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资源滋养“大思政课”
![]() |
贵阳一中开展“同心共悟长征情”群体现场绘画活动。 |
![]() |
贵阳市中小学生到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参观学习。 |
![]() |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基地。 |
![]() |
贵州财经大学票据博物馆。 |
![]() |
贵阳一中开展“同心共悟长征情”群体现场绘画活动。 |
![]() |
贵阳一中开展“乐动长征路,红色永相传”主题音乐微党课。 |
![]() |
在贵州财经大学票据博物馆,讲解员为学生讲解老票据背后的故事。 |
纸币、红色票据、债券、银行票据、供应票证……在贵州财经大学票据博物馆内,各式各样“沉睡”多年的票据文物,正重焕活力,吸引着广大校内外师生的目光;
走进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基地,一面老兵风采荣誉墙熠熠生辉,上面展示着数位退役军人的先进事迹;
贵阳一中用好红色资源,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全方位、多角度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
……
贵州省各学校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走近革命文物、聆听革命故事、铭记英雄人物、赓续精神谱系等方式途径,不断引导学生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贵州财经大学:唤醒“沉睡”老票据,讲好育人新故事
本报记者 陈阳
纸币、红色票据、债券、银行票据、供应票证……在贵州财经大学票据博物馆内,各式各样“沉睡”多年的票据文物,正重焕活力,吸引着广大校内外师生的目光。
“经过多年建设,票据博物馆现已有9个展厅、馆藏各类票据文物10000余件,集中展示了我国历史上的部分股票、粮票、钱币和人民币。”贵州财经大学图书馆、票据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徐聚星介绍,始建于2004年9月的票据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家以票据命名的专题博物馆。
“成立与财经有关的博物馆,对学校大有益处,学校搭建了一个集教学、科研及科普三位一体的平台,全力打造‘人文贵财’,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人文素质、人格心智素质、学科专业素质等做出了积极贡献。”徐聚星告诉记者,票据博物馆不仅为经济史等专业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是一座思政的富矿。博物馆将票据资源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为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提供了鲜活的教材。
在学校里,经济学、经济史、金融等相关专业教师依托票据博物馆丰富的票据资源,开展专业研究、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并将研究成果融入、运用到课堂教学,成为课程思政的有力支撑。
以独特的票据文化魅力和丰富的教育价值,票据博物馆吸引了大量访客,参观人次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接待访客从2022年的4000余人次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上万人次。
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参观需求,并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票据博物馆在全校范围内招募票据博物馆学生讲解员并加强培训培养,目前已形成一支规模为50多人的较为稳定的学生讲解员队伍。
学生讲解员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生动地讲述票据后面的故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几年来,共承接各级领导、海内外校友、省内外高校、学术团体、政府机关及其他各类参观活动和社会服务100余场,年均接待师生10000余人次,其中学生占70%以上。
“往昔那些晦涩的理论,在一张张票据的映照下鲜活起来,稳固地夯实了我对专业的深度认知。”贵州财经大学青年宣讲团宣管部部长王梓腾的每一次讲解,都令自己愈发坚信,金融绝非仅是数字与理论的简单堆叠,而是一座蕴藏无限可能的桥梁,是时代与文化交融的生动注脚。
学校还创新传播方式,与主流媒体合作,创作有新意、有吸引力的网络精品,共同推出“听老票据讲故事”系列视频,直观生动展现老票据背后的故事。
视频中加入大量珍贵史料信息,生动展示时代背景,通过生动的叙述、详细的史料展示、丰富的视觉语言吸引青年学子及社会大众的关注和兴趣。
“听老票据讲故事”第一季共10集,单集网络点击量均超过100万次,最高单集点击量超过300万次,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成为学校标志性网络思政品牌。现已推出第二季。
以《追风者》 电视剧播出为契机,票据博物馆还与贵州卫视共同推出金融科普类栏目 《藏在金融票据中的革命史》,看革命时代的激荡风云,共同探寻金融票据背后的往事,累计传播量约330万次。
目前,票据博物馆已获贵州省教育厅“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贵州省科技厅“科普示范基地”、贵州省教育厅“理想信念教育基地”,2024年“听老票据讲故事——票据博物馆文化育人新探索”获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打造“转换器”,让退役军人“脱下军装换工装”
本报记者 白春霞
12月19日,记者走进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基地,一面老兵风采荣誉墙熠熠生辉,上面展示着数位退役军人的先进事迹。
近年来,为加强退役军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提高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搭建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平台,致力于服务和助推退役军人转型发展。
