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大思政课”启智润心培根铸魂
全省教育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现场。 |
遵义师范学院参加全省高校舞台剧大赛作品 《择光而行》。 |
兴义笔山小学学生到烈士陵园开展思政教育。 |
本报记者 王奇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近年来,贵州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培育大师资,积极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强化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学生们在一堂堂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中启智润心。
思政有“新意”,课堂“活”起来
在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一场主题为“家国情怀之美”的贵州省教育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精彩举行。
现场,光影舞台变成了思政课的讲台,通过创新运用情景朗诵、舞蹈、歌曲、戏剧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将教育强国、教育家精神、工匠精神等元素有机融入到舞台上,让艺术赋能“思政课堂”,实现美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别样学习体验。
不久前,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隆重举行“爱我中华 盛世华章”文艺汇演。学校党委书记王乾宇以“伟大的征程、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复兴”为脉络,分三个篇章,为全校师生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文艺思政课。
近年来,贵州聚焦思政课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吸引力,创新打造一批鲜活生动的思政大课堂。
2023年,兴义一中55名学生走进“美丽中国黔贵行”实践研修品牌基地校——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在“行走”的思政课上,体验职业技能,感受职教魅力,深化对职业教育的了解。
此次活动是两校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抓手,以开放、共享和共赢的理念,打破学段壁垒、打开学校围墙,运用“大思政课”思维,在理论和实践中有机融合生命教育、思政教育、劳动教育,让思政课“行走”起来的大胆创新。
在贵州,像这样的“爆款”思政课还有很多。从“舞台上的思政课”到“行走的思政课”,到通过数字赋能打造“云端上的思政课”,如今,课堂内外,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思政课,让思政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坎里。
用好红色资源,赋能立德树人
近年来,贵州省教育系统以“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为载体,在历史长河、百年党史、红色资源等宝库里寻找源头活水,萃取精华,各地各校充分发挥当地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用心打造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特色品牌项目,潜移默化中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红色是遵义最亮丽的底色。遵义立足红色资源开发地方课程,启动“讲好长征故事·落实立德树人——长征故事进校园”项目,组织优秀的大中小学老师集中攻关,有针对性地编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丛书》 《长征故事进校园教师教学用书》 《红色塑魂》 等校本教材,将遵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课程思政教学优势,形成梯次推进、系统衔接、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教材,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基因传下去。
在黔东南州,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将“五史教育”巧妙地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上,教师们别出心裁地组织开展红色情景剧表演活动,引导学生们深入学习红色故事。通过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形式,不仅使学生们对“五史”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铜仁学院则把黔东红色资源融入社会实践课,围绕“传承黔东红色文化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红色育人”特色项目。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4月16日,在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省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暨教法攻坚活动举行,多位省内大中小思政课名师专家齐聚,分享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创新经验。
“来自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开展同课异构、同题异构、教法攻坚,通过同上一堂思政课,有助于扎实推进大中小思政课教师联动交流、相互协作、资源共享。”贵州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战勇表示,这是一次全省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的有益探索尝试。
立德树人,教师是关键。
贵州大学积极开展“书记校长与我面对面”座谈会,把学校领导、管理人员等共同纳入思政队伍行列,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杰出校友、科学家、先进模范等构建起了专兼结合的“大师资”体系。
新时代,办好思政课需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近年来,贵州不断配齐建强铸魂育人关键力量,使思政课教师队伍得到大幅提升。
贵州聚焦一线主力军,每年开展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活动、集体备课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培训班、思政课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等,累计培训近7万人次。多次举办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班暨辅导员工作论坛、高校辅导员技能训练营、心理健康教育讲堂等,累计培训约15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业务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1
遵义
红色文化培育“红心青年”
本报记者 王奇
遵义师范学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殷殷嘱托,坚持以红色文化培育“红心青年”,形成鲜明育人特色。
擦亮红色“底色”
立足本地红色资源禀赋优势,学校党委明确“把红色文化育人作为兴校强校的根本底色”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贵州省牵头高校等多个教育部平台作用,联动全省其他高校共建共享,通过优化思政课程、细化课程思政、深化科学研究、强化实践育人,不断探索讲述好、运用好、传播好、传承好红色文化的“四好”融合模式,构建具有遵师特色的思政育人大格局。
激活红色“引擎”
以长征文化为视角,组建现场教学团队,开展“上好一门红色课程、牢记一种红色精神”等“红色育人十个一”特色实践活动,开设“长征班”,打造“长征课堂”,建成“长征美术馆”“长征音乐厅”“长征讲堂”等,营造红色文化校园氛围,“长征文化融入三全育人的‘十个一’实践”获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编排大型红色歌舞剧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选”课程;成立“星火”艺术团、“红色号角”宣讲团,创编 《红军不怕远征难》 《长征》 等节目;打造“诗与歌的长征”音乐党史课,演绎红色经典歌曲,讲述歌曲背后的党史故事;与四渡赤水纪念馆共建“红色思政大课堂”暨“行走的思政课——四渡赤水出奇兵”……引导学生感悟先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赋能红色“育人”
为更好顺应发展之“势”、回应现实之“需”、达到育人之“要”,学校逐步实现红色文化育人数字化,用数字赋能育人实践。
搭建新媒体思政育人矩阵,定期发布、推送思想政治引领类专栏推文,宣传正能量网络文化;推出了 《知道为了谁》 《追寻》 等流量爆款,学校各类新媒体思政平台矩阵发布相关推文2600余条、视频250多个,总历史浏览量达2000万。
建设遵义师范学院智慧马院思政课教学资源中心暨贵州省“一省一策思政课”教学资源中心,将上线中心平台门户系统,搭建拥有600多个案例视频、10余门示范课程、千余种思政期刊、数万集学术视频、数十万册图书的资源中心,完善集体备课云平台、在线协作促进成果生成、跨校共享课堂、思政课教师教学大赛管理等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2
兴义
大思政课构建育人新模式
特约通讯员 罗振
近年来,黔西南州兴义市教育部门立足实际,推动思政课与落实立德树人有机结合,切实发挥“课程思政、文化思政、活动思政、管理思政”育人协同作用,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
课程思政 学科深度融合
兴义市各学校在按要求开齐开足思政课的同时,实施“学—问—研—行”项目式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与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学等学科深度融合。
在笔山小学四年级的一篇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 的语文教学中,卢生静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神话故事的育人价值,提取思政教育元素,运用视频等资料使学生充分感受到 《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的深刻寓意,通过将语文课与思政教育合理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文化思政 传承红色基因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
为培养学生民族自信与家国情怀,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向阳路小学带领同学们走进威舍镇红军村,开展“寻访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让同学们在“行走的思政课”中了解红军长征历史。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份份翔实的资料和一个个英雄的故事,让学生们深感今天祖国日益壮大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深刻体会到时代赋予青少年一代的使命和重任。
活动思政 培养担当意识
全市中小学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思政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丰都中学每学期通过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等活动,组织师生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宣讲教师通过讲红色经典故事、谈身边典型事例等方式,让大家理解“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含义。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并在今后以感恩之心回报父母、社会和祖国。
管理思政 发挥引领示范
树立“全员思政”理念,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培育一批“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多学科思政骨干教师,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兴义市明确全市中小学党组织书记为思政课第一责任人,全市中小学党组织书记228人每年都上思政课。目前,全市有思政教师1676名,其中专任教师241名。全市中学团委书记49人、小学大队辅导员187人、班主任3737人均担任思政课教学职责。建立笔山小学陈华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兴义市第四中学李明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室、兴义市第八中学司马飞高中思想政治3个州级名师工作室,引领全市思政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