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4日 星期二

学科探究

数学微写作的意义与思考

2025年01月14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张俐

    本文的“数学微写作”源于2014年北京高考新增设的作文类型——微作文,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创新栏目——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等概念,以及传统的数学写作等内容延伸出的新的思考,即学生以数学为主题或素材的写作行为,学生把数学学习中遇到的疑惑、解题中的思路过程、对所学知识自我总结反思、学习心得体会以及情感的真实变化与流露等用短篇幅文字表达,实现学生学习的二次建构,具有碎片化、即时性、针对性强等特征,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学科整合、跨界思维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方式。

    本文将从学生的数学成长出发,把数学微写作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高度和教学改革的环境中去实践,反观数学微写作的意义,深度挖掘潜在的价值内涵。

    一、数学感悟在“形成”

    把数学微写作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高度来实践。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我国高中学生的六大数学核心素养,而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微写作并不是相互独立,数学微写作可视为在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具化数学核心素养的现实路径。德国著名数学家克莱茵曾说:“数学不是教数学,而是用数学教人!”因此,学生的数学成长,最好的体现莫过于:数学感悟的自主形成与提升!

    在2024年九省联考中,命题思路变了,试卷的布局变了,出题风格变了,选拔机制变了,面对新高考,如果不扎实,很容易马失前蹄。但一定要谨记,题型新,只说明从一个更高角度出题,题型真的只是外在形式,归根结底还是要掌握知识的底层逻辑和思维能力,稳住平时的学习节奏,提高定力,这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根本所在。学习的真实感悟,需要从“悟到”到“悟道”,这才是学科的魅力所在。

    二、数学思维在“创造”

    把数学微写作放到教学改革的环境中实践。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的创新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写作、探究等能力,借此栏目教学为抓手,从学生的数学成长出发,指导学生围绕自主预习的精彩后记、作业订正的错误寻踪、问题解决的回顾积淀、考试检测的反省内化、情感交流的体悟沉淀等开展研学型微写,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深度学习洞见的是思维的加工与创造。每当我们审阅学生的数学微写作时,总会享受其中,共同感受数学之美,这是一种没有任何时空界限的数学创作乐园,有各种形式的数学理解,有独特的数学思维和个性感悟。

    在审阅学生的数学微写作时,我们总会感悟到——有一百位创作者,就有一百种独特的艺术。哪怕不是真正的艺术品,也是思维的深加工,再创造!让我们再度享受数学在学生思维世界中展现出的艺术面貌!同时,留给我们的感悟与思考是:对于数学困惑、数学思考、数学结论、数学经历、数学感悟等的探索才让数学充满生命活力,也正是这些让数学在学生的思维里充满诱惑力与魅力。

    三、微写作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高中数学微写作案例研究》自立项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表明,微写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1.有助提高数学素养及思维能力。微写作需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需要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提高了数学表达能力,同时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及深度思维的培养。“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的教学,师生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诸多人文素材,体会博大精深的数学文化,促进了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2.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实践研究表明,数学微写作的开展为数学的学习交流搭建了一个好平台,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表达情感、认知、思想的园地。教师就微写作与学生平等交流,用研究的心态去观察和欣赏作品,并提出富有建议性的意见和鼓励,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极大帮助。学生在微写中得以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感,那些日常中不敢轻易吐露的话语和情感,在此处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同时,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微写内容,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展开富有深度的对话与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情感、态度及面临的困难,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学进度,这种双向的信息传递不仅有利于提高师生的相互理解程度,还能让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密,情感更牢固,也增强师生间的信任感。微写在学生情感体验、师生对话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3.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型。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强调学习能力的养成。教师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学会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而微写作有助于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阶。通过微写作尝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现生活之美、形成多元思维,引发猜想,激发冲突,深化思维、形成结构,将“写”作为一种崭新的数学学习样态,由“静”变“动”,让学生浸润式地、具身式地学习数学,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理解、表达和应用能力,从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实现数学学科育人。

    4.推动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通过研读、批阅学生的微写作品,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诊断,如进度、难度、创新解法、概念解析、顽疾等,教师可以准确把握症结所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学共赢的目标。这种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深度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插上数学成长的隐形翅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微写作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将变得更加广阔,我们将继续关注微写作教学的最新动态和实践经验,深入挖掘其潜在价值和可能性,不断完善和优化未来教育中的教与学。

    (作者系黔西南州教育局教研员,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