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 共育时代新人
![]() |
![]() |
学院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 |
杨海兰(右一)了解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开展。 |
![]() |
李明(右)正在指导学生训练。 |
![]() |
刘娟就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 |
![]() |
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 |
![]() |
陪同孩子们一起就餐。 |
铜仁职院:
围绕“双高计划”培养优秀新农人
本报记者 任伟 特约通讯员 姚潇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在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就有许多聚焦农业产业发展,培养新农人的故事。其中,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罗焕楠的事迹,激励着每一位学子。
2016年,罗焕楠从铜仁职院农学院毕业后,随即投身于脱贫攻坚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新农人的使命担当。他回忆说:“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虽然艰巨,但我们都能按时按点完成。这得益于我在铜仁职院的学习经历,特别是实操课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在铜仁职院农学院的学习期间,罗焕楠经历了挖土、培苗、耕地、修大棚等系列务农实操,不仅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更将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烙印在他的骨子里。“正是这段宝贵的学习经历,让我在基层工作中迅速适应,无论面对多么繁重的任务,都能保持冷静,从容应对。”他说。
近年来,铜仁职院紧跟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结合贵州省主导产业——山地现代农牧业的发展需求,倾力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学院通过构建“六双融通、互培共育”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爱农村、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农人。这些新农人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有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农村的深厚感情。
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程朝贵就是铜仁职院培养出的优秀新农人之一。作为一名“95后”,他已经成为家乡思南县有名的种粮大户。回忆起在铜仁职院的学习经历,他感慨万分:“刚进入学院的时候,我在学习方面有些迷茫。但通过老师和同学帮助,我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不断挖掘自身潜力。”
同样,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药学院毕业生华茜也是铜仁职院的骄傲。在与母校师生座谈时,她表示:“在学校的学习经历非常关键,同学们要充分用好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掌握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企业家,华茜始终不忘初心,围绕家乡发展,将目光瞄准农特产品和民族文化产品,带领广大群众实现自主创业和高质量就业。
他们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铜仁职院教育成果的生动体现。近年来,铜仁职院以“双高计划”建设为抓手,培养了大批热爱农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巩县教育局局长杨海兰:
优质资源共享 推动均衡发展
本报记者 王军 特约通讯员 袁宗博
1月19日,在认真学习领会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的有关阐述后,黔东南州岑巩县教育局局长杨海兰表示,过去一年,该县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县教育系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力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岑巩贡献。
“县第四幼儿园和第五幼儿园的建立,极大缓解了城区学前教育学位紧张的问题,两个建设项目均被纳入‘十件民生实事’。”杨海兰介绍,该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建设,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在城区新建幼儿园4所,小学2所,中学1所,积极践行“小县办大教育”的目标。2024年累计投入资金66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8所,新增学位1120个。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近年来,该县引进人才134人 (含硕士研究生31人),每年招录教师40人以上。建立教师培训体系,全年培训教师达6200人次。2024年,培育全国模范教师1人。
杨海兰说,近期,全国模范教师、水尾马家寨小学校长高纯同志在6个教育集团总校开展了“教育家精神巡回讲座”,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干事创业激情。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等课程指标为10星级,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7年突破千人。
近年来,该县不断探索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开发了丰富的校本课程,如科技创新、思州文化及土家族文化等。2024年秋季学期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立6个教育集团,通过城区学校引领、结对等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差距,推动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4年,岑巩县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仁幼专教师李明:
乐教学 强技能 精训练
本报记者 杨凯
“明哥,可以帮我指导一下赛事策划案不?”
“好,没问题。”
在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足球场上,大三学生冉佳黔找到刚下课的“明哥”,希望能得到专业指导。
冉佳黔口中的“明哥”叫李明,是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系的老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李明在学生和同事眼里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几乎所有认识他的学生都称呼他为“明哥”,近10年来,在他的指导帮助下,200多名学生在各类赛事中获得了130多项荣誉,充分体现了他“乐教学、强技能、精训练”的教育目标。
2014年,李明带着满腔热情从福建厦门来到贵州铜仁。他明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在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还处于起步时,他就勇敢迎接挑战,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创新,以点带面,帮助学校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绩。
