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1日 星期三

黔南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大亮点

2025年01月01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2024年11月25日,全省教育大会在贵阳召开。黔南州州委书记洪湖鹏作为全省唯一市(州)代表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贾智 摄

2024年12月19日,黔南州全州教育大会在都匀召开。

荔波县组织学生在邓恩铭故居开展研学活动。

惠水六小学生在清廉文化走廊认真阅读。

2024年7月30日,全省第二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在黔南职院举办。

福泉市第二小学教师全员聘任面试现场。

平塘县第一幼儿园(省级三类示范园)的小朋友正在涂鸦。

位于福泉市的贵州磷化工和新材料职业培训基地开展现场教学。

黔南州启航学校新校区。

贵州省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黔南师院预科教育学院。

    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2024年11月25日,全省教育大会胜利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强有力支撑。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前行。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本报编辑部将陆续推出回顾各市(州)近年来特别是2024年度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大亮点。谨以此系列报道致敬奋战在全省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凝心聚力,在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01

    基础教育整体质量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2024年11月25日,全省教育大会在贵阳召开。会上,黔南州作为全省唯一市 (州) 代表,围绕基础教育进行了交流发言。

    近年来,黔南州始终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实施两轮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跃升三年行动计划,创新推动中小学“学思行悟”课堂教学改革,并举办系列基于该背景下的教师技能大赛、命题大赛、优质课选评选观摩等活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提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组建82个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带动186所薄弱学校整体提质。

    全州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州委相继出台20余项政策文件筑牢教育发展“四梁八柱”,基础教育整体质量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02

    全面形成教育工作“书记抓、抓书记”格局

    2024年12月19日,黔南州教育大会在都匀召开。会上,总结了上一届大会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对全州教育工作作了进一步统筹安排。

    黔南州始终坚定不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自2019年起,州委连续六年召开全州教育方面会议,为全州教育事业发展谋篇布局、把脉定向,教育工作“书记抓、抓书记”的格局全面形成。建立州委常委联系学校制度,引领带动县 (市) 党委常委联系学校“全覆盖”,定期到学校调研解决问题,为师生讲授思政课。州委州政府分管领导六年出席年度教育工作会议和初高中教学质量分析大会,实现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初高中学校教学视导“两个全覆盖”。认真落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全省率先完成4所民办高校党委换届、441所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四个一”经验做法被省委教育工委作为典型全面推广。

    03

    全省率先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

    黔南州在全省率先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一体推进全学段思政课建设。

    结合黔南州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和新时代立德树人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一体推进,运用邓恩铭烈士故居、猴场会议会址、都匀三线博物馆等优质资源组织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培育一心向党的“红心少年”。2021年以来,全州共评选“红心少年”优秀学生600名,“红心少年”优秀学生干部200名。

    04

    “清廉学校”建设成为全省第一个试点

    黔南探索形成“五个三”工作模式,持续深化固廉、铸廉、育廉、倡廉、促廉“五廉”行动,推动廉洁教育进校园工作县(市) 全覆盖,相关工作得到省委有关领导肯定,“清廉学校”建设成为全省第一个试点。

    建立廉洁教育辅导员工作制度,选派190名纪检监察干部联系671所中小学校。出台小微权力清单、办学行为负面清单,有效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在黔南职院设立“黔南州新时代廉洁文化研究基地”,完成专项课题9个,一般课题83个。打造“一廊一栏一架”等廉洁校园文化阵地595个、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洁主题活动1500余场、参加清廉贵州·“廉动未来”廉洁文化书画作品大赛获奖32个、获评省级廉洁教育优秀教学案例20个、全省廉洁教育优秀教师1名……清廉学校建设与廉洁教育进校园工作有机融合,形成“体系健全、基础扎实、氛围浓厚”的良好局面。

    05

    “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成全国优秀工作案例

    以“1+2+1”教学特色项目(即一个课改主题,两个体育特色项目,一个艺术特色项目) 建设为载体,推进五育融合育人,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1+2+1”改革典型案例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

