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深化改革 下好功夫

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王乾宇

    全省教育大会,为写好新时代贵州教育奋进之笔指明了正确方向。新时代新征程,黔南医专将深入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以院校设置调整为导向,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真功夫,在教育教学上下硬功夫,在科研创新上下苦功夫,乘势而上为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和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

    一、抓人才、强师资,下好真功夫

    近年来,学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着力打造一批理念先进、技艺精湛,能适应时代要求和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多层次拓宽“引才”渠道。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采取“以会引才、以平台引才”等渠道,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灵活开展引才工作,持续强化政策保障,优化服务环境。近年来,共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50余人,不断扩充人才“蓄水池”。二是高质量打通“育才”通道。以专业群建设为抓手,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实施专业群带头人“奔赴”、“双师”队伍能力提升“奔流”、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奔跑”、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奔腾”等“四奔”计划,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三是灵活用好“备案制”编制。着力破解编制总量控制与刚性需求之间的矛盾,灵活用好备案制编制,扩大引才规模。2023年以来,共引进备案制人员42人,全面推动人才总量增长、结构优化。

    二、抓改革、建体系,下好硬功夫

    近年来,学校坚持加强内涵建设,遵循医学教育基本规律、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一是探索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打造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分类培养、根据发展培养目标拓展学习能力的分层教学、搭建定向合作平台强化职业技能的分流发展的“培养分类、发展分层、定向分流”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培养医药卓越人才、复合人才、专业人才。2024年,学校专升本报考录取率49.19%;学生荣获各级各类赛事奖项共80余项。二是加快育人体系构建。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构建“12345”思政工作体系以及思政课程、思政教育平台、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体系。2024年,学校思政名师工作室实现零突破;在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比武中,获一等奖;获批劳动教育示范校、劳动教育工作案例1个。三是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实施“名师高地”“双师质量提升”两大工程,共建教师发展中心,优化培养培训平台,推进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2024年成功申报省级、州级技能贵州项目17项;组织22支教师队伍参加各级各类赛事获奖共40余项。

    三、抓科研、重创新,下好苦功夫

    近年来,学校以科研平台建设为抓手,以项目发展为动力,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高质量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工作。一是科研方向转变。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科研方向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研究、单一科研向团队科研、被动科研向主动科研、封闭科研向开放科研转型,推动产出更多科研成果。二是科研体制改革。修改完善科研成果产出、科研经费监理、学术不端预防等制度,出台加强附属医院科研工作等意见,健全科研体制,完善保障机制;从合作单位遴选行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商共研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做教研、担教学、育人才。2024年,发表学术论文124篇,获授权专利4项;获批省部共建开放课题、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等共计38项。三是科研平台建设。建成民族医药研发中心等9个州级重点科研平台,获批省部级中医师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站,成立中心党支部,党委书记任博士工作站“站长”,博士任支部书记。与企业建成“校中厂”“厂中校”,合作开办“订单班”,实现专业与产业、教学与生产、课程与岗位深度融合。2024年,学校GDI全国高职高专综合排位453,进入前五百强;软科全国排名324,医药类排位23,上升10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