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强基 提质升级
黔南迈向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 |
![]() |
在都匀市青云湖幼儿园,孩子们介绍自己创作的航天主题彩绘作品。肖伟 摄 (贵州图片库发) |
![]() |
独山县第二小学,新学期开学氛围十足,学生元气满满。 |
本报记者 杨杰 聂兵 特约通讯员 黄勇
兴荣万事人为首,俊杰熙熙教育来。
冬日的黔南大地,即将迎来教育战线的一件盛事、大事、要事——全州教育大会召开。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总结经验成效、描绘未来蓝图、凝聚思想共识,以奋进有为姿态开启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近年来,黔南州围绕上一届全州教育大会谋篇布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以高质量发展统揽教育工作全局,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从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各项教育改革次第展开,以奋发有为姿态开启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全州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特色教育强州”美好蓝图不断转变为生动现实,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教育领导体系更加有力
黔南州委州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突出地位不动摇。自2019年起,州委连续六年召开全州教育方面会议,聚焦强化组织领导、集中办学等“五个抓手”,逐年深化、久久为功,形成“书记抓、抓书记”工作格局。
州政府聚焦高职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调研、组织座谈,持续围绕“把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谋篇布局。建立州委常委联系学校制度,引领带动县 (市) 党委常委联系学校“全覆盖”,定期到学校调研解决问题,为师生讲授思政课。
制定“一清单三机制”,理顺州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工委运行机制,连续六年召开初高中教学质量分析大会,实现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初高中学校教学视导“两个全覆盖”。认真落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全省率先完成4所民办高校党委换届、441所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四个一”经验做法被省委教育工委作为典型全面推广。
教育资源配置持续优化
围绕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制定全州统筹优化教育资源五年规划方案,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布局优化调整,每年压缩行政经费不低于5%作为教育的新增投入,五年来共统筹安排资金41.65亿元,支持1900余所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新增学位达10万余个。
大力开展示范学校培塑创建,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在全省率先完成州县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调整,省级示范园从2019年的1所增加到现在的16所,占比排全省第3,提前两年实现省级示范园“县县全覆盖”,获教育部认定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3个(龙里、长顺、荔波),认定数量暂列全省第一。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创建州级示范校 (特色校)66所,省级义务教育公办强校数占全州义务教育学校的36.5%,排全省第二。
组建82个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带动186所薄弱学校整体提质,都匀市成为全省首批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县。荔波县作为全省首批3个攻坚县之一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持续推进公办普通高中“强县中”和“非示即特”计划,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14所,占全州公办普通高中的78%,中考优质生源流失率从30%降至4%。建成全省第一所标准化专门教育学校——黔南州启航学校,“推倒围墙办专门学校”等经验成为全国品牌,央媒多次专题报道,吸引上海、浙江等全国50余家单位前来观摩学习。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4.7%、义务教育巩固率98.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3%,分别超全省平均水平1.2、2.4、1.9个百分点。
黔南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健全完善教学研究体系,重构基础教育命题体系,一体谋划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学思行悟”课堂教学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成效逐步彰显。
黔南州在德育方面工作累计获国家级奖项11项、省级奖项42项,“‘1+2+1’教学特色项目”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累计创建省级劳动教育示范项目166个,4个项目入围教育部劳动教育资源征集优秀案例评选,连续两年获全省劳动竞赛一等奖,劳动教育经验成为全省样板,先后5次在全省作经验交流。
中高考质量稳步提升,2021年以来,黔南州高考整体质量连续4年走在全省前列,2024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特殊控制上线率、本科上线率较近3年平均值分别提高1.77、8.41、11.92个百分点。
服务发展内劲不断夯实
黔南经济学院、黔南科技学院顺利转设,黔南师院顺利完成管理体制改革划归“省管”,黔南州广播电视大学顺利更名为黔南开放大学并有序推进综合改革,全州普通高校、高职高专院校累计达11所,高等教育规模仅次于贵阳。
黔南师院有“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 (其中国家级5个)、排全省市 (州) 高校第一,高职高专获批省级“双高校”建设立项数量排全省前列 (省级“双高”校2所、高水平专业群立项校3所),12所县 (市) 中职校全部成为省级中职“强基”校。
黔南州坚持把高校职校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重要支撑,突出抓好产教融合这个关键,顺利实施职业教育富民兴州三年行动计划,接续出台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四化”建设的若干措施,紧扣磷化工产业创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州12所中职学校与省内19所高职院校开展“3+3”“3+2”贯通培养,3年来受益学生5631人。5所中职学校与黔南师院开展“3+4”中本贯通培养,两年来受益学生388人。
2022—2023年全省组织两次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市(州) 评比黔南州均排第一,连续两年获省政府表彰激励。“技能贵州”行动计划项目获批立项数量连续两年排全省市(州) 第一。
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黔南州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特色教育强州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为推动黔南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大力实施“强师工程”,试点县数量占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
率先在全省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建立健全教师全员培训体系,每年组织中小学教师参训达10万人次以上,常态化开展课堂教学比武、教学及专业技能大赛,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建立具有黔南特色的中小学教师“五级进阶式”培养机制,培养形成3400余人的省州级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领军人才队伍,形成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推进中小学校长选育管用改革,健全完善校长管理培养机制,实施4期中小学“领航校长”培养项目,累计培养210名在省州享有较高美誉和较大影响力的教育家型“领航校长”。强化优秀典型选树,2024年有1个集体、5名教师获全国表彰,受表彰数排全省第二。
校园安全形势和谐稳定
近年来,黔南州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实行一系列制度措施,建立运行黔南州学校安全稳定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会商研判校园安全重点问题和风险隐患,构建起校园安全“综合施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的工作格局,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逐步规范了校园安全的管理,深入治理了校园周边的不稳定因素,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同时,黔南依托高校在全省率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指导中心和12县 (市) 分中心,每年全覆盖开展全州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分类建档、综合施策防范化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充实专兼职心理健康队伍等校园阵地需求,探索医疗、社工体系服务,连续三年举办家校社协同育人专题培训,深入推动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良性发展,全面护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黔南州将持续抓好民族地区教育强基、补短、提质工作,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发展,奋力开创教育强国和特色教育强省建设黔南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