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 体能操 踢毽子
中小学大课间活动五彩缤纷
![]() |
10月29日,在丹寨县城关第二小学,学生在进行板鞋竞速训练。 杨武魁摄(贵州图片库发) |
![]() |
11月15日,从江县刚边壮族乡中心小学学生在参加拔河比赛。罗京来 摄(贵州图片库发) |
本报记者 徐颖
回望记忆中的课间操,那是一幅由整齐的跑步、欢快的跳绳和统一节奏的广播体操交织而成的画面。而在今天的贵州中小学,大课间活动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变得五彩斑斓,真正让这段时光充满了阳光。
多彩大课间 校校有特色
在遵义市务川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随着竹竿敲击的节奏,学生们排着队穿越竹竿,为校园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该校坚持每天开展一小时的民族体育大课间活动,跑操、竹竿舞、足球、篮球等多样化活动,让学生们在锻炼中感受体育的魅力。
务川第二高级中学坚持每天开展1小时的民族体育大课间活动。大课间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设置了跑操、竹竿舞、足球、篮球、踢毽子、跳绳等多种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充分锻炼身体,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校领导表示,“希望学生在增强体能的同时,也能保证下一个40分钟注意力的集中。”
在遵义市第四十二中学,大课间活动更是被打造得五彩缤纷。每天在学校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时间,体能操、跳绳、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轮流上演,小操场转瞬间成为了学生们欢乐的海洋。
今年3月,贵州省教育厅发布了 《关于开展2024年全省千万师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明确提出2024年全省阳光体育运动的工作目标是“达标争优”,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并列入作息时间表,确保学生校内体育锻炼时间得到有效落实。各所学校认真落实阳光体育运动通知,开设各具特色的阳光体育活动。
踏入贵阳市开阳县东湖小学,每天上午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成两队,手持彩色跳绳有序步入操场,这里正进行着课间绳操的展示。广播体操结束后,学校会根据不同年级安排跳绳、舞龙等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如今,在遵义桐梓的各个学校,课间操的形式已焕然一新。跑操、足球操、韵律操等特色课间操,激发了同学们的无限活力。从传统到创新,这些独具特色的大课间活动,让原本“中规中矩”的课间操变得赏心悦目,让孩子们真正爱上了运动。
阳光大课间 乐动一小时
在白云区第二十小学的操场上,体育老师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同学们,都跳起来,动起来!”随着轻快的音乐,学生们跳跃、击掌,将跑步与韵律操巧妙融合,形成了一道校园内独特的风景。该校教师詹玉勤介绍,白云区第二十小学不仅开足开好体育课程,还扎实组织体育大课间活动,并开设了羽毛球、足球、篮球、花样跳绳等课后服务和拓展类课程,确保学生每天都能在操场上、阳光下进行“健康运动1小时”。
今年9月,贵州省教育厅再次发力,印发了 《关于做好2024年秋季学期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持续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督促中小学校探索实施每日上、下午各一次的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营造全员参与、日日运动的良好氛围。
在湄潭县复兴镇随阳山小学的大课间跑操现场,校长陈安静手持旗帜,领跑全校师生,展现出全员参与的积极风貌。跑操结束后,紧随其后的武术操更是有声有色,教师们分工明确,击鼓、挥旗、领操,一气呵成。这样整齐划一的大课间活动,不仅锻炼了师生的身体,还提振了精气神,增强了全校师生的团结力和凝聚力。复兴镇的各学校也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全面加强体质健康管理,提升学生运动质量。从复兴中学的足球操到两路口小学的竹竿舞,再到七里坝小学的跳绳操、永联小学的国旗操,全镇的“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大课间活动正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每天的大课间,是学生们最开心的时光,他们在操场上自由尽情地玩耍。”贵阳市白云区第九中学思政处主任王柳清表示:“中学相对于小学,学习压力更大,每天一小时的大课间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他们放松的黄金时间。”阳光体育大课间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学生的体质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历届贵阳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
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通过创新和多样化的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还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活动体现了我省在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