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3日 星期四

包汤圆、剪窗花、猜灯谜

天眼小记者沉浸式过元宵节

2025年02月13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小记者展示自己包的汤圆。

小记者展示精美的剪纸作品。

    本报记者 李书妍 郭倩聿

    童心迎元宵,非遗绽新辉。2月11日,在元宵佳节到来之际,贵阳市小车河街道富园社区携手天眼小记者,以一场“月满人圆巳巳如意”为主题活动,将非遗文化与人间烟火交织,让小记者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活力。20名天眼小记者化身“小福星”,一起包汤圆、剪窗花、猜灯谜,热热闹闹过元宵。

    “自己包的汤圆就是美味”

    活动伊始,20名天眼小记者围坐一圈,接受新闻采访与写作知识培训。记者讲解了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就采访中如何提问、倾听、记录,为小记者们进行了生动演示。同时,还讲解了新闻六要素,提醒小记者们在后续的写稿实践中要积极运用。记者鼓励孩子们在活动中勇敢表达、细心观察,记录精彩瞬间。培训过程中,大家积极参与互动,踊跃提问,为接下来的实践采访打下了坚实基础。

    培训结束后,包汤圆大赛拉开帷幕。小记者们分好小组,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第一次揉面、搓圆子,指尖翻飞之间,一枚枚汤圆如珠玉落盘。在欢声笑语中,“黑芝麻引子”裹进糯米团,也裹进了“团团圆圆”的殷殷祈愿。汤圆下锅,热气氤氲,小记者曾弈欢边品尝边说:“我们自己包的汤圆好美味。”

    灯谜藏古今 童心探黔韵

    “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剪纸课堂上,非遗传播人杨春用剪刀游走于红纸之中,顷刻间,一幅精美的窗花便诞生了。小记者们连连称赞,希望自己也能学会这神奇的指尖魔法。杨春老师表示,剪纸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热爱和长期的努力,先教大家简单的二折剪纸,体会一下剪纸的奥妙。大家在杨春老师的指导下拿起剪刀,完成了一幅幅充满创造力的作品。

    随后,小记者们进行了作品评比,每个人都收获了充满意义的国风礼物。“非遗文化需广大青少年共同接力,一起传承和守护这份瑰宝。”杨春老师说。

    “一寸光阴一寸金,打一个地名,哪位小记者知道?”猜灯谜环节,小记者们跃跃欲试。活动包含了传统灯谜以及非遗文化知识问答,孩子们在一问一答之间学习了元宵节的由来、剪纸的历史文化、贵州的民族文化知识等等。许多小记者的知识储备量非常丰富,这些灯谜可难不倒他们。

    活动最后,活动主办方小车河街道富园社区书记杨芳珍表示,欢迎小记者来到这里体验传统文化,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