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头版 -> 第A07版:论苑·高教 ->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张幸

    今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全省教育大会进一步响应号召,要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师资质量水平的具体要求。这既是贵州教育事业提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价值和内在灵魂,集中体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卓越的育人智慧和强烈的实践担当。这种精神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以自身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引领学生成长,将教书育人和思想品格塑造有机结合。在高校师资建设中,教育家精神不仅是教师发展的目标,更是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驱动力。它强调“育人先育己”,教师应以高尚的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通过“教学相长”,实现知识传递与社会进步的双向提升。唯有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先生”,为学校特色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如何将教育家精神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价值,本文围绕制度设计、评价改革和实践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以下策略。

    一、制度优化:贯穿职业全周期的教师教育体系

    健全教师教育体系是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基础。应将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涵盖培养、考核、晋升等各个环节。首先,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教师的道德素养和育人能力作为职前培训和职后发展的重点内容。通过专题培训和实践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注重教学能力与科研素养的协调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应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基本职责,同时提供有力支持,帮助教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二、评价改革:教学质量为导向的考核机制

    当前高校评价机制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这不利于教育家精神的全面践行。为此,亟须通过改革评价机制,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指标之一,推动教育家精神的具体化落实。首先,应提升教学成果在考核中的权重。通过量化指标和案例评估,全面考察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效果和学生成长中的实际贡献,确保教学质量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估。其次,将教书育人成果纳入评价体系。最后,为确保评价机制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高校需引入多维度评价模式,包括学生反馈、同行评议、管理者考察等多种途径,形成全方位的评价网络。

    三、实践创新:青年教师培养的重点支持

    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成长直接关系到教育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完善青年教师的导师制和职业发展支持体系,是推动其快速成长的重要手段。高校应为青年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帮助其适应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提供资源支持,鼓励其参与教学创新与科研实践。此外,通过教学科研融合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新时代的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一支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作为支撑。这不仅是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石。将教育家精神全面融入师资队伍建设中,打造一支德才兼备、专业精湛、具有实践担当的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单位:贵州商学院。本文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