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0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1月20日 星期一 头版 -> 第A03版:两会特刊 -> 与时代“同频” 与民生“共振”

与时代“同频” 与民生“共振”

——省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献策赋能教育发展回顾

2025年01月20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黔南州贵定县盘江镇盘江小学教师利用互联网展示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讲授民族文化。 (资料图片)

贵州财经大学开展文化产业导师团助农电商品牌建设及直播培训。 (资料图片)

    在去年两会期间,我省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提案。

    针对区域、城乡、学校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以及乡村学校生源减少、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 《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 等系列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办理落实,有力推动全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如何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如何让民族传统手工艺薪火相传? 如何促进酒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们积极履职,提出了 《关于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的提案》 等提案,得到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和落实,赋能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

    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发展农村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农村孩子平等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方面。

    “农村学校虽已实现百兆光纤网络入校进班,但网络使用费偏高,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学生人数少,生均公用经费少。建议出台网络保障和扶持政策,切实提高网络运营商为学校提速降费的积极性。”省人大代表蔡昆在 《关于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中提出。

    “省级财政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统筹相关专项资金支持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省教育厅答复说,2024年 (截至4月),安排各地学前教育发展扩大资源资金15亿元、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51.75亿元、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专项资金18.80亿元、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6.32亿元,各地可统筹上述相关专项资金用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答复显示,贵州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执行国家基准定额标准 (小学720元/人/年,初中940元/人/年,在此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300元/人/年标准增加补助),并按在校生人数测算细分到校,主要用于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和其他日常工作任务等方面支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缩小县域和中心城市教育资源差距

    我省5部门推进城乡均衡协调配置

    推进县域教育资源提质升级,缩小和中心城市的差距,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吴馨霞代表提出了 《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省教育厅在答复中介绍了贵州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情况。

    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推进。先后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写入《贵州省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计划 (2021-2030) 》和“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同时,组织编制 《贵州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规划进度表》,明确从2025至2034年全省88个县(市、区) 迎接国家督导评估时间表、路线图。

    将“每年支持2个以上的县(市、区) 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整体提升平均受教育年限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先后分三批次遴选了12个优质均衡创建县。对优质均衡创建县提出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实施公办强校计划、落实教师“县管校聘”、健全教学常规制度、建立教研责任区等十项重点创建任务。

    2023年,省级首次组织对优质均衡创建县开展四年级和八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 (初中物理) 进行了全域监测,帮助优质均衡创建县找准办学质量差距和校际差异。此外,设立专项经费提升创建动力。逐步建立省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专项经费,2023年省级对每个优质均衡创建县专项支持3000万元,用于鼓励和支持各地探索实践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和经验。

    “实施组团式帮扶”成为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的重要方式。全省66个连片贫困县2632所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与东部协作帮扶城市优质学校结成“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

    “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短期教育资源不足与长期可能过剩之间的关系,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布局与人口规模结构分布均衡协调配置。”2024年6月25日,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5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均衡协调配置的指导意见》,把“义务教育突出城乡均衡协调配置”作为重点工作推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视学生心事 守护心理健康

    让教师的幸福教育陪伴学生成长

    正视学生的“心”事,不仅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资源均衡布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增强教师的幸福教育,让幸福的老师教出幸福的学生;高质量配齐、配足学校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全省统一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及时识别心理健康问题学生,能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余玉红代表着眼学生心理健康,提出了《关于多举措守护学生心理健康,办优质均衡教育的建议》。

    省教育厅答复显示,2024年4月19日,由省教育厅代拟,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贵州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 (2024-2026年) 》,持续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加快构建学校心理健康管理体系。4月24日,印发 《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大中小学校“5.25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首次覆盖全省大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

    “建立心理健康分级管理体系。”省教育厅表示,指导学校重点关注考试季、毕业季、就业季等重要时间节点,重点关注针对低收入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离异家庭子女等重点人群,每月开展学生心理危机重点排查工作,针对排查出来的重点关注学生指导学校按照“一人一档”“一生一策”要求制定干预措施并及时施策。

    硬件设施方面,要求中小学校要按照《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标准和要求,独立配备心理辅导室。学校要按照专业心理辅导室(咨询室)建设标准,逐步配备心理沙盘室、心理宣泄室、团体辅导室等功能室。

    “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省教育厅督促各地各校强化保障,确保2024年底全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有率100%,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率100%。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畅通职称评审渠道,保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岗工作稳定性。

    来源:整理自人大论坛全媒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立技术转移专职岗位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本报记者 任伟 周朝义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瓶颈问题,李雄耀委员提出 《关于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的提案》,强调了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库”和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专职队”的重要性。

    省教育厅对此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一方面,通过科技成果普查,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库。2023年以来,对20所省属本科院校、71家科研院所、27家新型研发机构和500家重点企业进行了科技成果普查,共征集到近5年产生的应用技术成果2841项,以此作为建设科技成果库的基础数据并持续补充更新,截至目前已补充更新科技成果1700余项。

    另一方面,推动高校院所设立技术转移专职岗位。省教育厅答复,针对全省大部分高校、科研院所专职从事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服务工作的人员较少的情况,及时印发了 《关于支持高校院所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门机构和岗位的意见》 《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6年) 》 等文件,先期拟选聘20名左右长期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化服务、熟悉市场及转化全流程的“成果转化导师”,培养50名左右能够独立完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化服务的专职人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有力推动酒旅深度融合

    本报记者 任伟 周朝义

    推动酒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农工党贵州省委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酒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中,明确指出了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

    省教育厅始终坚持培养酒旅高水平人才,持续激活酒旅融合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一方面,优化学科建设。答复显示:我省现有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本科专业布点18个、专科专业布点26个,酒类本科专业布点5个、专科专业布点2个。为尽快补齐我省开设酒类相关专业学校较少、专业数目不多的短板弱项,省教育厅积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及职业院校申报白酒类相关专业,支持贵州医科大学等有一定基础的高校申报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过优化调整学科体系,不断充实高水平酒旅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深化产教融合。出台 《贵州省产业导师 (研究生导师类) 选聘方法》,鼓励支持高校设立产业导师流动岗位,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选聘相关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担任高校产业导师,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等。目前已选聘酒类、旅游类产业导师30余名,组建“酱香白酒产业”“大旅游产业”“大生态产业”“文化产业”“大健康产业”等导师团数个。

    省教育厅还以职业培训为抓手,着力建设酱香型白酒酿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不断完善酿造类专业人才培养基础条件,积极开展白酒行业职工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帮助培养一批本土专业人才。目前已建成4个旅游管理专业和1个酿酒技术专业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认定9个旅游类和1个酿酒类专业省级示范性人才培养方案,立项旅游类和酒类相关省级优质课程 (精品课程) 各2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强高校人才培养阵地

    促进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

    本报记者 任伟 周朝义

    民族传统手工艺是我省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孙发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我省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的提案》 中,强调了加强人才培养、夯实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体系的重要性。

    省教育厅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大力支持高校开设民族传统工艺专业、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方式,不断推动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这些举措不仅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答复显示:2022年以来,省教育厅紧盯传统手工艺传承人这个根本关键,全力推动人才培养和储备。大力支持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职院校和贵州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58所中职院校开设民族美术、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民族传统工艺专业。

    此外,每年在全省举办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特设苗绣技艺、贵银技艺等民族传统工艺特色项目,以赛促学强技能,提升学生技能学习质量。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还获得“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省传统工艺人才培养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