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耕云贵育才俊 教化桑梓筑杏坛
——记盘县一中创始人张凤祥
![]() |
![]() |
爱国爱家乡 创建盘县一中
张凤祥先生1913年生于盘州双凤镇古镇,小学就读于盘县最高学府南台山高小,初中毕业于盘安普联立中学,大学深造于名校西南联大,师从闻一多、黄子坚、冯友兰、吴晗、罗庸、陈雪屏等名满天下教授学者。
张凤祥先生具有强烈的桑梓情结和爱国情怀。“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占华北,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被迫迁到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山河破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张凤祥先生以笔作为武器,在西南联大黑板上愤然写下 《感时》 一诗:“秋风飒飒遍地吼,东北烽烟年年有,九一八后缺东角,边地战云布已久;我欲提剑入敌京,一腔血染绿江口。彼时与海内英雄,酣歌痛饮乾杯酒。君不见仲升大奋大夫志,投笔从戎飘然去;异域立功三十一载,至今犹复识英义。又不见武穆精忠报国家,血战风尘染黄沙,直捣黄龙金破胆,赤心万古照中华。学剑学书万人豪,祖鞭争著何辞劳,乘风破浪施吾志,为国雪耻乐陶陶。”先生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诗文发自肺腑,慷慨激昂,激励无数青年学子为保家卫国而祖鞭争著,读之让人热血沸腾。特别是“我欲提剑入敌京,一腔血染绿江口”、“直捣黄龙金破胆,赤心万古照中华”等金句,如战斗檄文、如庄严宣誓,真切的表达了张凤祥先生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愿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壮志。张凤祥先生这种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忘我的牺牲精神,一生矢志不渝,值得崇敬。
1940年秋张凤祥先生于西南联大教育系毕业,因真知灼见及优异成绩被联大师范学院校长、著名教育家黄子坚钦点留校。但时任盘县县长的张曾复以及盘师校长姜鸣岗等乡贤多次写信邀请其回盘县创建一中并担任校长。张凤祥先生感念桑梓及师生情谊,顿生反哺之义,毅然放弃优渥稳定的名校工作,回乡投身于盘中的创建工作中。
卖掉自家良田 偿还建校款
1940年11月,尊师重教的张曾复县长因经济冤案被捕,新任县长刘梯崖无视民生民意、显摆官威、扬言停办盘中。张凤祥先生本着“盘中在我手上垮了,对不住张曾复,地方人要骂我一辈子”的责任和担当,组织姜鸣岗等关心教育的仁人志士与刘梯崖开展了激烈的护校斗争并取得成功。护校斗争的胜利,令张凤祥先生喜形于表,他热情洋溢的写下了传唱至今的 《盘中校歌》:“一片朝阳,破晓,天明,孕育着无限生机,滋长着无限势力,蓬蓬勃勃,桃李芬芳,虽几经风雨,横布黑云,终于是雨过风平,天朗气清,基础奠定,大业完成,从今后,大展鹏程,万里长征,前途光明,光明,还要光明。”歌词昂扬向上,充满青春活力,充分表露出张凤祥先生对盘县教育的赤子情怀以及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历经百年传承,《盘中校歌》 至今依然激励和感染着盘中潜心教学的教师和挑灯夜读的学子。
护校斗争虽然取得胜利,但学校建设资金之后几任县长都未解决。根据张凤祥先生的讲述:“已经动工的工资以及订购的材料费,又要等待支付,面临困境,我不得不借钱来应付实现,待两栋教学楼建成,借款达一万八千余元。每次要求拨付款项,县政府总是推三推四。”巨大的经济压力、学校的持续开支以及时任县长的怠慢,张凤祥先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1943年春,张凤祥先生在联大同学唐宝鑫等人的帮助下,终于拿到立项批文。盘中的存在有了“法律”依据,从此不再有夭折的危险。张凤祥先生最操心的一件事终于尘 埃 落定,于是他决然向时任县长车祖瑜提出 了 辞职。为解决盘中欠款问题,张凤祥先生被迫同其父亲商量,将自家位于碧云洞三一溪旁边的十余亩良田卖给一个聂姓商人,换得一万八千大洋还清了盘中建校材料款和民工工资。
联大成才 回馈桑梓
付清学校欠款后,他清清楚楚、毫无挂念的移交了手续,回到西南联大给著名学者和民主人士闻一多当助教。
针对卖田产替国民政府还账一事,张凤祥先生的父亲喜怒参半的说:“人家当校长,买田买地;你当校长,卖田卖地!”其父喜,是杏坛建成,福泽桑梓;其父怒,是张凤祥先生舍己为公太过,竟败光了家产。当然,张凤祥先生回乡参与创建一中并任校长,其父亦有动员之功,他还是爽快支持了张凤祥先生的决定。张凤祥先生及其父亲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为无数桑梓学子创造了学习条件,培养了数不胜数的合格人才,对盘县发展产生了非常积极深远的影响。
1988年,盘中早年弟子去探望张凤祥先生,他不胜感动,即席写诗致谢:“青出于蓝胜于蓝,兰陵规律证当前,最是感人心暖处,青出于蓝不忘蓝”。我想,“青出于蓝不忘蓝”金句不仅是张凤祥先生对学生的感念之情,同时也是他联大成才后回馈桑梓最真诚、最动情的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建校83年来
7万学子走出大山
盘州市第一中学,简称盘中,是贵州省最早建立的35所县立中学之一,是六盘水市第一所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坐落在盘州市双凤镇城北天目山麓 (东经105度、北纬25度),占地233.15亩,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古木参天,鸟语花香,风景秀丽。
盘州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40年8月28日(民国29年),定名为“县立中学”。1940年夏,张凤祥先生出于桑梓大义,为发展故乡教育而辞去西南联大助教之职,回盘就任盘县县立中学校长。同年秋,盘县县立中学在大威寺正式成立,仅以寺庙旧房相连的两个四合院作为校舍。
1952年春,更名为“贵州省盘县中学”。1955年6月,更名为“盘县初级中学”。1958年3月,更名为“盘县中学”,同年4月,成立盘县中学党支部。1960年更名为“盘县一中”。1970年12月更名为“盘县特区中学”。1978年3月更名为“盘县特区第一中学”。1999年4月,更名为“盘县第一中学”。2009年被评为六盘水市第一所二类“贵州省示范校性普通高中”。2017年6月更名为“盘州市第一中学”。
迄今为止,盘州市第一中学已有83年的办学历史。
据2023年资料显示,该校作为贵州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二类),现有教学班级64个,在校学生3214人,班额平均人数50.21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97人,其中专任教师290人,工勤及教辅人员7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高级教师133人,系盘州市高级教师人数最多的学校,高中级教师253人,高中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78%。县级及以上各类骨干教师和名师等110人,占专任教师的37.28%。现有正高级教师2名,特级教师1名,研究生学历25人,研究生占专任教师的8.5%;学校有省级名校长工作室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六盘水市市级名校长工作室1个,盘州市高中名校长工作室1个,党员名校长工作室1个。国家部属公费师范院校引进人才17人。
83年来,已有近7万名莘莘学子从这片热土走出大山,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据不完全统计,向上级输送本科以上学生5万余人。莫荣、薛莲、舒爽、朱科、王刚、丁启、蒋先运等多人被清华大学录取,周培荣、刘霄、杨鹏飞、罗欢、孙应杰、陈顺新、温荣生、朱泉熔、李丁丁、周林广等多人被北京大学录取,孙昊廷被香港理工大学录取。
作者:沈天福
整理:丁圣 侯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