    持续深化“三个三”德育品牌,截至2024年,培育州级德育示范校60所,打造德育“金课”30节,获国家级奖项11项,省级奖项42项。开展百万师生阳光体育运动,每年举办600余场次体育竞赛活动,创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100余所,体育教育示范学校120所,创建国家级藤球训练基地。开展“班班有歌声”主题活动,创建艺术(美育)特色学校50所,《跺月亮》《蝴蝶妈妈》等作品在全国展示。实施劳动教育“五大提升行动”,创建省级劳动教育示范项目160个,顺利承办全省第二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竞赛成绩连续两届名列全省第一,劳动教育成为全省样板,经验做法得到省州领导点赞、批示,先后3次在全省劳动教育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06

    率先在全省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

    在全省率先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强力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促进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和有效利用,教师队伍活力进一步激发,为推动黔南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县管校聘”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

    出台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1+7”政策文件,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福泉市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县 (区) 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的县 (市)。在此基础上,州委州政府又研究出台《黔南州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意见》,采取更强有力措施统筹教师编制、岗位等资源,按照县级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核定编制总量,人社部门负责核定岗位总量,财政部门负责工资总量预算,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岗位和工资总量内统筹管理教师,学校按岗聘任、聘期管理的“三总量两管理”总体要求,强化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教师队伍统筹管理的职能,在优化编制、岗位聘用、校长职级制、教师考核等方面不断深化,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

    07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认定数量排全省第一

    2021年,全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上明确提出,要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加快省级、州级示范性幼儿园步伐,辐射引领学前教育示范提质、加速发展。

    通过近几年时间的努力,到2024年,黔南州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总量已由1所增加到16所(二类幼儿园2所,三类幼儿园14所),占比全省第三,提前两年实现省级示范园“县县全覆盖”,代表全省顺利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认定,认定县数量 (龙里、荔波、长顺) 排全省第一。

    目前,州级示范幼儿园总量从2019年的17所增加到103所,提前完成“十四五”创建100所州级示范园目标。全州幼儿园共计729所,在园幼儿12.3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4.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5.71%,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时下,黔南正朝着“县县有2所省级示范园”目标迈进。

    08

    创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

    坚持把做强职业教育作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职业教育富民兴州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接连出台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四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全力打造黔南州职业教育联盟和6个职业教育集团。2022、2023连续两年在全省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市 (州) 项目现场评比中排名第一。“技能贵州”行动计划项目获批立项数量连续两年排全省第一。

    紧扣磷化工产业打造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字号”市域产教联合体,黔南师院牵头成立黔南州磷化工及新型储能材料产业技术高等研究院,黔南职院与瓮安、福泉职校联合创新“1+1+1”人才培养模式,与盛屯等企业共同实施“助企惠企”项目开展职业培训2400余人次,推进高校职校与企业共建共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9个,完成本地企业“订单班”100个 (共计3500余人),统筹资金给予学校每班每年1万元奖补,合作培养、定向输送技能人才。

    09

    “推倒围墙办专门学校”经验成为全国品牌

    在财政资金吃紧的情况下,每年压缩行政经费不低于5%作为教育新增投入。采取“联评联审”方式统筹安排资金41.6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00余所,新增学位达10万余个,新增床位3.7万余个,购置设施设备117万余台/件/套,购置图书19余万册,有效改善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连续六年将幼儿园建设纳入省、州民生实事,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有效缓解。

    积极争取资金3400万元建成全省第一所标准化专门教育学校(黔南州启航学校新校区),2024年11月正式搬迁入驻,“推倒围墙办专门学校”等经验成为全国品牌,吸引上海、浙江等全国60余家单位前来观摩学习。

    10

    高等教育规模位居全省第二

    聚焦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先后出台支持黔南师院、黔南职院、黔南医专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推动实施高等教育突破发展提升工程,黔南经济学院、黔南科技学院顺利转设,黔南师院顺利完成管理体制改革划归“省管”,黔南州广播电视大学顺利更名为黔南开放大学并有序实施综合改革。

    目前,全州普通高校、高职高专院校累计达11所,在校生近12万人,高等教育规模位居全省第二,每年稳定向社会输出应届毕业生超过3万人,成为支撑全州乃至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大力支持黔南师院顺利承接全省少数民族预科班3000人教学任务,办好贵州省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黔南师院预科教育学院,从2022年招生以来在校生规模接近9000人,为全省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作出积极贡献。

    策划:王铁清 王宁 赵宏斌

    执行:本报记者 杨杰 聂兵 特约通讯员 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