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轻工职院驻村工作队员谷一:
用心用情真帮实扶
![]() |
谷一(右)入户走访。 |
本报记者 肖知潞
在黔南州荔波县茂兰镇瑶麓村,提起谷一,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说他像一颗永不松动的螺丝钉,勤劳务实、不知疲倦,常年奔走在走村入户的路上。
谷一是一名退役军人,2023年5月,他积极响应所在单位——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号召,来到离家几百公里开外的黔南州荔波县茂兰镇瑶麓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驻村以来,他扎根农村、服务村民,用心用情用力干好驻村帮扶工作,在矢志奋斗中续写退役军人新荣光。
当好扎根基层的“勤务兵”
当谷一接到学院选派他到荔波县茂兰镇瑶麓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的任务时,谷一丝毫没有因为离家远而犹豫,立马收拾行囊赶赴瑶麓村。担任驻村队员后,谷一迅速进入角色,以“归零”心态再出发,实地调研村、组、户情况,掌握瑶麓村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农民增收、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挨家挨户走访入户,询问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对瑶麓村的13个村民小组387户农户完成了一轮全覆盖入户走访。
谷一每次入户排查、填报信息,都会详细询问并记录家庭情况、收入支出情况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困难,帮助符合条件的人员申请低保补助、临时救助、农业补贴补助、受灾补贴、产业奖补、交通补贴、教育补贴、大病救助、公益性岗位等,帮助42名群众成功务工就业。每次入户走访,谷一也都会邀请村医随同,主动为行动不便的村民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村里人都说谷一有耐心、很贴心。
当好真帮实扶的“排头兵”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谷一深知产业是增强瑶麓村发展动力的源泉,但发展产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谷一思来想去,决定依托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优势,在“软件”方面做一些能够助推瑶麓村花生产业发展的实事,他积极衔接学院文化与旅游系,为瑶麓小花生设计了两款精美食品包装袋,并获得了2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谷一都无偿转让给瑶麓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有效提升了瑶麓小花生品牌效应。他还积极联络学院工会与总务处,成功发动倡议,组织广大教职工参与瑶麓小花生采购活动,此举为瑶麓村拉动了约1.8万元的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有33户群众直接从中获益。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提升瑶麓村的教育质量上谷一也想了很多办法。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他多次向学院领导汇报,学院支持14万元为瑶麓民族小学铺设了透气型跑道和硅PU球场,并协调学院为瑶麓民族小学捐赠了校服、健身器材和体育用品。同时,他还积极联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生送课下乡,为小学捐赠图书500册,其他各类物资价值约8000元。村里人都夸赞他推动工作有恒心、有力度、有策略,是一名为群众干事、能办事的好干部。
当好敢闯敢干的“宣传兵”
驻村工作队员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第一时间把各级各方面出台的政策宣传好,确保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谷一为了能够让村民及时知晓政策,凡有最新政策出台,谷一都会第一时间在包保网格内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小组会进行宣讲,对重点人群,都会采取“上门送教”的形式,上门宣讲并做好解读释疑,保证把各类惠农政策精准宣传到每一户每一人。同时,为促进文化振兴,他还积极谋划开展“文明家庭”“卫生家庭”“道德模范”评比,积极搭建“民族节日+交流”平台,分享“好家风、好家规、好榜样”案例,有效推动了文明乡风建设,营造了文明和谐、暖心满意的良好氛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瑶麓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这方面谷一也想了很多办法,最突出的就是他谋划创办了瑶麓村乡村振兴青年夜校,他主动请缨担任夜校教师,为瑶麓村群众授课,开展农业技能、创业管理、普法教育等课程讲授。建校一年多来,夜校成效显著,2024年9月,瑶麓村乡村振兴青年夜校获评2024年贵州省青年乡村振兴示范“青年夜校”称号,夜校选送的1名学员参加贵州省2024年青年乡村振兴夜校诵读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三等奖。
面对未来,谷一充满期待。他表示将继续扎根农村、服务村民,用心用情用力干好驻村帮扶工作,在矢志奋斗中续写退役军人新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