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头版 -> 第A04版:校园 -> 乡村教师夫妻用行动兑现诺言

为让更多山里娃走出大山,张泽龙、文华菊坚守深山40载

乡村教师夫妻用行动兑现诺言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张泽龙、文华菊为孩子打饭菜。

    特约通讯员 李鑫波

    来自黔西南州兴仁市潘家庄镇楮皮田村大坝田小学的乡村教师张泽龙、文华菊夫妇,为实现“让更多山里娃走出大山”的承诺,40载坚守在深山讲台,让村里走出200余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状元村”。

    义无反顾回村任教

    老家在兴仁市潘家庄镇楮皮田村的张泽龙,1984年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兴仁市潘家庄镇姑屯中学任教,由于工作踏实认真,很快便成为骨干教师。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重视,许多孩子小学没毕业就辍学,有的孩子甚至连校门都没进过,初中生、高中生寥寥无几……”当时面对老家情况,张泽龙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思来想去,张泽龙便萌生了回老家村小任教的想法。由于是学校骨干教师,他每次提出这种请求时都没能如愿。

    直到1994年,兴仁城区学校选调优秀教师,张泽龙是被选调人员之一,他不但不想进城,反而还借机提出,要携带在镇小学任教的妻子文华菊一同回老家村小任教,并许下“一定会让更多山里娃走出大山”的承诺。领导被他的诚心和决心打动,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

    一栋只有3个教室的破旧楼房、1位民转公的老校长、2名代课老师、39名学生、水电路不通……这是当时张泽龙夫妇来到学校的现状。到校后不久,他被任命为学校校长。为改善教学环境,张泽龙夫妇开始四处寻求帮助,筹到资金8万元。为节省资金,夫妻俩及其他几名老师一起协调学校建设用地、自己动手修路、铺设自来水管道……历经一年多的辛苦付出,一栋占地200平方米、拥有6间教室的教学楼终于竣工。

    大坝田小学地处兴仁、普安、晴隆三县 (市) 交界,这里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如何让娃娃都来上学? 这是夫妇俩面临的最大挑战,为此,张泽龙夫妇不分白天黑夜挨家挨户走访动员。一个暑假的走访,张泽龙夫妇光鞋穿破4双。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秋季入学时,学生人数从39人增加到了114人,学校也从原来的1至3年级3个班增加到了1至6年级6个班。

    用爱呵护学生快乐成长

    作为校长,张泽龙在排课时,总把最重的教学任务留给自己和妻子,平均每周夫妻俩均要上30多节课,除了教语文、数学,他们还要教孩子们音乐、科学、体育等科目。通常给这个年级上完数学课,又给另一个年级上语文课,再跑去上思想品德课。

    夫妻俩经常放弃休息时间进行家访,定期给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打电话,上门去照顾学生。为鼓励孩子,夫妻俩自掏腰包购置书包、文具、书籍等,对进步学生进行奖励。

    张任、张来、张沙、张战四兄妹家庭特别困难,曾面临多次辍学,是张泽龙夫妇一次次资助才得以继续上学。经过努力,四兄妹全都考上大学,并如愿找到了好工作。

    2023年9月,张泽龙夫妇得知,兴仁市第六中学的王婷婷因患血管瘤在上海治疗时,夫妻俩慷慨解囊,为她提供帮助。多年来,张泽龙夫妇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呵护孩子们,据不完全统计,他们用于资助学生的资金达10余万元,实现了“不让一个村里娃因为贫困而辍学”的愿望,可他们自己却省吃俭用,舍不得为自己添一件新衣。

    为了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张泽龙夫妇这些年来总是利用下午放学后、周末及假期,义务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开展文体活动、劳动技能课等,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市里统测一等奖、镇里统测一等奖、全州优秀教师、全州先进集体……几十张荣誉证书的背后,不仅仅是张泽龙夫妇辛苦付出后的收获,更是夫妻俩对家长学生、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如今,大坝田小学已成为周边村寨学生最想就读的学校。

    点亮山里娃的梦想

    2014年5月,张泽龙感觉身体不舒服,经常头晕耳鸣,但夫妻俩并没有因此耽误一节课,坚持上完春季学期的课程。同年7月,夫妻俩几经转诊来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过详细检查,张泽龙被确诊为鼻咽癌,但他仅进行1个多月的治疗,就在秋季开学时回到了课堂。

    张泽龙说:“教了这么多年的书,我真的舍不得这些娃娃。看到他们,我心情好,对养病有好处,学生就是我的良药和精神支柱。”

    张娟娟考上了兰州大学研究生、李关云考上了西藏大学研究生、钟雄以理科596分被福州大学录取……2021年,楮皮田村就有20名学生考上研究生、一本或者二本院校。截至今年,该村已有200余名学生考上大学或研究生,其中90余名来自于建档立卡帮扶户家庭,楮皮田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状元村”。

    如今的大坝田小学,已有教师17名,学生300多名,学校还建起了教师宿舍、食堂,校园面积从当初的300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平方米,该村的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

    2022年6月,文华菊光荣退休,但她却退而不休,继续选择留在了三尺讲台,尽力为山区孩子奉献余热。

    三尺讲台守一生,潜心耕耘育桃李。张泽龙夫妇不仅为山区教育事业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和汗水,还成就了一个个山里娃走出大山的梦想,用行动兑现了当初的“诺言”。张泽龙、文华菊夫妇为此收获了中国好人、“中国网事·感动2024”第一季度网络感动人物、新时代的贵州人、贵州好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