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四小校长李萍:
创新“三教四会”教学方法,数字赋能激发教学活力
![]() |
本报记者 杨凯 潘承丽
“全省教育大会为我们指明了办学发展方向和目标。作为一所易地扶贫搬迁点寄宿制学校的校长,我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因地制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谋划学校发展,办好家门口的学校。”参加教育大会的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第四小学校长李萍说道。
作为今年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单位,镇宁四小精心打造了红色文化长廊,王若飞、陆瑞光等革命烈士、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遍布校园,激励着每一名学生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创新。栩栩如生的剪纸、极具民族韵味的蜡染、具有传奇色彩的铜鼓等非遗文化独特的魅力,不断坚定师生的文化自信。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一颗小小石,颗颗润如玉’教学理念,将本地‘石文化’文化融入思政育人体系,开设了蜡染、地戏、刺绣、剪纸、红石主播等70余门校本课程。”李萍介绍,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课程实行走班教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实现质量固校、特色靓校、锻造多视角的品格教育。学校积极推动“五色润五心”党建品牌建设,用五色之魂,润泽五色之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镇宁四小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改革备课模式,创新教学模式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学校教师们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学术交流和研修活动,通过以赛促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操作进行了“三教四会”(教理论、教操作、教方法让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制作、会表达) 的校本课程研究。推行“三单四有五二”高效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助推教学质量提升。
经过几年的努力,镇宁四小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可,学生数量也从办学初期的596人增加至现在的2500人。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数字赋能教育教学。“我们学校开设了无人机编程、机器人大赛、桥梁承重、3D设计、人工智能、科学小实验等课程,以此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在学生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李萍说,为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学校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的校本课程实施路径将更加完善。
未来,学校将遵循大会精神,持续深化改革,深入推进红色课程与地方红色文化融合,完善课堂与德育体系,运用生命化课堂和生活化德育激发潜能、塑造品格。拓展数字应用提升教学效能,全力培育德才兼备、对党忠诚的时代新人,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铸就镇宁教育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