助力乡村其他产业发展,如利用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借助智能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3 人才是“村超”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人才是“村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从赛事的组织策划到品牌运营,从文化挖掘到商业拓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智慧和努力。在与“村超”品牌运营公司、村超办等主体交流中发现,专业人才的汇聚为“村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创新的营销思维和高效的执行能力。例如,村超品牌运营公司在专业人才的推动下,积极开展商标注册和品牌推广工作,截至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已受理榕江县“村超”“牛头图形”135个类别,下发受理通知书135件,成功注册133件。当前“村超”产业的人才队伍仍存在不足,尤其是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短缺,使得在面对复杂的知识产权纠纷时应对能力有限。因此,吸引和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赛事运营管理人才、文化创意人才等各类专业人才,成为“村超”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吸引人才返乡投身“村超”及乡村建设是关键,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乡村振兴培育本土人才。同时,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现有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4 加强对“村超”品牌的全方位监测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村超”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从商标角度来看,应进一步完善商标保护体系,加强对“村超”品牌的全方位监测,利用专业的商标监测工具,及时发现并应对商标侵权行为。同时,积极拓展商标注册类别,覆盖更多可能的商业领域,为“村超”品牌的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明确版权归属,建立完善的版权管理机制,既能保护创作者权益,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也能为“村超”赛事增添更多文化底蕴,提升其品牌价值。随着“村超”商业合作日益增多,商业运营模式的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愈发紧密。在与赞助商合作过程中,应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加强对商业运营各环节的知识产权审查,确保双方在使用品牌元素时不侵犯知识产权,同时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商业运营模式,防止被模仿。此外,在专利和商业秘密方面,随着赛事发展和科技融入,未来在赛事设备、训练方法、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可能产生专利需求。

    北京师范大学“法护村超·筑梦黔乡”调研队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部分居民、商户对知识产权概念模糊,法律知晓率低,品牌保护意识淡薄等。针对这些问题,调研队建议,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宣传,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手册、开展线上普法等多种方式,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完善执法司法协作机制,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市场监督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纠纷解决效率;明确侵权认定细则,结合“村超”特点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侵权认定实施细则,为执法和司法提供明确依据。此次北师大调研队的深入考察,为“村超”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