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5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2月05日 星期三 头版 -> 第A05版:名师课 -> 把握诗“情”,帮助高中生领略诗词妙处

把握诗“情”,帮助高中生领略诗词妙处

2025年02月05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李琴

    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凝聚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心血,是诗人真实的生命写照和阅历的沉淀。它不仅是精挑细选的语言组合,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而情感的表达需要借助语言才能外化。若学生能静下心来研读诗词,品味诗词之美,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意义深远。

    诗词是高考的重要考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在诗词鉴赏方面仍有短板。比如,以高考成绩为目标,更多关注诗词的工具性特点,诗词教学存在公式化、结构化、固定化的现象,严重忽略诗词的人文性与审美性,导致学生在诗词鉴赏时难以情感共鸣。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中“教”与“学”该如何形成良性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是一线教师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我认为,诗词教学鉴赏中要把握一个关键:诗“情”赏析。那么,如何赏析呢?可采用以情入情、以文言情、以身试情三大策略,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师“乐”起来,让诗词“活”起来。

    策略一:以情入情,先声夺人

    高中学生处于未经世事的年龄阶段,缺乏阅历和体验,对作者生平无法感同身受,自然难以把握诗词情感。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诗词的创作因情而作,学生也需以情入情,教师怎么激发学生情感,如何调动学生兴致,是一堂课的关键。如果一堂诗词教学课刚开始带给学生的体验是枯燥乏味的,那么这节课一定是失败的。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热爱即兴趣,教师在诗词鉴赏中应注重引导。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应该把自己当作诗词中的一员,去设身处地感知作者,领悟情感,然后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教学环节,带入丰富的情感体验,让自己进入诗词境界的同时,激发学生情感。同时,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特性与需求,抓住学生年龄和阅历的特征,寻找教学内容与学情的结合点,以情入情把学生带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授知识的关键在于吸引学生的兴趣。作为诗词鉴赏的引路人,语文教师首先得让学生入情,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理解诗词,与作者情感高度契合,抓住“情”味。传递知识不可填鸭式,教学应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应符合高中生情窦初开的特性,让学生更易于接受诗词。教师既要讲解知识,更要增加教学中的“情”味。

    策略二:以文言情,迁移引思

    古人写诗,非常注重字词推敲。贾岛在创作中“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体现了诗人对诗词语言的高标准、严要求。诗人选择意象,营造意境,寄托情感,反复地斟酌和打磨字句,淬炼语言,最后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在诗词的教学中,学生必须认真品味诗词语言的精妙,才能准确地鉴赏诗词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

    语言是有温度的,是情感的载体。对诗人来说,追求诗词的意境氛围和表达效果,就必须注重语言的精妙和准确。学生赏析诗词,要咬文嚼字深入体会,抓住文中关键词,仔细地推敲品读,把握关键句,方能感知诗词魅力,触摸诗词背后作者蕴含的情感。通过一字一词地反复品味,发散思维,从语言的词性、词意,句式的特点、作用,手法与技巧等方面入手,理解作者意图,归纳诗词主旨。通过对语言的把握和赏析,学生的情感与诗人碰撞,他们才能从心底真正理解诗人,懂得诗人。比如,在 《雨铃霖》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抓住“寒蝉”“凝噎”“沉沉”“阔”“残月”等词句,走进柳永朦胧、凄美、充满离愁别绪的词境,寻觅蝉声哀鸣,雨后长亭的凄清别景,体味男女主人公泪眼相望、无语凝噎的缠绵悱恻,感受晓风拂面,残月悬空的羁旅之孤,深思离别之人不舍却不得不舍的无奈与怅惘。

    诗词鉴赏,咬文嚼字是关键,逐字推敲是路径,感受意境是体验,寻味情感是目的。语言之巧,诗词之美,作者之意,学生都要逐一领会,教师应循循善诱、适时点拨,及时总结,扫清学生的鉴赏障碍,引导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通过欣赏诗歌语言的妙处,让学生真正对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品读诗句的过程中深化自己的情感,感受诗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同时,诗词鉴赏还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迁移,让其知一首诗歌的鉴赏而通晓一类诗歌的鉴赏。教师讲授完一首诗词,应该引导学生总结诗词鉴赏的方法,用于鉴赏其他的诗歌。比如可以对比阅读,分析同类型的诗歌,分析不同作者的不同情感、不同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比较诗词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别之处。让学生明白,人类的情感古今相通,诗人与诗人之间,诗人与读者之间,都有着同样的喜怒哀乐,虽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是殊途同归,灵魂是可以共鸣的。

    美需要传递,学习需要迁移,迁移需要思考。诗词鉴赏中,教师多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只有学生练多了,看多了,才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把握作者的情感。在鉴赏诗词时方能得心应手,更好地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提高自己鉴赏诗词的能力。

    策略三:以身入情,展示交流

    鉴赏者的情感会随着鉴赏的深入变得强烈和丰富,教师作为诗词鉴赏的引路人,要让学生欣赏语言、感知诗境、理解诗意、认同情感,最终成为诗人。当学生和作者相遇,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触摸着作者的心跳,感受着灵魂的融合,最终把诗词里的故事变成自己的经历,以主人公的角色进行创作。教师可抓住契机,通过一定的情景创设,让学生以角色入境,把诗词鉴赏的教学延伸到生活中来,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作,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化“无形”为“有形”,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通过创作,学生既能提高鉴赏诗词的敏感度,还能锻炼自己写作的能力。教师可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形成合力,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尽情释放自己的内在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诗歌的外延,让诗词鉴赏变得更有质感、更有画面、更有价值。学生通过以身入情,展示交流等方式,思想的火花才能碰撞,生命的意识得以觉醒,诗词的韵味弥散扩散开来,教师才能完成唤醒生命、点燃生命、绽放生命的使命。

    总之,诗词鉴赏重在以“情”引“情”,教师要用心、用爱、用情。学海无涯,探索不止,希望每一位语文人且行且思考,让诗词教学突出重围,变成诗意的栖息。(作者单位:贵阳市修文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