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7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2月07日 星期五 头版 -> 第A05版:文化 -> 思州石砚:笔下皆为松墨 写来尽是烟火

思州石砚:笔下皆为松墨 写来尽是烟火

2025年02月07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思州石砚传承人周永平在石材堆里挑选雕刻石砚所用的石料。

←工匠在雕刻思州石砚。

思州石砚传承人周永平在检查石砚质量。

    黔东南州岑巩县古称思州,思州石砚是岑巩县特产,历史悠久,深受文人墨客青睐。一件思州石砚从采石、选料到制成砚台,需经历近20道复杂工序。工匠会根据每块石材的大小、纹理、造型等,设计雕刻出不同的图案。2021年,“思州石砚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宋代集市已有“蛮溪砚”售卖

    人间十里,繁华如旧。吵闹的市井中,叫卖声随着人潮流动而此起彼伏,宋朝的市集在打破坊市制后,进入到繁华而自由的商业时期,天南海北、四时之物,尽数由各地流入到京都等繁华之地,连那远在蛮夷之地的“蛮溪砚”也被当做寻常货物而售卖在各个文人之间。

    就这样,远在千里之遥的思州蛮溪砚落在了书香盈盈的案桌上,甚者有人还以此砚而入诗,黄庭坚在观看友人许道宁作画后有感,作 《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 一诗:“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忽呼绢素翻砚水,久不下笔或经年……醉拈枯笔墨淋浪,势若山崩不停手……”由此可知,蛮溪砚在宋朝时便已熟于制作并广为售卖。

    思州砚,因砚材产于思州治地(今贵州岑巩县)而得名。古名蛮溪砚,誉名“黑端”,又名金星石砚,简称思砚。起源汉,成熟于唐、宋,清代上贡朝廷,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思州砚石质特优,制成砚台,具有“水石殊质,浑金璞玉,云滋露液,惜墨惜笔”的优点。它不仅有金光闪闪的自然美,而且磨墨蓄砚堂中日久不干;在无水时,哈气砚中,自出露液,方能书画,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珍爱。

    思州砚取材于岑巩县峨山山脉中部、龙江河下游的星石潭及思旸镇的马坡、新光、小溪等处,星石潭中及沿岸沙冒坡的砚石黛色如玉,间有金星,流光闪烁,打磨而成的思州石砚经磨耐用。

    在过去数千年的时间中,这种产自贵州的石砚有许多种名字,蛮溪砚、黑端、金星石砚、思州石砚,现在我们多将其叫做“思州砚”,究其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若以石材命名为“金星砚”,则与别的古砚名字相冲,故弃之不用;二是此石砚原材料来自于古思州治地(今岑巩县思阳镇),故取此名。思州砚的石料采自星石潭的金星石,它石色青黛,石质细腻,坚润如玉,内含金星,流光溢彩。《思州府志》 云:“星石潭,府东七里,产石间有金星者,坚润可琢为砚。”

    2一方思州石砚三十道工序

    星石潭,距岑巩老县城4公里,为古思州八景之一,古时当地人们“砚材取之颇难。水洞涡旋,湾环黯黑甚,逮于潭底,星光灿烂,倒影反射,洞壁通明,必善设者,腰斧凿而下”。可见取之甚难。

    挑选能用于制作砚台的石料也是有窍门的,首先太小的石料如果其表面风化层轻轻一敲就碎了,则无法进行后续的深加工,故弃之不用,反之则可;之后是看石料纹路,最好是用水过一遍石头,能使纹路、杂质更清晰的显示出来;再用石锤敲打石头发出声音,不同的品质会有不同的声音,以此可辨别出此石头是否能用于石砚制作,其中以会发出如金属一样的声音为上佳。

    挑选好石料后可不是马上就能开工的,需要将石料在室外阴凉通风处晾晒半年到一年,过程中边角废料会脱落,里面的金星会暴露出来,当它显示出真正的“容颜”后,再将石料用铁锤或切割机分成大小不同的砚坯,制砚人可以根据砚坯的大小、纹路、明暗等特点来构思想要的砚台,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的手工砚台几乎没有一样的,因为每一个砚台由选料到构思都充满了随机性,不同石料和不同人之间的组合也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石砚是结合了自然的馈赠和人类的审美而产生的一种艺术。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历代思州艺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在造型、雕刻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吸收端、歙等名砚雕刻精细之长而又别具一格。解放前夕,思州存下从事制砚的艺人只有三家,一家聂氏,一家王氏,一家周氏。聂氏爱刻“花鸟类”,王氏喜雕“动物类”,周氏善雕“皇家龙凤”。在雕艺上,以浮雕为主,兼以塑雕。图案设计精巧、构图优美雅致,结构复杂严谨,做工细腻考究,立体感受强烈。一方思州石砚由打胚到制成砚台要经过三十多道工序。

    3思州砚走入新时代

    以龙形砚为例,确定好设计图案后,可用笔在石料上稍作规划,也可不用,但这需要多年的“手上工夫”才行,接下来就到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雕刻阶段。

    雕刻时会用到的雕刻刀可达二三十种,如錾刀、靠刀、雕刀等,不同的雕刻刀有不同的效果,雕刻手法也会各有不同,如深雕、浅雕、浮雕、平雕、镂空雕等,可以自行组合,思州砚多以浮雕为主。先是在砚坯上粗凿出想要的龙形轮廓,再慢慢去细化每一个部位,如龙须的弧度、鳞片之间的走向、云纹的位置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心无旁骛,用什么刀,用的是刀尖还是刀侧,下刀时的力度、角度、方向等都要通过多年的经验来积累,才能确保你凿出来的痕迹是你想要的深浅、大小、厚薄等,雕刻石砚是个“力气活”,更是一个“巧劲活”。

    龙形砚雕刻出来后就到了打磨阶段,现代的打磨手法就比较多样了,如达摩机器、砂纸、磨石等,常用的手工打磨方式是用砂纸,不同目数的砂纸所对应的精细程度不一样,多用120-1200号的砂纸,目数越高,精细度越高,可以根据自身想要的程度来决定砂纸目数,如有的地方需要很平滑,那就选用高目数的砂纸,有的地方需要保持粗狂,则反之。打磨完后洗刷一下表面的杂质,思州砚就算是做好了。

    如果简单的看表述,我们会认为思州砚好像很快就能做好,实则不然,它要经过二三十道的复杂工艺,一块大小、复杂程度适中的手工思州砚,如果让老师傅来做都要近20天才能做好。

    1979年,思州砚被国家轻工业部载入中国传统名牌工艺美术品系列;1994年贵州省文化厅授牌“岑巩县思州石砚艺术之乡”,1995年5月在中国国际技术产品展览会上获金奖;2003年第二届“国之宝”评选认定思州砚为“国之宝——中国文房四宝十大名砚”,此后又有两届荣获“国之宝”荣誉称号;2008年文化部命名岑巩县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6年当地更是建立了“思州石砚博物馆”,共设四个展区,采用实物、文字、书画及多媒体等方式全方位展示思州砚的历史和文化;2021年思州砚制作技艺被列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思州砚在新时代又再一次用自身独特的魅力而获得认可,千年时光,总是会善待腹有“笔墨者”,笔下皆为松墨,写来尽是烟火。

    综合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网、贵州画报、新华网、黔东南微报公众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