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1日 星期二

贵州省教育厅发布2025年工作要点——

七个“一以贯之”建设特色教育强省

2025年02月11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玉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进行工业机器人实操。胡攀学摄 (贵州图片库发)

贵州大学师生在南校区溪山书房共话“我心中的思政课”。陈思鱼摄

    202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于2月10日在贵阳召开,会上,贵州省教育厅发布了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全省教育系统将坚持“全域抓质量、结构抓优化、机制抓创新、赋能抓数智、发展抓协同、保障抓党建”,持续实施“七大提升工程”,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推动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加快建设立德树人强、培养体系强、支撑引领强、民生保障强、协同联动强、动力活力强的特色教育强省,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贡献教育力量。

    一、一以贯之抓战略规划,统筹推进加快建设特色教育强省

    1.研究制定《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加快建设特色教育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对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锚定贵州特色教育强省建设目标,细化重点工作任务,积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接教育部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系统谋划今后三年重大发展任务、重大改革任务,到2027年初步建成特色教育强省。

    2.健全《纲要》和中长期发展任务落实机制。强化统筹推进和工作协同,建立系统布局、压茬推进、闭环问效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加强教育强国建设主要指标动态监测。统筹推进全省 《“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编制,明确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任务,高质量推进特色教育强省建设。

    二、一以贯之抓思政教育,固本铸魂构建立德树人全新格局

    3.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有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改革创新。高质量组织讲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建强用好红色研学基地,持续办好“大思政课”系列活动,打造“薪火黔行”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常态化推进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扎实推进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探索“马院+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华文化书院) 双轮驱动的教学模式,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4.健全完善“五育并举”培养体系。体系化推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讲,拓展先进人物进校园覆盖面。以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为抓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做强“澄心黔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品牌,构建全省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育人体系,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组织开展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达标校评选活动。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重编或修订。

    5.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深入实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纳入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指南。支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青年教师和博士生开展重大选题前沿性研究。持续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完善教育系统融媒体矩阵,利用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开设同步课堂、云讲座等,将党的创新理论通过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呈现。持续开展“理论宣传二人讲”工作。

    6.加强教材教辅建设管理。指导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使用。强化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统一使用工作。继续推进义务教育新修订教材使用工作,加大教材使用培训,提升教材育人效果。开展中小学地方和校本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结合试教试用情况完善地方课程教材内容,提升课程教材质量。

    7.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贯彻落实 《贵州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行动方案》,力争2025年实现全省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以上。强化学校语言文字教育中的基础阵地作用,规范汉字书写能力,提升经典阅读水平,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五育并举”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继续推进“童语同音”计划,加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

    三、一以贯之抓协同发展,四链融合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

    8.着力优化高校布局结构。结合国家、省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全省高校布局,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建设,科学规划高等教育规模总量,有序推进部分高校办学规模重新核定,稳步扩大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

    9.推进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实施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改革行动,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超常布局一批急需学科专业,推进存量学科专业持续优化,加快学科专业内涵更新。构建人才培养供需适配机制和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

    10.分层分类推进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深入推动省外高水平大学“组团式”帮扶我省学科建设。坚持办精办专办特学科专业,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在不同领域和方向争创一流。突出“高峰引领”,重点支持贵州大学等有条件的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推动重点突破,支持一批学科重点建设。

    11.强化科技支撑力度。推进实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行动”。推进第二批“百校千企”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申报。吸引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来黔建设高等研究院。培育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2.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贵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省域试点。打造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面向东盟国家为重点,创建职教出海品牌。完成省属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抢抓第二批国家“双高校”建设任务,开展新一轮省级“新双高”建设。推进实施职业教育“101计划”。强力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和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

    13.探索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路径。加快优化中职学校布局调整,探索完善职教高考制度,稳步推进“3+2”“3+4”中高本贯通培养。全面推进贵州职业教育智慧云平台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管理水平。健全完善职业教育赛训结合实践体系。健全完善“学分银行”,构建全省终身学习平台、社区教育资源库和社区教育专家库,一体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14.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大力开拓市场化就业岗位,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就业作用,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抓好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完成高职院校“订单班”2万人、专升本2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80%以上。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开展“宏志助航计划”培训项目,办好第二届全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深入推进就业数据监测和综合评价改革。

