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

消失的煤油灯

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 高杨宗

    最近带着外孙回老家,很想让他这个在城里生长的小孩,看一个他现实生活中没见过的古董。谁知找遍了老房子的每一个角落,还去寨上的邻居们家里寻觅,还是没有找到。真没想到,煤油灯这个我小时候农村家家户户必备的东西,现在已经绝迹了。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家有两盏煤油灯。一盏是在高枧小学教书的父亲用的罩子灯。全身玻璃制造,最下面是一个圆盘底座,中间是鼓形的瓶身,可以装二三两煤油;灯头是铁皮做的,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一个两头细、中间粗的圆柱形玻璃罩子卡在上面,明亮又高贵;灯芯也是专用的棉布条,灯头下还有一个小小的旋钮,可以转动调节灯芯的长短,控制灯光的大小。这盏灯是父亲进城时在商场里买的。当时,它是整个寨子最漂亮也最明亮的灯。点亮后,方圆一米的地方可看书写字,整间屋子都充满亮光。它主要是放在父亲的卧室兼书房里,供父亲每晩备课改作业,很少抬到外间来,除非家里来了客人。父亲很爱惜它,三天两头就要用白绵纸将玻璃罩子上的油烟擦净,时刻都亮晃晃的。仿佛只有这样,他的笔下才不会出错,才不会误了学生的前程。

    我用得多的,是一盏用罐头瓶自制的。罐头里的东西吃喝完后,把瓶子清洗干净;找一节电筒用废了的电池剪开,将电池的锡皮剥下来,剪出一块圆形、一块长方形,将长方形卷成一个圆筒,圆形的中间凿一个洞,大小要刚好能把圆筒塞进去卡紧,再将棉花或碎布搓成条穿进圆筒里作灯芯,就成了灯头。最后将罐头瓶的不锈钢盖子中心钻一个小孔,把灯头插进去,一盏煤油灯就做好了。像这样能装半斤煤油的灯,寨子里也没有几盏,大多数的人家都是用学生用的蓝墨水瓶做的,点燃后灯光如豆,像在笼罩着山村巨大的夜幕上灼了一个昏黄的簸箕大的孔,门窗缝里吹进来一丝细风都会让它摇来晃去,随时都担心它被吹灭。就是这样的灯,多数人家为了节约油钱,也仅在吃饭的时候点亮,吃完饭后就熄灯睡觉了。

    晚上做完作业后,我就在灯下继续看书。看一会,要用细铁丝挑一下灯芯,再把燃尽变黑的一节剪掉,灯会更亮一些。有时灯芯会燃出红红的一团,像花瓣一样。外婆说,灯花出现,是吉兆,不要剪它。煤油灯下看书的时间长了,脸上都是油烟,第二天洗脸,掏一下,鼻孔里黑得像煤洞,毛巾用不久就染得油腻漆黑。《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复活》《普希金诗选》等许多中外名著,都是这孤灯伴影读完的。

    小小的煤油灯不知从哪个年代起,就开始点亮山村漆黑的夜晚,照亮一代又一代农村人的生活。直到二十一世纪初,农村电网村村通的阳光照到了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点上了电灯,煤油灯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灯影里藏着的农村人们悲欢离合的故事、酸甜苦辣的日子,也一起消失在一去不返的历史长河中。

    煤油灯在农村是彻底消失,变成了真正的古董。这一代和以后的人,只有去博物馆才能看到了。而乡村的日子,却不断走向更加幸福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