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
“行走的思政课”开拓育人新路径
遵义市校馆合作“志愿者讲解员”聘任仪式现场。 |
特约通讯员 刘林卫 明淑芬
近年来,遵义市委教育工委、遵义市教体局通过与地方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紧密合作,突出遵义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优势,不断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红色基因入灵魂,持续打造遵义学校思政工作新品牌,深入探索和实践校馆合作模式下的思政育人新路径。
遵义市委教育工委、遵义市教体局印发《关于开展校馆合作共建“红色思政大课堂”结对行动的指导意见》,统筹指导各学校与教育部确定的“大思政课”教学基地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及市内的国家、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等147个实践教学基地结对合作,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育人功能,采取“1+1”或“1+N”模式结对,开展校馆合作共建“红色思政大课堂”,着力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各地各校充分结合各自特点,与实践教学基地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合作方向和具体目标,通过深度合作,将场馆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观学习中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和国情,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围绕思政育人主题,校馆共同策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形成馆校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共谱教育事业新篇章。遵义市各地各校通过聚焦新时代伟大变革、结合基地特色开展“四史”教育、中国革命文化、伟大建党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乡村振兴等“场馆里的思政课”“田间地头的思政课”,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建设成为“行走的思政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文化遗产,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邀请纪念馆优秀讲解员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进校园巡展宣讲”“红色文化进校园思政课”等,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4年来,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进校巡展宣讲12场,受众师生达2万余人;全市大中小学2.6万余名学生观演 《伟大转折》 剧目,伟大转折剧场为师生上红色思政课30余场次;培育“小小红色宣讲员”1700余名,选派优秀讲解员走进全国各大中小学、纪念场馆讲党的历史和红色故事,参加“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行进中的遵义会议纪念馆”赴石家庄巡展宣讲;组建500余人的“遵义会议精神宣讲进校园”宣讲队伍,已开展市级宣讲3场,覆盖2600余人次,县级宣讲42场,覆盖10000余人次,全市各高校、中小学校共开展校级宣讲1135场,覆盖28万余人次,进一步加深全市青少年对遵义会议精神的理解与认同。
指导学校建立健全思政课兼职教师聘任制度,聘请基地领导或中层骨干、专家学者、优秀讲解员等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紧紧围绕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聚焦党的历史、伟大建党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乡村振兴等,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和遵义故事,通过宣讲、座谈、报告会等形式走进校园,开展“主题宣讲校园行”“红色文化入校园”“科学精神上讲堂”“先进模范上讲台”“馆长讲思政课”等“大思政课”活动,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不断提升“大思政课”育人成效,推动共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思政课堂,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2024年以来,全市“校馆合作共建”互聘思政课教师100人,培训红色研学辅导员300人。组织思政课教师、红色研学辅导师赴贵阳“红飘带”、韶山、井冈山、四渡赤水纪念馆考察学习、交流研讨,共建、共享、共研思政教育发展新思路,共商、共促、共议思政教育改革新趋向,不断开创新时代全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