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跳花节”: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
![]() |
之十五 |
![]() |
安顺经开区三合苗寨举办“苗族跳花节”活动。 |
![]() |
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老人。 |
![]() |
男子吹笙奏笛,女子翩翩起舞。 |
![]() |
跳花节上的芦笙表演。 |
“跳花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举行。节日期间,苗族人民尤其是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跳花坡,载歌载舞,欢度节日。跳花节历史悠久,流行于川黔滇苗族村寨,尤以贵州安顺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2008年,安顺苗族跳花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安顺全市有40余个跳花点
跳花节,是安顺苗族最为隆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是苗族群众为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而举行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
关于苗族跳花节的由来,民间有多种传说,其中相传广泛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苗族的先辈亚鲁。“根据史料记载和传说来看,苗族跳花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安顺市苗学会顾问王华如是说。这一源自远古、流传至今的民俗活动,不仅承载着苗族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和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愿,更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苗族跳花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元素和文化内涵,承载着苗族的文化记忆、生活智慧、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跳花”一词为汉名,因坡上栽有花树而得名。“跳花节”是认识苗族、了解苗族文化的窗口。苗族跳花节不仅是苗族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表演节目也吸引了各民族同胞共同参与,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安顺市苗学会会长杨志凤介绍,目前,安顺苗族人口有44万余人,全市有40余个跳花点。每年农历正月到三月间,安顺各地的苗族村寨都会迎来盛大的跳花节。安顺苗族同胞在定点的跳花山 (场) 共庆佳节。如:西秀区北门外亚鲁跳花山为正月初四至初六;西门跳花山为正月初七至初九;东门外东门庄跳花坡为正月初十至十二……
2 未婚男女的“相亲大会”
近几年以来,安顺市瓦窑村举行的跳花节规模盛大,最多时达到5万人。
节日期间,苗族人民尤其是男女青年会穿上苗家盛装,未婚男子背上十几床甚至几十床精美的背扇扇面;女子则用包裹包上银铃、银珠、银链等装饰品,小孩则背背扇参加跳花。
男子吹笙奏笛,女子起舞附和,围绕花树翩翩起舞。除此之外,跳花节还有许多娱乐项目,男女老少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从前,集会上还有爬花杆比赛,有比射弩、比针线手艺,还有武术表演、斗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
每个花坡跳花日期为三天。第一天栽花树,苗家人遥见花树而作准备,次日清晨空寨前往;第三日,跳花结束,客人就近苗寨食宿,饮酒吹笙弄弦欢乐,通宵达旦。
跳花节是苗族人民的歌舞盛事,也是未婚男女的“相亲大会”。苗族姑娘身着鲜艳美丽的服饰,等待心上人的到来。小伙子也盛装打扮,吹笙奏笛在姑娘群中往来穿行,寻觅自己心爱的姑娘。待两情相悦,就携手到林荫处密谈,或热闹之处游玩。
众所周知,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蜡染、芦笙舞、苗族服饰……每一项拿出来,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
每到跳花节的时候,不仅是苗族人民的歌舞表演盛宴,也是大型的非遗展览会。
当芦笙吹奏之时,周围站满盛装围观人群,特别是盛装打扮的苗族姑娘们。她们是节日里最靓丽的风景线,大方地展示着自己手艺的精绝与灵巧,因此,跳花节也可说是服饰的大竞赛。
“此苗族之极乐天、自由地、盖习俗然也”,《续修安顺府志缉稿》这样写到。
从五彩缤纷的苗族服饰到热情飞扬的芦笙舞,从古老的仪式到新奇的活动,跳花节不仅展示了苗族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也体现了这个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如今的跳花节,吸引了各族人民前来参观。届时,安顺周边村寨蜂拥而至,场面壮观,热闹非凡。
3 非遗传承 民族文化进校园
王华认为,苗族跳花节不仅是苗族人民情感联系的纽带,也是维系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为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各民族同胞交往、交融、交流搭建平台,既增强了各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加深了文化认同,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载体。同时,独特的苗族文化通过节日庆典得以充分展示,对安顺当地社会、文化和旅游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为安顺建设一流旅游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被这一独特的民族节庆活动所吸引,前来观赏和参与,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如何保护和传承苗族跳花节? 安顺市苗学会会长杨志凤表示,吹芦笙、跳芦笙舞均属于《安顺市亚鲁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保护范围,安顺专家学者和文化爱好者们也注重加强对苗族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对苗族跳花节进行保护和传承。
在安顺,苗族跳花节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得以更好地延续和发展? 杨志凤认为,跳花在安顺有多种传承方式,苗族家庭不仅有代代相传的家庭传承;集中传承则是利用农闲时节,把春节期间返乡青年集中起来,由传承人传授吹芦笙、跳芦笙舞技艺;安顺经开区张坪中学、关岭自治县民族中学等学校均办有芦笙班,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授吹芦笙、跳芦笙舞技艺,积极培养年轻一代对苗族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为苗族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综合“掌上安顺”微信号、手机中国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