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医精神传承 仁心仁术育人
遵义医专“五新”举措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 |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俞松
全省教育大会强调,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教育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提升。为建设特色教育强省锚定了目标、明晰了任务、坚定了信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在下步工作中,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立足遵义、服务贵州、辐射西南,深化“红医精神传承,仁心仁术育人”“中西医并重,医康养结合”办学特色,夯实科研基础,助力社会服务,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奋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铸魂育人取得新突破。发挥好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打造精品思政课,探索改革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推广“赛会大思政课”模式。深化红医文化品牌创建,推进“思泉文化”育人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本草新旅”实践育人精品。提升“国防教育思泉班”创建水平,支持打造“岐黄护苗·培根铸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品牌。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和“青年之家”深度融合,开展“六大板块”工作,将服务学生与引导教育学生有机整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关爱和资助工作,深化“青春健康俱乐部”建设,完成“五育并举”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项目。打造“龙思泉”志愿服务品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教育教学迈上新台阶。推进课程标准化建设,优化专业设置,强化教学督导,完善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积极申报一批优质“技能贵州”项目,推进教改项目、课程思政项目建设。坚持“以赛促教、以赛提能”,继续举办和组织师生参加各类教学大赛、技能大赛,培养一批优势竞技项目。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持续优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抓好学生实习特别是安全管理。推进开放办学,加强医教协同、科教和产教融合,深化联合本科班,稳妥推进建制班、订单班建设,进一步做好“卓越岐黄班”“杰出杏林班”的经验推广,办好中医现代学徒制改革及校外师承实训基地。
科研服务实现新提升。深化科研管理和科研服务体系改革,精简流程,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发挥好学校“科技服务中心”作用,落实科研成果奖励机制,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提升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整合资源优势,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立足中医药特色,支持科技攻坚,培育和申报高水平科研成果。加强科研服务,做好科研成果专利申请,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创新科技服务,围绕地方所需、学校所能,深入基层开展社会科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区域发展,提升科技服务影响力。
就业创业取得新进展。积极拓宽就业市场,持续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科学推动实施订单班培养。做好线上线下校园招聘活动,积极推送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确保岗位数量与毕业生人数比在6:1以上。充分落实国家政策性岗位就业,鼓励毕业生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做好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帮扶。强化就业创业指导,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做好专升本考试政策解读和指导工作,举办就业训练营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赛事,开展“双创”技能培训,确保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稳步提升。
师资水平跃上新层次。科学制定引才规划,高质量引进一批满足学校当前所需和未来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做好教师培养,支持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各类教学交流、培训提升等活动,加强新教师的培训和教学能力建设,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落实青年导师、人才联系等制度,注重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助力教师成长成才。健全完善人才服务机制,优化人才服务环境,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将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作为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对师德失范问题“零容忍”,加强先进典型的选树,引导广大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