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0日 星期一

加强引领 狠抓素质

做好“加减法” 培育“大先生”

2025年02月10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苏黔区域联合教研活动讲课现场。(图片来源:贵州省教育科学院)

凯里第四小学省级骨干教师潘美莲老师在教研交流现场。

黔南州为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赠送纪念品。

    本报记者 岳端

    2024年,贵州引进教师2万余名,“国培计划”、职教师培训达4万余人,教育系统14个集体、50人在庆祝第40个教师节活动中获全国表彰……回望过去一年,一组组力透纸背的数据,彰显着贵州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心和足迹。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近年来,贵州坚持强引领、抓素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加强,各级各类教师数量稳步增加、队伍结构逐步优化、能力素质逐步提升,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教师典范,为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师德师风建设严字当头

    2024年6月14日,由省教育厅主办、贵州师范大学承办的全省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在安顺启动。

    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为主题,由全省高等学校、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中获得时代楷模、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教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等称号的教师,以及“国培计划2014”贵州班习近平总书记座谈教师代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贵州代表等优秀教师代表组成的宣讲团,分赴全省9个市 (州) 和我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巡回宣讲,各市州、各高校同步开展“教育家精神”宣讲,在全省掀起了争做先进思想文化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的热潮。

    师之大者,为国为民。近年来,贵州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组建省级师德宣讲团,开展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帮助教师队伍不断端正自我定位、明确行动方向。从2023年起,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一批批“大先生”不断涌现,在责任担当中诠释初心,用真抓实干谱写忠诚,以优异“答卷”展现作为,共同汇集成躬耕报国的燎原之火。2024年,在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中,贵州教育系统14个集体、50人获全国表彰,9名教师代表获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战线持之以恒、抓实抓严的关键大事,既要以明灯为指向标,也要敢于向师德失范行为“亮剑”。

    遵义师范学院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用好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高规格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由学校主要领导任主任。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由书记和院长任双组长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师德师风主体责任落实办法》,成立教师工作委员会,有条不紊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严字当头、实处发力,贵州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加大师德失范行为查处力度。2024年,全省高校党委全部成立教师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压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切实增强广大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教师提质减负“清单”管理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职责所在。

    2024年,贵州将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作为基层减负的重要内容,建构教师负担监测评估体系,科学管理减轻教师负担相关工作,持续推进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

    下发 《关于收集2024年拟进中小学校省级事项清单的通知》,收集省各有关部门2024年拟进中小学校省级事项清单,进一步明确申请原则和审批报备程序。

    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行动;公布省市县三级举报电话,拓宽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清理督办违规活动,通过科学的监督、管理方式,严格控制社会事务进校园的数量和频率,确保将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公布 《贵州省2024年社会事务进校园省级事项白名单》,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全省各地纷纷结合实际,陆续出台相应措施,把教书育人的时间还给老师。

    一项项举措蹄疾步稳地开展,在为教师“松绑”的同时,贵州做好教师培育提质增量的“加法”,着力培养一批能打硬仗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024年,贵州深入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通过“特岗计划”、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教师2万余名。组织66个定向县和275名“优师计划”毕业生开展面对面双选,为我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补充优质师资。获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选派教师1468人,“银龄讲学计划”招募银龄教师339人,教师队伍持续壮大。

    1名教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4名教师入选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10名中小学 (幼儿园) 校长教师入选第二批教育部新时代“双名计划”培养对象。省级评选“黔灵名校长”培养对象78人、“黔灵名师”149人,省级骨干教师598人。“国培计划”、职教师培训达4万余人;组织100所城区优质学校和乡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

    为激发教师干事热情,贵州强化教师工资待遇保障落实情况调度,紧盯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督办,确保教师工资待遇及时足额发放,以县为单位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法定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发力

    2024年10月2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在安顺一中举行。围绕同一主题,来自苏、黔两地的教师开展同课异构联合教研活动。

    教师们教学设计各具特色,或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做到了以学生为主;或联系当地实际,巧妙构思了一趟思路清晰环节紧凑的研学之旅。

    高效精彩的课堂,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也让教师们在教学方法的碰撞中,实现互学互鉴、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2024年,贵州搭建教师专业成长高位平台,首次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评选活动和全省同课异构活动,已组织10个学科4000余人参与苏黔两省“同课异构”联合教研。

    不同学科、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在全省全面开花。不仅实现了教学资源与教学思路的共享互通,也为全省教师们提供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有效促进了全省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提升。

    过去一年,贵州教研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更加有力,持续推动《贵州省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研工作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4-2026年) 》,全省60%以上县级教研机构达到了编制要求。建立高中9大学科教研基地校,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和推动教学成果培育转化。贵州教研做法被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通过微信公众号面向全国宣传报道,在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上作教研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变量,征途如虹,奋楫扬帆。贵州将一如既往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强劲动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亮点

