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头版 -> 第A04版:聚焦 -> 2024年遵义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大亮点

2024年遵义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大亮点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遵义市习水县思源中学学生正在享用营养午餐。

珠遵两地红色思政骨干教师交流培训活动在珠海市举办。

遵义市第一中学勇夺2024年贵州省高中男子足球精英联赛冠军。

“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报告会(遵义站)。

凤冈县第二小学依托“东西部协助项目”建成精品录播教室,教师在录播教室中为学生上课。

2024年遵义市教体系统“书记讲给书记听”擂台比武现场。

2024年遵义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场。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24年遵义市教育质量工作会议。

遵义市第十二中学体育大课间。

    1

    举旗定向,政治建设更加坚强有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紧紧围绕“贵州创一流、西南走前列、全国有影响”这一教育强市目标,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全市教育事业实现均衡、健康发展。深化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选派党建指导员937名、驻校第一书记20名,将党的领导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培育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13个,2个高校党组织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双创”培育创建单位。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纪学习教育与集中整治、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和巡视巡察、审计问题整改等相结合,建立健全78项制度,办成群众可感可及实事144件,持续擦亮红城遵义教育底色。

    2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育人机制更加健全

    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市领导带头落实并带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校调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上思政课150余次,3080所学校与146个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实施“校馆合作共建红色思政大课堂”,开展“遵义会议精神宣讲进校园”等宣传宣讲1200余场,50余万人次市内外中小学生参加红色研学活动。组织开展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全年共获国际奖2个,全国一等奖11个、二三等奖26个,全省一二三等奖566个。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和百万师生阳光体育活动,建立师生运动打卡机制。参加全省艺术展演活动成绩居全省榜首。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作用,参加贵州省第二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获省级一二三等奖19个、最佳风采奖5名,占比全省第一,被评为省级优秀组织单位。

    3

    夯实基点,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扎实开展示范幼儿园创建、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实施薄弱幼儿园提质工程,认定普惠性幼儿园205所,340所薄弱园通过省级验收。赤水市、凤冈县、余庆县、正安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通过省级“回头看”,赤水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接受省级督导评估。

    全市现有省级示范幼儿园23所,省级示范高中30所,占比居全省第一;省级特殊教育示范校2所,数量居全省第一。连续两次获批“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遵义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蔡丽雯在巴黎残奥会上获女子100米仰泳S11级金牌,10名听力障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全省社会治安重点工作现场观摩会走进遵义市新雨学校,专门教育在2024年全国专门学校建设与专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

    4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绩效突出

    持续加大职普融通、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科教融汇,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完成中职(技工) 招生40859人,高职院校招收11340人,“普职互通班”招收学生1423人、转入普通高中就读339人。完成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申报工作,新增专业点17个,获得“技能贵州”项目立项51个。承办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14个赛项,共获得一等奖61个、二等奖88个、三等奖97个。参加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并实现成绩突破。

    5

    内涵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发展

    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持续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支持遵义医科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和推进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项目建设,遵义康养职业学院建设有序推进。完成遵义师范学院管理体制改革,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升本通过省级评审,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获得“双高计划”立项建设。积极打造合作平台,与华为集团合作共建遵义市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

    6

    数字赋能,推动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持续巩固和深化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成果,聚焦学校数字治理,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成功申报省级数字化转型试点区1个、试点校5所。全面推广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汇聚教学资源10万余条,总注册用户达77.4万人,其中学生51.8万人、教师12.49万人,积极打造永远在线的网上课堂。入编教育部2024年数字化赋能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1个。

    7

    尊师重教,尊师强师惠师蔚然成风

    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7名教师、1个集体获全国表彰。招聘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毕业生、“特岗计划”教师337人。全市组织选派18309名校长、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市培计划”,遵义市“1+N”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更加完善;依托“师道校长”培训项目,70余名优秀校长赴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中学、西南大学等地学习。获评黔灵名校长、黔灵名师、省级骨干教师123人,占比居全省第一。评定市级名校 (园) 长、名师、骨干教师528人,领军型人才队伍逐步壮大。教师权益持续保障,严格落实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严格控制社会事务进校园,切实减轻非教育教学负担,保护教师合法权益。

    8

    体教融合,打造活力校园

    扎实开展2024年“1+N”体育特色学校创建,获批教育部全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地区,成功申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所。参加省级以上足球、田径、U系列、荷球锦标赛等赛事14次,其中足球类省级赛事冠军获得数量超过70%,取得省内绝对领先的历史最好成绩。持续开展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监测工作,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实现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不低于50%工作目标,学生心理测评良好等级占比56.13%,全市中小学生总体近视率为42.14%。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初升高足球特长生技能统测统考,63名足球特长生被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录取。2024年,国务院督查二组、省政府办公厅先后专题调研遵义市体教融合工作经验做法。

    9

    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构建新格局

    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双减”、体教融合、校园足球“三大改革”成效明显,中高考、“县管校聘”等改革稳步推进。与北京、上海、重庆等教育先进地区和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交流合作成果丰硕。国际交流再谱新篇,选派7名校长、英语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研修学习。推荐10所中小学校参加2024年第五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展示活动,遵义市教育体育局连续三年荣获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活动先进组织单位称号。

    10

    教育保障,彰显教育惠民新成效

    优化教育资源保障和供给机制,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四大行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基础教育工程资金,全面完成9个省“民生实事”项目和50个市“民生实事”项目,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6万个,实现全市6周岁统一入学。全年下拨资助资金6.57亿元、资助学生81.95万人次,签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8.93万份11.16亿元,确保精准资助、应助尽助。持续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校园安全、学生安全形势稳定,法治副校长队伍、校园法官工作站等持续发力,防溺水试点建设、线上宣讲平台打造、风险防控体系构建等成效明显,2024年全省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现场会在遵义召开,遵义市教育体育局作经验交流。1个校园安全工作案例入选教育部第一批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典型案例。

    策划:王铁清 王宁 赵宏斌

    执行:本报记者 周朝义   特约通讯员 罗来帅 蒋卫国 刘航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