去年暑假,为了让学生安心备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李明把家搬到体育馆,和学生们同吃同住了两个月,除了课程技术指导,他还为学生们烧火做饭,这口做饭用的大锅后被学生们称为“共情之锅”。2023年8月,铜仁幼专学生如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健身指导赛项,不负众望地斩获“全国一等奖”。
李明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我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体育+学前教育”等融合发展模式,探索“1+N”人才培养方式,努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薪火相传,文脉相承。被誉为“背篼校长”“教育愚公”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刘恩和毕业的学校,正是李明所在的学校,而李明也把刘恩和当成自己的目标在追赶,他们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默默耕耘,献身教育,用同一片丹心共筑育人梦想,肩负起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山一幼园长刘娟:
从小学教坛转战幼教天地的“温柔姐姐”
本报记者 杨凯
2005年9月起,她与教育结缘;2014年9月,她从小学教坛转战到幼教天地,从此深深扎根于幼教这片沃土上,成为乐此不疲的“生力之花”,和风细雨的“温柔姐姐”,事无巨细的“园长妈妈”,她就是铜仁市万山区第一幼儿园园长——刘娟。
2005年,刘娟成为一名村级小学语文教师。初为人师,面对63名一年级小朋友求知若渴的眼神,她对职业充满了信心与激情。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背景与需求,刘娟坚持家访,对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成为名副其实的“行走的户口簿”。
2014年7月,刘娟从熟悉的小学讲台跨步至学前教育的舞台,担任大坪乡中心幼儿园园长一职。对于非幼教专业毕业的她来说,这是一项极大的挑战。为给孩子更加适宜的教育,她争取机会到主城区优质幼儿园跟岗学习,不停地向幼教前辈请教,在短短一个月里,她写满了三个厚厚的笔记本。就这样,她带领老师们用一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既温馨又富有本地特色的成长乐园,为孩子们的童年添上了温暖的底色。
2015年,刘娟通过竞聘来到了主城区第一所公办幼儿园,她善于带队,迅速将该园打造成为万山区的教育标杆,成为万山区第一幼教集团总园,万山区学前教育第二教研责任区龙头园。为充分发挥辐射示范作用,解决片区内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刘娟紧跟教育改革浪潮,致力于课程模式的创新,共同建立了农村集团化办园资源中心和“观察—反思—做计划”的课程模式,总结出了集团化办园模式,形成了固定的教研指导模式,被写进铜仁市、万山区教研指导责任区工作制度,并在全市进行推广。
在教育教学路上,刘娟不断探索适合孩子们成长的新路径。在她的带领下,万山区第一幼儿园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刘娟说:“读了政府工作报告,我深有感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火焰,激发孩子们内心的热情与潜能。”
长期的坚守与努力,刘娟不仅实现了从“外行”到市级名园长的华丽转身,她所在的幼儿园也获得了“贵州省安全文明校园、贵州省创新实践基地、市食品安全示范校、市消防安全示范校、市文明交通安全学校、市先进集体、区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贵定摆城幼儿园园长金也:
将优质教育带给大山里的孩子
本报记者 郝梦
摆城幼儿园位于黔南州贵定县云雾镇摆城村,距离镇中心11公里,距离县城近百公里。群山环抱间,这座小小的幼儿园静静伫立,承载着这片土地上孩子们的成长希望。
摆城幼儿园不仅注重孩子们的基础知识教育,还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课堂教学之外,园内还经常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和实践中感受传统的魅力。例如,在四月八的民俗活动中,教师带领孩子们共同探索花米饭的制作工艺。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这一传统工艺,教师们提前收集了枫香叶、紫草藤、蝶豆花等天然植物染料,并一步步引导孩子们体验切、揉、煮水、过滤、浸泡、蒸制等步骤。孩子们从动手实践到最终品尝成果,不仅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更领略了中华传统技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妙。这堂课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鲜活传承,也是孩子们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去年11月,贵定县第二幼教集团举办了一场幼儿合唱比赛,摆城幼儿园选拔了17名大班孩子参赛。园长金也表示:“对于许多很少走出大山的孩子来说,这次比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比赛当天,5位教师全程陪同,出发时细心安抚了未能随行的家长们,并为孩子们提供了悉心照料,确保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
在陌生的舞台上,孩子们用稚嫩却坚定的歌声赢得了阵阵掌声。最终,他们以出色的表现斩获三等奖。这不仅是一份来之不易的荣誉,更是孩子们勇敢迈向广阔世界的初次尝试。
记者在采访金也时,她说:“在读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对教育的投入时,很有感慨,相信随着国家对乡村教育投入的持续加大,园区硬件设施逐步完善,教学环境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选择来到这里,将优质教育带给大山里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十五中贵阳分校校长王砺:
制定科学食谱 增加肉蛋含量
本报记者 何雨家
学期末,刚召开完工作总结会的王砺校长再次走进学校食堂检查食堂期末收尾工作。
去年9月,北京十五中贵阳分校开启了学校食堂自办自管模式,这一举措成效显著,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此前,学校食堂一直采用委托加工的经营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师生用餐,但也暴露出饭菜质量不稳定,价格偏高等问题。在贵阳市南明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决定改变这一局面。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调研,决定收回食堂经营权,由学校自主经营管理。
自办自管食堂面临诸多挑战,但王校长带领团队积极应对,在食材采购环节,他亲自把关,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确保食材新鲜、安全。为保障食材安全,学校安排每天值日的两位教师要对食材检查两次,每餐都有学校干部和家长共同陪餐。同时,王校长还邀请营养师根据学生的营养需求和口味偏好,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食谱,把学生每餐的含肉量增加了25%,每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煮鸡蛋,不仅满足不同学生的口味需求,更要保障学生的营养健康。
在食堂管理方面,王校长带领团队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食品安全万无一失。为了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学校总务处定期组织食堂员工培训,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
近日,记者在采访王砺时,他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学校自办自管食堂的努力和付出,换来了师生用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