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头版 -> 第A07版:校园 -> 以食育之“匙”开启劳动教育之门

六盘水市实验幼儿园:

以食育之“匙”开启劳动教育之门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侯帮虎

    以二十四节气为脉络的食育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巧妙融入其中,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模式。

    近日,记者从六盘水市实验幼儿园获悉,该园充分展现食育在促进幼儿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和价值,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之路并取得良好成效。

    节气食育:感知自然韵律,孕育劳动意识

    从立春的春芽初绽到冬至的瑞雪丰年,每一个节气都是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生动写照。六盘水市实验幼儿园依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设计了富有梯度的节气食育活动。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清洗梨子、削皮、切块,将梨肉与牛奶、面粉搅拌在一起,制作出香甜可口的梨子牛奶糕。当锅里飘出诱人的香气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迫不及待地与小伙伴分享劳动果实。在“惊蛰梨香融”的活动中,幼儿聆听关于节气与食物的小故事,初步建立起自然、食物与劳动的朦胧联系,在心底种下好奇与探索的种子。

    夏至时节,“夏至荷风清”活动开启,孩子们观察着绿豆、仙草、椰果等食材,了解夏至人体需清热消暑,这些食材是制作清凉补品的佳品。他们认真地清洗、浸泡食材,然后守在锅边,看着食材在锅中慢慢炖煮,时不时搅拌一下,仿佛在进行一场奇妙的实验。最终,当一碗碗清凉被端上桌,孩子们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味,感受着夏日里劳动带来的清凉与满足,欢声笑语回荡在教室里。

    小满的“小满苦味长”活动,孩子们面对苦苣、苦瓜等苦味蔬菜,起初有些犹豫,但在老师讲解小满吃苦味菜可清热解毒、祛湿益气的习俗后,他们鼓起勇气动手制作。

    农耕实践:亲近土地生命,夯实劳动根基

    为让孩子们亲身投入到广阔的自然课堂中,幼儿园充分挖掘周边40公里内丰富的农耕资源,组织亲子农耕实践活动。在农场里,幼儿与家长踏入金黄的稻田,手持特制小镰刀,小心翼翼却又无比专注地割下一株株水稻。大家围坐在一起,齐心协力剥稻子,谷粒在指尖跳跃。紧接着,浸泡后的稻谷在孩子们推动石磨的转动下,渐渐化作细腻米浆。

    春天寻野菜、包水饺,火草面团精心塑成小巧模样。当热气腾腾的水芹菜馅水饺和香气扑鼻的火草粑粑端上桌,孩子们迫不及待品尝亲手制作的美食,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满足。

    据幼儿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亲身体验式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对劳动的认知不再停留在抽象层面,而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从而更加珍惜食物,尊重劳动者,为培养良好的劳动品德和习惯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进一步强化了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班本课程:聚焦生活问题,提升劳动能力

    针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挑食、偏食等问题,各班级教师精准施策,开发了食育劳动班本课程。

    课程中,教师带领幼儿在园内的小菜园种植各类蔬菜,让幼儿全程参与从播种到收获的每一个环节。幼儿们在浇水、施肥、除虫的过程中,学会了观察蔬菜的生长变化,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

    当蔬菜成熟后,他们亲手采摘并制作成美味的菜肴,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个过程中,大家不仅克服了对蔬菜的抵触情绪,还提升了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责任感和自信心,实现了从“知”到“行”的跨越,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食育成为解决幼儿生活实际问题、提升劳动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育成果:收获全面发展,彰显食育劳育合力

    通过长期深入的食育劳动实践,孩子们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长。劳动技能上,从最初的依赖他人到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农事劳作和基础烹饪任务,如种植蔬菜、制作水果沙拉等,手部精细动作和协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今后的生活自理和学习能力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身体素质方面,户外活动和田园劳作使孩子们的肌肉力量增强,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免疫力也得到增强,在阳光与泥土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幼儿园相关负责人表示,食育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幼儿阶段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让劳动教育在幼儿心中绽放出绚丽之花,结出累累硕果,为其未来的人生道路铺就坚实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