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头版 -> 第A03版:区域 -> 建学校兴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

建学校兴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

——黔西南“文教兴州”系列报道(三)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学生在操场开展户外活动。

学生与直播间观众互动。

    本报记者 张恒新 特约通讯员 潘家富

    宽阔明亮的教室、设备齐全的功能室、崭新平坦的操场……11月13日,记者驱车走进多家校园,琅琅读书声在走廊回荡,一个个和蔼的老师与学生们成为校园内最美画卷。

    在兴仁市的笔峰大道上,一座拥有先进教育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校园矗立眼前,图书馆、实验室、教学楼等设施一应俱全,崭新的学校名叫兴仁市实验中学,2022年7月正式成立。

    随着教育资金的持续投入,让学校的教学设施向高标准看齐,配备有理化生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等教学设施。

    “学校的条件不断完善,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兴仁市实验中学校长徐龙说道。

    这是黔西南州办学质量提升的缩影,积极推进校园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加快补齐教育基础设施短板,缩短地区之间教学差距,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构建互联网+教育平台  教学有“智”更有“质”

    只需一部移动终端就能实现教学备案、民师课程播放、校园运营远程管理……在兴义一中,老师通过移动终端,就能登录线上教育平台,随时加入到授课、备课、教研等各项工作环节。信息化的建设,正为师生日常教学带来更多便利。

    目前,全校网络已全面升级至千兆到桌面,让每位师生都能享受到流畅快捷的网络服务。这样的硬件设施,让教师们能够轻松实现在线备课、高速阅卷,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在智能研修平台上,教师们可以开展网络集体磨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智课系统进行课堂分析,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同时,兴义一中还建设了智能数据中心,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广播系统和阅卷系统云计算技术,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我们紧跟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加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金州教育云平台以及自研的智能研修平台,形成了教育帮扶的三级联动体系。”兴义一中党政办主任周里理介绍,通过平台,学校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信息化建设正推进着教育发展,兴义一中将信息化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让三级联动教学有“智”更有“质”,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新的教学模式在黔西南已蔚然成风。

    2016年9月,金州教育云大数据正式上线并投入使用以来,与国家、省级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学、教、研、训、评、管”一体化的大数据平台,探索出基于“互联网+教育”“云+端”推进民族地区实现教育精准帮扶、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新模式,形成数字化引领教育发展的“黔西南样本”。

    数据显示,全州已实现网络优质资源“班班通”覆盖率100%,建成“班班通”15583套,直录播系统416套,创客教室26间,数字化实验室59间,开通“智慧校园”460所。

    搭建高速专网,让“千兆到学校、百兆到桌面”成为现实,黔西南州构建“光网”将校与校串联成珠,运用新一代校园教育信息网络,打通教育数字化“大动脉”,让“互联网+教育”发展成果惠及万千师生,进一步推进教育数字转型。

    补齐校园短板 培育义务教育公办强校35所

    从占地面积近六千平方米到一万多平方米,在贞丰县第一小学,通过数年的规划建设,正迎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走进贞丰第一小学,新建的操场上学生们正在上体育课,在听完老师的动作要领讲解后,学生们便开始了运动前的热身,随即开始了赛跑、跳远、接力,广阔的场地上学生们尽显活力。

    “今年的开学季,我们的校园环境焕然一新,现在校园呈中式建筑风格,又适当融入现代建筑元素,还有院落组合。”贞丰第一小学校长李宏英说,通过改扩建,让生均建筑面积、运动场地不足问题得到解决,办学功能更加完善,学校短板弱项得以补齐补强。

    现在,贞丰第一小学已建成40个专用教室、18个功能教室、25间教师办公室,此外还建成足球场、篮球场、厕所、学生农业实践基地等配套工程,在今年1月投入使用。

    “我们高度重视一小的扩建情况,2017年开始规划建设,通过协调将县城核心地段划拨给贞丰县第一小学作为改扩建项目建设用地,历时6年完成校园建设。”贞丰教育局项目建设负责人邹尧介绍,一边撤并,一边新建,让学校更好融入城区建设的同时为学子们带来更好的学习环境。

    跟贞丰一小一样,在贞丰县第二中学学生宿舍楼、足球场、电子阅览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正有序推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也为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贞丰二中校园扩建和设施的完善,在举办文化节、艺术节、社团活动等有了更好的空间,学生们可以更好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展现自己的才能。

    提档升级,打造品质校园,为教师潜心育人、学生静心学习营造良好环境,不断推动着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办学条件持续筑牢。一直以来黔西南州紧紧围绕“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时代课题,新建、改扩建6所民生实事义务教育学校。投入1.36亿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14个,培育义务教育公办强校35所,创建省级劳动教育示范基地1个、省级劳动教育示范校7所。

    打造校园亮点 特色学校发展壮大

    “我们经过三年的培养,不少同学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家住光照镇陈庄村的袁远欢,是晴隆职校2017级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袁远欢前往广东,顺利找到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

    袁远欢通过在学校的扎实训练,现已是广州大学城汽修厂里一名娴熟的技术员,每月工资达到7000余元。

    在黔西南州,像袁远欢这般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就业的故事,不胜枚举。近年来,黔西南州着力加强职校建设,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积极创造条件新建或改 (扩) 建职业学校,改善职校教育办学条件。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围绕产业发展,聚焦特色优势产业,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让培训更有针对性。

    “快来看看,这是我们晴隆特产,包装大气上档次,您买回去送人也是很有面子。”

    在晴隆县中等职业学校直播室内,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刘帅平与老师一起带货直播。通过新进的直播设备以及高速的网络让刘帅平得到了实践学习,成长越来越快。

    如今,刘帅平已成长为晴隆职校参加各电商大赛的种子选手,多次在比赛中摘金夺银,还被聘为黔西南州“康养胜地、人文兴义”网络文化传播推荐官。

    “目前我们建立中餐烹饪、还有汽修和美容美发等一系列产教融合基地。每年大约有300多名学生分赴到这些企业实习,实习结束之后,会有100多名学生就直接留在这些企业工作。”晴隆职校副校长青祖斌说。

    晴隆以山区为主,地形破碎,在这里每一寸土地资源都显得极其珍贵,发展教育事业并非易事,每一处的建设仿佛是在向山要地。

    “2019年以来,我们积极向省教育厅、州教育局争取了现代职业教育专项资金,以及中央统战部引进的光彩基金大约5000万元,用于建造万科教学楼、汽修实训基地。”谈及建设青祖斌介绍,校园还设有足球场、塑胶跑道、室内体育馆等项目,不断丰富师生在校园活动。

    打造学校亮点,突出办学特色。黔西南州各职校持续完善校内软硬件建设的同时,还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了一批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以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了学生大规模的实训实习和就业,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随着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推进州内高校实现“一校一址”办学,黔西南职院“双高”创建取得突破。争取现代职业教育资金5367.2万元,申报省级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项目12个,2024年全州中职学校新增专业6个,推进“3+2”“3+3”“3+4”“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体系。

    如今,全州8所中职学校与省内20所高职院校开展“3+2”、“3+3”联合培养,建立出既具有特色又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育人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