    >>黔东南

    实施“引育管励”机制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本报记者 廖尚海

    黔东南州紧扣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创新构建“引才聚智、育才强基、管才正风、励才提质”四位一体的全链条机制,优化师资结构,提升专业能力,为黔东南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黔东南州将教师引进作为优化队伍结构的突破口,实施“引才磁场”工程,构建多元化引才体系,通过招考、直聘、“特岗计划”等渠道,2023以来年补充青年教师3519名。2024年,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深化粤黔教育帮扶,引入佛山市256名骨干教师挂职支教,推动教学理念与资源双向流动。在教师引进工作中,建立“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待遇提升”服务体系,2024年完成教师资格认定3460人,确保人才“落地生根”。

    近年来,黔东南夯实三级培训网络,建立州、县、校联动的教师发展支持系统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2024年累计培训教师11.97万人次。

    在深化跨域协同育人上,推动佛黔107所中小学、职校“结对子”,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1945人次,共建6个校企合作项目,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突破。开展教学交流、教师互访、教育科研等活动546次,培训受益教师3851人,4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29人到东部学校跟岗锻炼。

    值得注意的是,黔东南依托55个“三名工程”工作室开展研修活动,培训教师7200余人次,形成“专家引领,骨干带动,全员提升”的成长链。

    黔东南教育局织密制度“防护网”,出台师德专项整治方案,将师德考核作为评聘、评优“第一标准”,2023年签订承诺书7.43万份,组织1479名教师参与巡回宣讲。其间,联合多部门开展酒驾醉驾“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召开县级以上整治会议110余次,覆盖教职工7.6万人,自查整改问题61项,形成“警示-教育-整改”闭环管理。

    构建“德能绩并重”的激励生态,激发教师队伍活力。黔东南树立鲜明导向,实施“重师德、重师能、重实绩”的绩效评价体系,2023年以来评选州级先进典型1221人,2024年黔东南涌现全国模范教师一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黔灵名校长”5名,“黔灵名师”14名,59名中小学教师被推荐为省级骨干教师,全州选树718名优秀个人,225个优秀集体。推荐16名中小学高级教师参评2024年正高评审,优先为489名优秀教师提供晋升、进修机会。

    在创新资源供给上,通过“银龄讲学”计划返聘112名退休教师传经送宝,依托东西协作引入东部名校课程资源库,惠及乡村学生超10万人。

    通过“引育管励”协同发力,2023以来年黔东南实现教师学历达标率98.6%,乡村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提升至76%,中考优秀率、高考本科上线率逐年提升。通过以师资建设为根基,创新打破资源壁垒,激活队伍潜能,最终实现从“输血帮扶”到“造血自强”的跨越式发展,推动教师队伍从“量质并重”向“优质均衡”升级,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队伍优化建设提供“黔东南样板”。

    >>黔南

    构建“五级进阶式”体系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本报记者 杨杰 特约通讯员 黄勇

    近年来,黔南州坚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师队伍优化,围绕立德树人、专业提升、骨干培养、体系建设等方面,实施“铸魂”“提能”“薪火”“强根”“增效”“建强”等行动,建立健全州县校三级教师全员培训体系,构建起具有黔南特色的“五级进阶式”教师培养体系,形成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广大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

    近年来,黔南州坚持系统谋划,确保高位统筹推进。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来抓,连续6年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多次专题听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黔南州陆续出台“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特色教育强州的实施意见及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七大工程”配套实施方案等系列改革文件,搭建起全州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四梁八柱”。

    黔南州突出党建引领,铸师魂锻师风。在全州教育系统广泛开展筑牢“红色堡垒”、优塑“红烛先锋”、培育“红心少年”的“三红工程”,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从师德、育人、教学、服务等方面锻造师德好、师风正、师能强的教师队伍。开展专项整治,严师行正师心。

    2022年以来,全州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达28万余人次。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每年举办一次中高考命题大赛、一次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先后举办3届高中教师命题大赛和2届初中教师命题大赛,累计评选各学科优秀试题1000余套。组织中小学教师全员参加教师专业能力素养测试,强化结果运用,对测试成绩不合格的实施“回炉锻造”,倒逼教师能力素质提升。2023年2月测试,黔南州在全省各学段各学科排名中整体靠前,24门科目有19门为A层次,有22个学科平均分高于全省平均分。

    2021年以来,共有1910名中小学教师、校园长评为州级基础教育骨干人才,入选“黔灵名师”40人、省级骨干教师176人,入选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养对象1人。抓住“关键少数”,加强校园长队伍建设。研究制定《黔南州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校长选育管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校长管理培养机制,切实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2020年以来先后实施了3期中小学“领航校长”培养项目,连续4年举办中小学优秀校长高级研修培训,培养造就了一批辐射带领黔南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品质提升的中坚力量。

    除此之外,近几年来,黔南州纵深推进制度体系建设。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印发《黔南州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三总量两管理”改革要求,促进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和有效利用。出台《黔南州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重点任务的若干措施》 《黔南州中小学“学思行悟”课堂教学改革行动实施方案 (2022—2024年) 》,修订完善初高中教学质量评估办法,推进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和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