2020年10月,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贵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分别授予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退役军人教育基地”和“贵阳市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基地”。学院联合省内16家高职院校,以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为核心开展政、校、企合作,搭建“求职-培训-上岗”的链条式服务,针对退役军人发展所需,现提供骨干专业42个、技能培训60余项。
基地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四库一园三渠道”,从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园,到退役军人信息库、教育教学资源库、技能培训信息库、企业求职信息库,畅通退役军人学历提升、技能培训和适应性培训三渠道,着力打造退役军人“脱了军装着工装”的“转换器”、从忠诚卫士到大国工匠的“孵化器”。自基地建成以来,开展服务退役军人学历提升6000人,其中贵阳市退役军人1829人。
同时,学院从退役军人全日制学历、技能培训、适应性培训、就业指导、创业支持等多方面开创了许多首创性、独创性举措,实现了退役军人“现役即开训、退役即入学、需时可随训、毕业即就业、创业有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省、市、县三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和“双清单”制度,“政校军企”共同发力,牵头组建贵阳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产教融合联盟,实现退役军人职业教育从“单兵作战”到“系统集成”的转变。
学院通过各种积极有效的“双拥”工作机制,营造了关心国防、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深化了学院学子“忠诚坚定、阳光自信、身手敏捷、体魄健康、团结协作、血性担当”的24字学子品格。在长效工作机制指导下,学院 《“大平台全周期 精准化”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创新探索与实践》 教学成果获得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将爱国拥军工作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积极推动“政校军企”大融合,厚植师生崇军爱国情怀,逐渐形成了拥军爱军的文化传统,实现了退役军人工作对教育教学,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反哺与助力。把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工作作为办学特色加以重点培育,凝练“忠诚坚定、阳光自信、身手敏捷、体魄健康、团结协作、血性担当”学子品格,丰富拥军内涵,拓展拥军外延,让军爱民民拥军成为学院风尚和文化自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贵阳一中:追寻红色足迹,“红色课堂”育人育心
本报记者 罗秋红
3天时间,32块白色画框在学生用心的描绘与细腻的笔触下被赋予绚丽的色彩,最终拼合成一幅高4.8米宽2.8米的巨幅绘画作品,勾勒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与敬仰。今年国庆,贵阳一中举办“同心共悟长征情”群体现场绘画活动,在学校美术组老师的指导下,2026届32个班级共64名同学共同创作,用自己的方式向祖国献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11月14日至16日,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年会召开。贵阳一中党委副书记、校长曾强在会上交流发言时介绍,贵阳一中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和“正本求真,正习求新”的办学思想,推进思政“入脑入心入行”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
自2023年贵阳一中成为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 (贵州省) 成员单位以来,学校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探索教研、教学、教材、课程与活动的“五个一体化”,助推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高质量发展。
开展纪念周逸群烈士主题教育,组织师生代表重温革命先烈光辉事迹,汲取奋进力量;组织400余名师生先后到达遵义市红军山和娄山关,开展主题为“重走长征路,铭记红军魂”的遵义娄山关主题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从学校课堂转化到生动的社会实践中;组织高二年级全体学生、贵州省“丘成桐”少年班全体学生1000余人参观全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科技体验馆——“红飘带”,同学们跟随着行浸式体验参观,开启追寻伟大征程……贵阳一中用好红色资源,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全方位、多角度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
挖掘不同学科的思政元素,学科课程融合让思政课更有广度。围绕“课程思政”目标,贵阳一中将红色资源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格局。“我们通过组织老师在年级开展专题讲座来推行思政课,同时把思政课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形成合力,打造思政课堂。”贵阳一中政治教师李廷松说。
学校组织思政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评课、议课,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发挥“课程思政”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以“乐动长征路,红色永相传”为主题的微党课,将长征故事、红色经典歌曲融入音乐学科的教学中,通过音乐和思政的融合,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曾强表示,下一步学校将通过纵深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资源库、开发思政一体化特色活动等,继续发挥集团校优势,坚持不断扩展育人空间,整合育人资源,汇聚育人合力,助推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