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 头版 -> 第A05版:聚焦 ->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故事里的长征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故事里的长征

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苟坝会议会址。

黎平会议纪念馆。

盘县会议会址。

猴场会议会议室。

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木印。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用信念、理想、勇气与意志书写的一段壮丽史诗。本期“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之“故事里的长征”系列报道紧扣传承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生动翔实地呈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在黔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的背景、内容、成就,以及重大历史意义、时代价值,重温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并挖掘各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好红色资源,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新故事,汲取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遵义会议的故事

    本报记者 何美 程佩佩

    2024年12月2日,从湖南来遵义旅行的周林一家,到达遵义的第一站就是去遵义会议纪念馆,他满怀激情地说:“遵义会议精神是非常伟大的,我们要传承发扬好这种精神,我带着孩子来,就是希望他能够感受历史,铭记历史,从精神上真正体会到党的艰辛与不易。”

    回望历史,听见历史的回响。

    1935年1月2日至6日,中央红军突破乌江天险后,随即于1月6日至7日进占遵义城。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红军总司令部驻地,即老城枇杷桥柏公馆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解决最紧迫的军事问题,总结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经验教训。

    会议还讨论了红军的行动方向,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改变黎平会议先以黔北为中心,再去川南创建根据地的决议;根据红军来到黔北后所了解的情况,以及刘伯承、聂荣臻的建议,一致决定红军北渡长江到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地区建立根据地。

    会议最后作出了下列决定: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遵义会议的精神,先后传达到各军团、师、团、连队时,指挥员、战士们都激动得流下泪来。当时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代主任的罗荣桓听取遵义会议精神的传达时,他的眼睛不禁湿润了,一面听一面摘下眼镜用衣襟缓缓地擦着。

    在历史的长河里,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铸就了以“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为基本内涵的遵义会议精神。

    如今,遵义会议的故事还在代代传承,遵义会议精神还在弘扬赓续。

    遵义会议纪念馆经过反复筛选,全面考虑革命文物的故事、历史意义、型制、材质及宣传利用等诸多因素,最终确定对一批珍贵的馆藏文物及旧址旧居开展数字化保护。在完成部分文物和文保建筑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还定制研发了遵义会议纪念馆文物数字化展示管理系统、AR交互式故事性探索APP、多人VR影厅、藏品数字互动屏系统、拼图答题游戏桌面互动系统等。

    近年来,遵义会议纪念馆深入挖掘遵义会议历史经验和精神内涵,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成为全国人民进行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阵地。2024年1至10月,累计接待游客844.6万余人次,其中省外游客684.5万余人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苟坝会议:改组军事领导机制

    本报记者 程佩佩

    “2024年12月份就已开始营业啦。”冬日暖阳里,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党支部书记吕松带着记者参观了村里新建造的集体民宿,青瓦、白墙、木制雕花窗,这栋与村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的民宿已成为村里一个新的打卡点。

    在苟坝村另一边,坐落着一座老式黔北农家三合院,传统木结构的瓦房,历经岁月的洗礼,这栋房子依旧矗立,见证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

    1935年3月10日至12日,在这间当时被叫做“新房子”的小院里召开的苟坝会议,是遵义会议的重要组成、伟大转折的关键一步。

    1935年3月9日,中央纵队进驻遵义县花苗田 (今播州区花茂村)、苟坝等地。前敌司令部和军委机关驻扎在苟坝村一个名叫新房子的庄子里。

    3月10日凌晨,中革军委接到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发来的急电,“建议野战军应向打鼓新场、三重堰前进,消灭西安寨、新场、三重堰之敌”。

    3月10日当天,张闻天在苟坝新房子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红一军团提出的进攻打鼓新场的建议进行讨论。与会多数同志求战心切,一致同意在打鼓新场与黔敌作战,只有毛泽东一人坚决主张不能打,再三阐述自己的观点,指出敌人100多个团的兵力,已对中央红军摆下分进合击之势,如果贸然进攻打鼓新场,红军将面临覆灭的危险。对此,很多人不以为然。毛泽东据理力争,并以辞去前敌司令部政委职务进行了抗争,仍未能说服大家。与会者以民主表决的方式通过了进攻打鼓新场的决定。

    毛泽东深感进攻打鼓新场会给红军招致不可估量的损失,放心不下,于是在当晚提着马灯赶到周恩来住处,劝说不要急于发布命令。毛泽东、周恩来连夜找到朱德,三人认真分析进攻打鼓新场的利弊得失,认为不能打固守之敌,不能啃“硬骨头”,应该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3月11日一早,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会议,毛泽东、周恩来说服大家,会议决定放弃攻打打鼓新场的计划,发出了 《关于我军不进攻打鼓新场的指令》,并且恢复了毛泽东的前敌司令部政委职务。

