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建引领到中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从惠民政策到学校安全保障提升——
2024沿河教育发展大步向前
![]() |
国际禁毒日,学生们郑重签名拒绝毒品。 |
![]() |
学生参加贵州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
![]() |
学生们享用营养午餐。 |
本报记者 杨凯 特约通讯员 黎鹏飞
2024年,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教育系统坚持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发展目标,持续深化改革、推进“双减”提质增效、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打造有灵魂、有质量、有活力、有温度的沿河教育。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队伍建设跨越进步
这一年,全县教育系统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为加强思政课建设,县委书记、县长带头讲思政课,推动12名县领导示范上思政课16场次。召开县委教育工委理论学习会议7次,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5次,列席旁听11所县直中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扎实开展教育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排查整治问题46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9个,办成群众可感可及实事8件,建立完善制度6项。
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配齐学校党组织书记54人。
这一年,沿河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沿河顺利完成县第二完全小学、黄土镇初级中学整体搬迁;县第六完全小学教学综合楼、祐溪街道第一幼儿园已完工建成,计划2025年春季学期投入使用;规划设计沿河第一高级中学前置工作;沿河思源实验学校小学部、沿河第十一完全小学、沿河民族中学教学楼及学生宿舍等项目如期推进。
同时,沿河自治县还完成1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980个;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建设9所,新增学位3250个、餐位3000个。
这一年,沿河通过“三步走”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一是招聘教师143人,其中,人才引进65人,招聘特岗教师78人,研究生11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8人;二是引进帮扶团队,师资提质增效。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17人,东西部协作来沿帮扶教师21人,选派到东莞跟岗学习32人。培养黔灵名师2人、黔灵名校长1人、省级骨干2人、市级骨干教师20人;三是实行倾斜政策,保障教师待遇。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47人,银龄讲学计划5人。全县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表扬先进集体23个、优秀教师500人。
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立德树人展新成效
这一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4.79%,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0.42%,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为58.36%。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4所,创建省级示范园1所,创建市级示范园3所。60所幼儿园“园园达标”工程接受省级、市级评估验收。组织幼儿教师在省、市优质课、幼儿作品大赛等各类竞赛与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1人次、二等奖15人次、三等奖18人次。
这一年,中考高考取得突破。2024年中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县700分以上611人,其中750分以上24人,获全市排名第一,全市中考第一名落户沿河思源实验学校。县第四中学、思源实验学校分别荣获铜仁市初级中学教学质量评比一等奖、三等奖。2024年高考,一本上线619人、本科上线1962人,较2023年分别增长7.02%、12.86%。县第三高级中学、县第二高级中学分别获2024年全市普通高中高质量绩效考核二、三等奖。
这一年,沿河职校创办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作物生产技术等特色专业,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活动,成功立项“技能贵州”省级优质中职学校项目。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荣获市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此外,学生还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二届“国匠杯”学生篮球联赛女子组获“季军”。
这一年,沿河大力推动科普教育发展,提高学生科普意识,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获市级奖157人、铜仁市第四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获奖71人,第18届铜仁市青少年及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大赛获奖19人、贵州省机器人竞赛获奖41人、世界机器人大赛昆明锦标赛获奖26人。同时,推荐学生参加全市第二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初中组获一等奖,参与“贵青杯”获奖34人、铜仁市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获奖5人。
这一年,沿河大力开展科研兴教,推荐参评市级教科研优秀成果奖12项、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申报立项省级课题11项、市级课题立项90项、县级课题立项115项。开展送教下乡、同课异构交流活动28次,组织微讲座50余次,参与研讨观摩教师3777人次。
这一年,开展“国培计划”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等培训990人次;开展全县中小学 (幼儿园) 教师全员培训、音体美专任教师、民族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等培训1.6万人次,有效助力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惠民政策保障有力 全面护航学生成长
这一年,沿河持续全面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围绕学生资助政策,全年资助学生93118人次,发放资助资金7123.01万元。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7164人,发放资金8542.59万元。推动实现残疾入学率99.46%,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失学保持常态化动态清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
沿河编印食材采购、出库、加工、留样等“16个环节50条必须”“政策一点通”手册,对食堂管理全过程细化明确,进一步规范食堂管理,并匹配200万元对100人以下“麻雀学校”每生每餐补助2—3元,匹配100万元用于三餐制寄宿制学校365名食堂工人人均月增300元。
沿河加强了校园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和校园安全防范制度建设,完成全县学校“一键报警”安装并与公安联网,添设校门口防撞设施。推进“一名警察和教职工、保安、社会志愿者”的“1+N护学岗”队伍建设;在上下学高峰期,协调警力定点值守校园门口及周边主要路段,做到“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持续推进1530安全宣传教育机制。组织参加省“环境健康杯”征文绘画比赛,获省级一等奖3人;参加省、市中小学生“我与蓝朋友的故事”消防文创作品评选获市级奖21个;在全市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知识、防范技能大比武活动中获个人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3个、优秀组织奖1个。
此外,沿河创新推行“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聘任142位同志担任300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覆盖率达100%,主要做法得到 《贵州改革工作动态》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