    四、一以贯之抓优质公平,系统构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15.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资源。以县为单位进一步分析测算从学前到高中各学段分年度、分城乡学位需求情况,整合用好闲置教育资源,完成城乡教育资源布局规划编制,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持续巩固拓展教育保障成果,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支持各地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建设,推进普通高中扩容建设,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16.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对普及普惠创建县实施“一县一园一集团”全覆盖、全指标指导,力争8个以上县 (市、区) 达到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标准。推进省级示范幼儿园在余庆县、普定县等11个县全面布点,对全省2000余所薄弱幼儿园开展规范提质。在充分满足3-6岁儿童入园需求基础上,指导有条件的幼儿园稳妥开设托班招收2-3岁幼儿。

    17.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机制,整县推进集团化办学,力争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验收。实施县域城区薄弱中小学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加强义务教育数学质量监测,推动质量整体提升。推进落实“教育入学一件事”,提高群众办事便利度。持续加强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工作。提升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中小学幼儿园书记校长专业化能力水平。

    18.推进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发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辐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建设。进一步试点建设综合高中,探索综合高中校内职普转换、学生多元选择的有效途径。深入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和薄弱县中教育帮扶。

    19.统筹推进“双减”和强化科学教育。坚持标本兼治,统筹“双减”和“双提”,持续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着力提升校外培训治理水平。

    五、一以贯之抓铸魂强师,用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

    20.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宣讲。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持续开展背景审查,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

    21.大力提高教师水平。实施大力提高教师水平专项行动,全面推进落实“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推进实施“特岗计划”“银龄计划”,优化实施“国培计划”,实施教师学历水平提升计划。

    22.加强教师权益保障。督促指导各地加强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成果。发布省市县三级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持续推进落实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

    六、一以贯之抓改革攻坚,守正创新推进教育深度开放合作

    23.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度支持学前教育国家和省级完善保障机制、保教质量提升和幼小科学衔接等实验区建设改革。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以改革试点、课题研究等方式,加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职业学校评价、高校分类评价、人才评价,进一步破“五唯”、立新标。持续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考试、评卷改革力度。推进实施体育中考改革,启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强力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持续开好《数字素养通识课》,加强培训和竞赛,不断提升教育管理人员及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抓好教育数字化“试点区”“试点校”建设。提高教育数据质量,强化教育数据运用。启动教育大模型建设。

    24.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持续扩大地方公派项目。推进“留学贵州”品牌建设。推动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科研。深化贵港澳教育合作范围。有序组织中外师生短期双向交流,吸引更多国(境) 外青年师生到贵州研学,力争人数翻番。丰富拓展“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功能,办好“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深化与东盟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文交流及教育合作。举办“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 (贵州)”。

    七、一以贯之抓党建引领,以管党治党新成效驱动教育发展

    25.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推动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出台 《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跟踪指导工作实施细则 (试行) 》。实施“党建引领保障行动”。强化“教固根本 · 育润黔进”党建品牌建设,以创建“四强”党支部为抓手,深化模范机关创建。纵深推进“五级书记抓党建”,持续深入实施“3+1”行动,全面开展“排队抓尾、争先创优”行动。指导高校党委做好换届工作,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督促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落实联系督导机制,探索建立公办和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结对共建工作机制,推动实现民办学校党组织书记全覆盖。

    26.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开展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项教育,持续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认真落实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监督的指导意见》。

    27.积极构建教育系统“大安全”工作体系。扎实推动“护苗行动”,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压实安全责任,强化校园安全能力建设。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加强形势综合分析研判和监测,强化舆情引导处置,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持续做好教育系统保密安全、信访维稳工作。深化“校园餐”突出问题整治,全力守护校园食品安全。

    28.深入推进教育法治建设。加强资源和能力建设,强化法治副校长队伍职能作用。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推动出台《贵州省学前教育条例》,加快修订《贵州省职业教育条例》。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管理,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教育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

    29.完善经费保障管理机制。积极向上争资争项,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落实“两重”“两新”建设任务,谋划储备一批高校学生宿舍、“双一流”高校新校区、重大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科研设备更新等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支持。进一步完善预算拨款和绩效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围绕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优化奖优罚劣措施。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整治乱收费问题。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推进精准资助机制建设。

    30.强化教育督导评估。健全省、市(州)、县(市、区、特区)教育督导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建设高质量督学队伍。强化督导条件保障。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教育督导体系,全面推进教育专项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