    3月12日,鉴于作战情况瞬息万变,指挥需要高度集中,毛泽东提议成立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成立了“新三人团”(又称“三人军事小组”),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作为遵义会议的延续,苟坝会议完成了遵义会议上未解决的问题——改组中共中央军事领导机制,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中国革命的红色火焰从西南一路燃向西北,最终燃向全中国。

    历史虽已远去,但对这一方革命圣地的守护,却从未停止。

    自2003年以来,苟坝会议会址的保护工作进入了新阶段。2018年,苟坝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黎平会议的曙光

    本报记者 石含开

    “黎平会议新曙光,老区人民齐歌唱……”

    2024年12月5日上午, 在黔东南州黎平县古城翘街红军广场,黎平县老年大学红歌班的20余名老师正用激昂的歌声倾心向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黎平会议召开90周年、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献礼。

    一首红歌,诉百姓心声;一段剧目,传家国情怀。

    在《过雪山草地》 剧目中,红歌班的老师们经过精心编排,用深情的歌声、精湛的演绎,为大家献上了一幕幕英勇无畏、可歌可泣的长征故事,带领大家穿越历史烽烟,重温红军长征的奋斗历程和峥嵘岁月。

    因“左”倾错误领导和敌我力量悬殊,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等8.6万余人撤离中央苏区,计划到湘西北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1934年12月15日,红一军团攻占长征入黔后的第一座县城黎平城。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黎平召开长征途中第一次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博古、王稼祥等人就战略方针展开激烈讨论。根据毛泽东建议,会议通过了 《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放弃到湘西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以遵义为中心的贵州北部进军。黎平会议改变了部分战略方针,调整长征落脚点,为遵义会议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伟大转折的起点。

    90年后的今天,那些过往的红色记忆,依然在黎平光芒闪耀,为这座“曙光之城”留下了光辉而永恒的一页。

    坐落于古城翘街的黎平会议会址、黎平会议纪念馆、毛泽东住址、两湖会馆等红色遗址和景点,已成为游客打卡翘街的必选之地。

    黎平会议会址和黎平会议纪念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等。

    黎平会议会址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全国100个经典景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上的重要景点。“黎平会议重点展示园”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全国重点建设的52个重点展示园之一;“通道—靖州—黎平集中展示带”“锦屏—黎平集中展示带”是全国重点建设的35条集中展示带中的两条;“红军过黎平长征历史步道”是全国首批44条示范建设长征历史步道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顾全大局的盘县会议

    本报记者 孙勤

    “盘县会议怀全盘,促得三军会师成。运动员们,让长征精神照亮奋进之路,我们共同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近日,在贵州红· 山水越野挑战赛(第五站) 六盘水·盘州开赛前,红色文化讲解员张庚娓动情分享盘县会议的历史意义,讲述那段令人热血澎湃的光辉岁月。

    盘县会议是红二、红六军团长征途中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1936年2月前后,红二、红六军团在地广人稀的乌蒙山区开展了近3个月的千里回旋战,于1936年3月27日由军团长贺龙、政委任弼时率领红二军团从云南宣威进入贵州盘县境内,占领盘县。29日,红六军团在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率领下摆脱滇军孙渡纵队追截后,过云贵交界的胜境关进入盘县亦资孔,与先期占领盘县的红二军团遥相呼应。两军团统一行动后在县城“九间楼”设立总指挥部,贺龙任总指挥。军团领导们一致认为,盘县一带位置比较适宜创建根据地。

    正当红二、红六军团从宣威转战盘县途中,红军总部来电建议两军团渡过金沙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让两军团的领导们犯了难。3月30日,贺龙与萧克等首长在盘县城关“九间楼”召开会议,史称“盘县会议”。会议决定:虽然形势有利于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但为了全局战略需要,必须顾全大局放弃该计划渡江北上。会议结束后,红二、红六军团开始撤离盘县,向西突破滇军的围堵,一个月后从丽江石鼓一带渡过金沙江;再翻越雪山,于1936年7月初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随后,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1936年10月下旬越过草地,在甘肃与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促进了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

    1984年,萧克在云南丽江谈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时,首先谈到盘县会议。他说:“长征途中我们开过几次会,盘县会议是带转折性的一次重要会议。”“汇合起来一起北上,全国革命大势转到西北,这是盘县会议最重要的决定”,“是带关键性的决策”。

