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红色文化育人“大阵地”
——我省思政课改革创新扫描
![]() |
同学们体验 《红飘带· 多彩飞跃》。 |
![]() |
遵义市“小小红色宣讲员”。 |
本报记者 何登成
12月20日,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第一届耕读文化节系列活动——红色文化进校园《党建音乐思政课》精彩开讲,活动通过“视听思政”的形式,将“建党精神”“红船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伟大精神奋进力量串联讲述,师生们纷纷点赞这样的思政课形式新颖、体验沉浸、内容丰富。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党总支书记刘龙勇介绍,《党建音乐思政课》巧妙地把音乐、故事和红色文化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形式上“活”了思政课,学生更容易接受。
近年来,贵州深入挖掘用好红色资源,把红色资源融入思政大课堂,将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创新探索鲜活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舞台中受教育、树理想、长才干、拓视野、作贡献。
深挖红色资源助力改革创新
“能为大家讲述家乡的红色故事而感到光荣和自豪。”每到假期,来自遵义市文化小学的“小小红色宣讲员”张诗瑾都会自发到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等地革命圣地,为游客讲述红城遵义的革命故事。
截至目前,遵义市已累计培育“小小红色宣讲员”1700余名,他们走进全国各大中小学、纪念场馆讲党的历史和红色故事,在上海、宁夏、珠海、厦门、石家庄、贵阳等地巡展宣讲20余场次。
实践中,遵义市通过编印《长征故事进校园教师教学用书》 《红城遵义故事集》 《红色号角》 等校本教材,将遵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课程思政教学优势,形成梯次推进、系统衔接、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教材。
创建“长征课堂”“思泉讲习堂”“娄山大讲堂”“三线讲堂”等学习平台和“红医文化”“彩虹文化”等育人机制,着力打造“红色思政大讲堂”育人平台。
遵义医科大学深挖红色资源,凝练医学特色,打造“红色卫生特色思政课”;遵义市第十九中学探索“红色”思政融合育人,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仁怀市茅台一小将“兵校长”工程与茅台红色资源元素、学校红色文化育人理念有机融合……遵义市各级学校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开发红色思政特色课程。
遵义市立足红色文化资源禀赋,推动传承红色基因与落实立德树人有机结合,赋能大中小学思政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改革创新,全力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发挥场馆优势拓展育人空间
“直观的场景、生动的表演,仿佛让我们置身于那个年代,非常震撼。”12月6日,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学生党员走进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 (红飘带),通过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等最新科技手段,数字化全景体验长征路。
作为中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科技体验馆。2024年10月22日该馆正式面向公众运营,一年来,这里累计演出8300场,接待省内外入园游客100万人次、观演游客近80万人次。
“红飘带”试运营以来,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场馆空间,开发了12门课程,将党史学习教育生动鲜活地融入思政教育,成为贵州场馆育人的一张靓丽“名片”。
活用场馆空间资源,积极拓宽育人途径,让“场馆”赋能新时代红色教育。
今年9月,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多家高校分别与黎平会议纪念馆、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红飘带 (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 等研学实践基地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为探索符合贵州实际的“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建设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作出有益探索。
“让红色老票据讲时代新故事。”在贵州财经大学票据博物馆,馆藏的10000余件各类票据文物,不仅为经济史等专业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是一座思政的富矿。
贵州财经大学通过深入挖掘研究红色票据中蕴藏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光辉历程,将票据资源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为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提供了鲜活的教材。
2024年“听老票据讲故事——票据博物馆文化育人新探索”获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活用红色文化注入发展活力
2024年3月,石阡县龙塘镇川岩坝小学正式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贵州石阡困牛山红军学校”。
作为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红军学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校长余明状表示,将不断提升困牛山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价值、丰富育人内涵、拓宽育人路径,使困牛山红色文化底色更加鲜亮。
设立红色文化思政教学实践基地,开设红色兴趣活动班,将红色文化教育“课程化”,打造红色文化校园角……困牛山红军学校以红色文化为特色,为乡村教育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将利用地理学科的图片和历史学科的历史疆域版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将语文学科的读写能力与政治理论高度结合,发挥思政学科的价值引领作用……贵阳市第一中学围绕“课程思政”目标,将红色资源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育人”的功能,构建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格局。
从“被动学”到“主动讲”。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学生“小老师”的特色思政育人体系。在研学实践过程中,通过选拔和培养了一批在校学生成为研学实践的指导教师、班主任和讲解员,让大学生给中小学生讲思政,成为学校助推大中小学生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创新举措。
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接下来,贵州将持续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着力用好两本教材,融通两个课堂,推动两个建设,建好两支队伍,彰显两大效果,不断提升育人质效,开创贵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