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贵阳独立书店漫游指南
![]() |
![]() |
![]() |
![]() |
![]() |
五之堂书店
有人说:五之堂要是没了,书迷在贵阳会迷路的。
23年的历史,经历6次搬迁,淘旧书,修古籍,五之堂对于贵阳而言,不再只是一间书店,更像是一位老朋友。
2018年底,五之堂受租金影响,结束了在延安东路124号的老邮政管理大楼长达14年的历史,在书友的帮助下搬进了花样年华大楼16层,成为楼上书店,随后再上五层,搬到更高的21层,成为了贵阳市最高的书店。
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中,已经有不少老书迷结婚后带着爱人孩子重回五之堂,感受曾经的时光,对于从一开始就关注五之堂的人而言,这里成为了他们的时间存储器,对于新的书迷来说,能够在此寻觅到20年前的旧书店,让人倍感珍惜,就更不用说店内的古籍珍本了。
每一个去五之堂的人,总能遇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也闲书局
也闲书局位于省文史研究馆后的巷子里,隐隐于市的世外桃源。这是一家有着文人情怀和乡土情怀的外乡人成立的书店,一家主要讲述贵州文化、历史的书店。
店主糜老师用较为执拗的方式,为保护心中读书人形象打造了一个古朴的小村落,带着淡淡的悲剧色彩,对着高度碎片化现代化却又散发着原始感官刺激的信息时代无声呐喊。
看着一层层二手书,闻着时间的味道,忽然得闲,停停走走,旧书带着烟火气,对上眼就带回家。
暄风书店
如今每天下午5点,从医院下班后,蕾蕾的心情和从前相比变得不一样了,一个月前她还是一颗螺丝钉,现在有了一家书店等着她去打开,收集着和读者相遇的故事。
因为在网上分享了自己一万块就开了间书店的故事,开店不到一个月的暄风书店很快便获得小范围的关注。
事实上,暄风书店更像是蕾蕾自己对外开放的图书馆,而她自己则在医院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对于她而言,一万块买一个梦想,存放自己的焦虑,在枯燥的生活中短暂地脱轨,便值得。
三克岛图书馆
在北京生活13年后,方静回到贵阳,开了三克岛图书馆,对许多事物的看法早已不再固执,她坦言,最初三克岛的天花板就是她自己的天花板,但现在,三克岛的天花板是靠读者来突破的,他们对这里的改变和贡献促使三克岛不断地生长。
所谓独立书店,是这里面多了一些人与人、人与书本之间的关联,是人的局限性恰恰造就了“那种渴望搜罗其他书店没有的书、渴望用感性和信念代表书籍世界的那种激情。”
2022年中国实体书店数量约在24.2万家左右,比起2015年多了6万家左右,在成都就有3500多家。而在贵阳,独立书店的数量也在慢慢的增加当中。
来源:解放日报、Guiyang-WOW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