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警方延伸保护触角,从源头上预防校园欺凌——
“警察叔叔信箱”倾听学生心声
![]() |
民警打开“警察叔叔信箱”。 |
![]() |
学生们字里行间表达对警察的信赖。 |
本报记者 罗华
“警察叔叔,谢谢您听我倾诉心事,我不再害怕了……”
如何及时发现并解决校园中的潜在风险,从源头上预防校园欺凌等不良现象,近日,贵阳市南明公安分局在辖区80所中小学启用“警察叔叔信箱”,延伸了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触角。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拉近了警察叔叔与学生的距离,更为“开口难”的学生拓宽了求助渠道,有了一个方便倾诉与表达的“安全树洞”。
走进贵阳市南明小学,墙面上悬挂的蓝色信箱映入眼帘,信箱外观小巧,上面有“沉默不是缝合伤口的针”等标语格外醒目。
“学生的每一封来信都代表着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中曹司派出所副所长晏梨力一边打开信箱,一边介绍。他仔细阅读每一封来信,并把收集到的信件进行分类处理。“我们的做法,就是积极回应学生的信任感,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沟通渠道,让他们积极勇敢地向我们寻求帮助。”
“警察叔叔,我害怕,我不想在这个环境中。”晏梨力在辖区某学校“开箱”阅读信件时,收到该校某班学生匿名来信反映情况。
发现问题线索后,晏梨力第一时间将该问题反馈给校领导、班主任及校园心理医生,并一同走访核实了解情况。原来,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遭到了周围同学的语言暴力,压抑的校园环境对其学业和社交能力产生了严重影响。
随后,晏梨力联系老师与寄信的同学见了面,通过谈心详细了解事情缘由,该同学逐渐打开了心扉。妥善安抚后,该学生表示,今后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校园生活,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还会与警察叔叔沟通。
“孤立、排挤、起外号、不尊重同学,也是校园欺凌的一种表现行为,我们应当珍惜同窗友谊,相互尊重、友好相处。”中曹司派出所组织民警走进该校,举行一场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法治公开课。民警分享近年来校园纠纷的常见类型,通过发生在校园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们和睦相处,提升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警醒学生,让法治教育入心入脑。
“姐姐,我的玩具被我的同学拿走了,你能帮帮我吗?”……
开箱日,中华南路派出所民警周秀殊意外地收到了七个小朋友的悄悄话,这里面有同学之间的小矛盾,有对家人的思念,也有对警察叔叔的感谢。
“小朋友们,姐姐收到你们的信件了,工整的字迹、真挚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设置信箱的意义所在,希望你们能做校园安全的小小宣传员,号召老师、同学们共同抵制校园欺凌行为,有任何需要帮助的情况,都可以写信给我们,让我们携手共建美好、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查阅完信件后,周秀殊利用课间,面对面向学生们表示了感谢,并再次讲解了校园安全防范知识以及投递信件的注意事项,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信箱反映问题,鼓励他们敞开心扉,大胆表达。
截至目前,各派出所开箱后,南明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共计收到上报有效信息8条,对各类诉求回应正在有序开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