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春联、画“福”字、剪窗花
大学生志愿者迎接首个“非遗版”春节
![]() |
![]() |
![]() |
本报讯 (杨仁海 记者 廖尚海)2025年将迎来首个“非遗版”春节,大学生志愿者都打算怎么过?记者在黔东南州凯里市进行了走访。
1月18日,凯里市“我们的梦——文化进万家”2025年志愿服务送春联、拍全家福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火热开展。现场,河北美术学院的大学生吴宇辉不停地写“福”画“福”,笑容满面。
这次活动,与往年不同,男女老少齐上阵,各自展示技艺,特别是大学生志愿者十分活跃。
来自黎平县第二中学的周炳宏同学,随父母逛国贸商场,偶然看见很多人围观写春联,她立刻上前询问取纸,自书一副篆书春联:“盛世龙腾兴伟业 新年蛇舞起宏图。”
当地书协会员唐克强从医多年,但酷爱书法,每年都参加送春联。
然而,被活动现场剪纸迷住了的唐克强偷了个闲,向大学生志愿者宋旭倩“拜师学艺”。一会儿,他剪好了第一个“喜”字,刚尝到了成功喜悦的唐克强,又学剪了“春”字,情不自禁地叫“小师傅”拍照。
唐克强认为,现代社会春节的庆祝方式过于注重外在的繁华和喧闹,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传承。
“像过年,家家户户贴春联,剪窗花,村村寨寨舞龙舞狮,跳芦笙舞,唱大戏……”唐克强说,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和挖掘民族特色,才能把年过得更有年味,更有内涵,更有意义。
去年考取黑龙江绥化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宋旭倩,在凯里市第三中学上高二时就跟中国剪纸协会会员、美术老师吴玉萍学习苗族剪纸,先后到黔东南州特殊教育高级中学、企业和老年大学助教剪纸兴趣课。
据了解,2024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宋旭倩告诉记者,去年,她参加送春联活动,大家排队等候剪“春”字,忙不过来。今年更令人欣慰的是,不仅剪纸挂历成了抢手货,还有长辈,有爱心人士及家长带着小孩现场学剪纸,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