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省政协委员张汉龙:

深化组团帮扶促进体教融合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张汉龙

    本报记者 廖尚海

    贵州省政协委员、潮星集团创始人张汉龙对校园足球,尤其是毕节乡村校园足球的发展尤为关心。

    本次两会,张汉龙带来了《关于深化统一战线组团式帮扶,促进乡村教育实践与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的提案,对毕节市体教融合、乡村教育实践和校园足球的培养提出了可参考的意见。

    提案中,张汉龙委员梳理了毕节市作为国家级“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在中央统战部等指导下,实现从普遍贫困到全面小康的飞跃。近几年,大统战战略为毕节校园足球带来新机遇,“广黔同心足球教育帮扶计划”等项目落地,推动大方县校园足球的发展,其中以大方县对江镇元宝同心实验学校 (原元宝小学) 校园足球发展最为典型,该校通过多种机制,荣获多项荣誉,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示范校,部分队员获国家运动员称号,学校入选“2022健康中国创新实践典型案例”。

    值得关注的是,大方县元宝同心实验学校在校园足球方面成果显著,不仅培养了多名足球特长生,更通过足球运动的普及与深化,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整体教育质量。例如,该校女足队员王佳月、曾维芳等5人被选入广州女足梯队,被称为广州女子足球“五贵”。此外,元宝小学每年向毕节体校输送足球特长生,至今已有80多名学生因足球走出大山。该校已形成成熟的青训模式和人才输送通道,推动了大方县校园足球的发展,并得到了毕节市教育局的推广。

    但毕节在推进乡村教育实践与足球人才培养中,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体育与教育部门协作不畅、乡村学校课程设置与评价方式不足、资源分配不均、生源流失、培养通道单一、普及度低及经费匮乏等复杂问题,这些问题削弱了融合发展合力,加剧了城乡教育差距,阻碍了乡村足球人才的持续稳定培养。

    对此,张汉龙委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拓宽升学保障:发挥体制机制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等优势,在高校和其他学段设置足球专业、班级或艺体班级,在学业和政策上予以充分保障。提高政策落实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掘乡村振兴点,防止返贫,巩固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推进机构改革,形成合力:鉴于体育在强国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建议将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合并,特别是在乡村教育实践中,将体育纳入教育系统,以减少部门间协调成本,提高政策执行力。这一改革有助于形成紧密的协作机制,推动乡村教育实践与足球、体育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

    整合统战资源,打造品牌:根据乡村资源特点,开发足球+旅游、足球+教育等办学实践,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建议元宝同心实验学校建设为以“足球+艺体”为特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此举不仅能高效整合党派资源和东西部协作力量,还能覆盖更多乡村孩子,弥补该镇缺少初中学校的不足,同时为未来人口锐减、城镇化进程加快背景下的乡村教育实践提供参考模式。

    建设公益足球俱乐部:通过村校、校企共建及统战支持等方式,建设覆盖乡村学校的公益足球俱乐部,挖掘乡村足球人才。引入国内外高水平教练,提升教练队伍专业水平,并定期组织全国性校园足球活动,如夏令营等,提供更多训练与比赛机会。

    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继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增加设施,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训练空间和良好的训练与学习环境。同时通过帮扶机制,结合初中阶段学制特点,由县教育局委派教师支教,解决师资短板。同时,派驻专业足球教练到校支持,并赋予其区域校园足球人才发展、指导的义务。定期对校园足球学校进行评估、指导、培训,提升当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推动体教艺教融合:把握时代脉络,推动学科融合,确保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党建引领,制定一套针对乡村学校艺体发展的制度和指导,特别是改革评价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突出艺体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乡村学校不再执着于拼赶成绩,而倾向于学生综合发展。

    通过主流媒体宣传毕节市足球青训工作成效及元宝同心实验学校人才培养实践,普及校园足球工作,提高社会和家庭对校园足球及艺体教育的认识。吸引更多社会关注和支持,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之,毕节市校园足球事业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上述措施,张汉龙希望能进一步推动毕节市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校园足球事业发展,为乡村教育实践与足球人才培养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