    198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九间楼”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1月,“九间楼”被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盘县会议会址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红二、红六军团在盘县停留时间虽然不长,但却给盘县 (现在的盘州市) 人民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时至今日,盘县会议会址依然是六盘水市最重要的红色资源之一,成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厚植爱国情、砥砺强国志的鲜活教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

    本报记者 卢泰铭

    走进黔南州瓮安县猴场镇的猴场会议会址,游客络绎不绝。

    “与家人一起来红色教育基地非常有意义,要牢牢记住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游客张磊说。

    红色资源是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在猴场会议纪念馆,游客们在解说员的详细讲解下,深刻了解猴场会议的重要意义。

    黎平会议确定新的战略方针后,中央红军挥戈西进,连克数城,直抵乌江南岸。

    1934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纵队到达猴场,准备强渡乌江,实现挺进黔北的战略方针。然而,此时的“左”倾领导人依然固执己见,对黎平会议正式确定的这一战略方针持不同意见,坚持回兵东进与红二、红六军团在湘西会合,并散布“到了乌江南岸,红军就该拐弯了”之类的错误言论。

    在军情紧急的情势下,为进一步消除分歧、统一思想,明确红军的战略方向和行动方针,在中央政治局多数同志要求下,31日当天下午,就在猴场宋家湾一名商人宋泽生的藏式四合院宅子里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猴场会议”。

    参加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朱德、陈云,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共产国际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李德,以及负责翻译的伍修权。经过激烈的争论,会议再次否定李德等人回头东进与红二、红六军团汇合的错误主张,肯定了毛泽东渡江北上的正确主张,重申黎平会议决定,作出 《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

    会议特别强调了军事指挥权问题,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明确了军事决策必须置于政治局的领导之下。

    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这为初步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奠定了基础。

    猴场会议结束当天,红军强渡乌江的战斗打响。红军迎来了新年,也迎来了新局面。过乌江后,红军将国民党几十万追兵阻隔在乌江南岸。

    猴场会议巩固了黎平会议的成果,实现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变,并且提出了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做了重要准备。这次会议从当天下午一直开到次日凌晨,是我党历史上唯一一次“跨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被周恩来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

    近年来,瓮安县持续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开发和保护。2009年5月,猴场会议会址被中宣部列入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遵义县革命委员会与创建黔北革命根据地

    本报记者 何美

    1935年1月9日,中央军委纵队及党中央机关进入遵义后,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发布了 《总政治部关于进入遵义城的通令》。《通令》发布12条口号,其中第二条口号是“建立遵义的工农政权”。

    1月10日,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抽调李坚真、邵式平、胡嘉宾等人带领几名干部组成工作组,执行三项任务:一、建立苏维埃,建立红色政权;二、组织群众,扩大红军;三、打土豪,分田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工作组当日到工厂、学校、街道及农村宣传建立革命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的意义,并为筹建遵义苏维埃政权推荐人选。

    次日,红军总政治部在遵义天主堂召开关于成立遵义县革命委员会的筹备会议。筹备会把工作组在各界选拔的遵义县革命委员会人选以及“红军之友社”向红军工作组推荐的人选作为候选人,经审查后再选举通过。会议用举手表决的方式,选举出了25名委员为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员。在筹备会上,散发了 《中共中央告民众书》《中国共产党十大纲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告工农劳苦大众》等文件和宣传资料。

    1月12日,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遵义三中操场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工人、农民、城市贫民、学生、教师、商人、开明绅士及红军战士代表等1万余人。毛泽东等党和红军的领导人出席了大会。大会宣布以罗梓铭为主席、邓云山为副主席,毛泽民等为委员的25人组成遵义县革命委员会。会后,通电全国,宣告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黔北第一个工农红色革命政权诞生。

    遵义县革命委员会下设组织、武装、土地、肃反、财政、劳动、文化、妇女、工会等委员会。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各区、乡苏维埃政权及革命委员会、各群众组织相继成立。

    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是在黔北苏区创建过程中,中央最重视、成立大会最隆重、机构最完善、活动时间最长的县级苏维埃政权。遵义县革命委员会的建立,对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对革命火种的传播,对遵义党组织的建立,对支援北上抗日,都显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黔北人民革命斗争中极其光辉的一页。

    黔北革命根据地包括现在的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市所辖的红花岗区、绥阳、桐梓、习水、湄潭、凤冈、余庆,黔南州的瓮安 (红军长征时属遵义地区) 等11个县(市、区)。建立黔北革命根据地,是1934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确定的。黎平会议作出的 《中央政治局战略方针之决定》 中明确指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西北地区。” 

    (本版文字资源来源于各地方党史研究室)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