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凤友校长沙龙走进乡村
激扬青春力量 筑梦乡村振兴
![]() |
活动现场。杨玲 令狐豪 骆江楠 姚良鑫 摄 |
![]() |
同学们深入黔陶乡企业基地走访学习。杨玲 令狐豪 骆江楠 姚良鑫 摄 |
![]() |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校长王凤友。杨玲 令狐豪 骆江楠 姚良鑫 摄 |
本报记者 肖知潞 特约通讯员 商梦同 李琪南
围绕乡村振兴中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教育的使命、职业选择等内容,近日,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凤友校长沙龙第五期走进贵阳市花溪区黔陶布依族苗族乡,学子们与乡村企业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等进行了一场关于家国情怀与社会奉献的对话。通过沙龙活动,人文学子深切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力量、实干兴邦的精神。
“我的家乡在一马平川的东北黑土地,但贵州的一山一水更加让我神往。希望同学们把自己的志向与祖国大地结合起来,在乡村田园,抒发青春朝气,找到愿景情怀。脚踏大地、仰望星空,为社会和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将无悔的青春书写在乡村建设的伟大征程上!”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校长王凤友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并建议同学们要把姿态放低,从基层做起,利用所学知识服务基层、踏踏实实干事,可以到乡村支教、报考选调生、参加西部计划、投身产业发展等等。扎根基层,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以青春之力,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展现担当,书写华章。
“同学们进入大学,要敢于坚持自我、勤于探索创新、勇于追逐梦想,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工作之后,要遵守党的纪律,秉持‘不急、不怕、不放弃’的精神,扎根基层干实事!”面对同学们提出的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家乡?黔陶乡党委书记刘友谊说,乡村振兴,重要是人才。教育在乡村振兴中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就像黔陶的乡村书屋,为乡村的孩子提供了教育的场所、读书的园地。希望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用所学服务乡村百姓,用青春力量为家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学不在于大厦,而在于大师,贵阳人文科技学院高度重视双创教育,赋予了学生科学创新、实干创业的理念和方法。”贵州百庄黔陶乡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班铭阳勉励同学们不要怕起步的艰难,越是困难,越要勇往直前。
面对同学们关于择业的选择困惑,班铭阳建议同学们不要着急选什么,而更应该优化选择的方法和工具,在做人生规划之前,先做能力规划,俯下身子、实干为先。
“创办乡村书屋、浸润乡村孩童,是我遵守本心,坚持的一个简单的理想——那就是一生与书相伴,做与读书相关的事情。也希望同学们能勇敢追逐理想,相信大家都会获得内心的自洽。”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胡丽亚鼓励同学们将心底热爱之事转化为奋斗的事业,以满腔热情投身其中,把事业的每一步都当作爱好的延伸,在热爱与奋斗里,收获成就与满足。
“离开城市的繁华,走进乡村的朴实,我想这是一种更真切的生活。陶,本来就应该诞生于质朴的地方,而不是喧嚣的都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牙舟陶传承人吴宏通过分享自身学习陶艺的经历,祝愿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坚守初心与理想,终会收获繁花与星辰。
现场,同学们积极提问,嘉宾们热情回答。他们在乡村振兴中躬耕不辍、行路不止的坚韧精神,感染了每一位人文学子,并为他们启迪智慧、开拓思维、坚定信念。
“此次沙龙是高校教育与乡村发展深度交融的生动实践。”王凤友寄语同学们,希望大家能投身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壮阔浪潮中,勇扛责任、敢担大义,成长为厚植家国情怀、矢志奉献社会、令母校引以为荣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华彩。
沙龙结束后,各年级学子代表深入乡村书屋、寻黔访陶山庄、旅居小院、太空舱康养综合体及百庄黔陶乡村产业发展中心等黔陶乡企业基地走访学习。
通过实地学习,同学们真切感知国情省情、打开思维格局。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所学之长,倾青春之力回馈家乡,服务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