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碧江区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让孩子们吃得舒心吃得放心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碧江区十一小学生享用牛奶。

铜仁市第九中学学生正在吃营养餐。

    特约通讯员 孙国军 郑连峰

    今年以来,铜仁市碧江区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多措并举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截至目前,已出台建章立制文件,有力保障了校园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坚持内外兼修下好“先手棋”

    强组织保障。碧江区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区委区政府、区直相关部门、学校三级管理职责,实行市、区、乡、村四级领导挂牌包保,层层落实校园食品安全责任。今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80余万元用于添置学校食堂设施设备及改扩建。

    强供应管理。出台了 《碧江区学校 (幼儿园) 食品、食材供货商登记备案和评价退出工作制度》,营养餐学校大宗食材供应由区教育局公开统一招标,严格供货商资质条件审查,并进行登记备案管理,实行统招、统购、统配、统送“四统”采购,每月对供应商供货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吃得营养、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强部门联动。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组建检查小组,定期深入中小学校开展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督查检查,重点检查学校环境卫生、食材采购、食品储存、加工制作、消毒记录、食品留样、从业人员健康证等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

    坚持点面结合打好“主动仗”

    坚持点上攻坚促整改。碧江区建立“领导包案、纪委督办、联席商办”机制,系统梳理各级督查反馈问题及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形成问题台账清单,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和整改时限,全力保障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目前,市级反馈涉及碧江30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坚持由点及面强监督。在解决个案问题的同时,开展学生餐专项监督,深入挖掘教育领域干部作风、“四风”问题等涉纪线索,加强实地走访核查,面对面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点对点开展集中研判,确保涉纪问题逐一过堂、无一遗漏。

    坚持面上发力显成效。坚持对标对表、举一反三,会同区教育局、区纪委、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卫健局等职能部门,全面开展自查排查,通过纪律检查建议书、工作提醒函、案例通报会等形式,督促调度相关部门等限期抓好整改落实,及时消除风险隐患。今年以来,累计发现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54个,已全部整改到位,追回资金57余万元。

    坚持立改并举织密“长效网”

    碧江区建立学校食堂管理运营机制。坚持“自办自管、公益性、零利润”原则,中小学校食堂实行自主经营,食堂工作人员统一由劳务公司派遣,并签订稳定劳务合同,食堂采购食品实行台账管理,进出库数量品种必须登记清楚。每年开展2次卫生知识和1次烹饪技术培训,提高食堂管理和烹饪水平。每学期聘请专业营养师结合当地食材供应编制不少于20套食谱,确保学生健康营养。

    建立膳食经费使用管理机制。学生膳食经费按照每生每天5元、每学年200天的标准进行补助,实行财政部门营养餐子账户报账制,采购发票由学校、营养办、经管中心三方审核,区教育局每天、每周、每月对学校资金使用、市场价格、食材进出库等情况进行跟踪监管,经费使用情况每周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家长、教师、学生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在阳光下运行。

    建立食品安全动态监测机制。研发营养餐智慧云管理平台,对货源产地、检验批次、库房管理、配送等环节实行全程追踪。安装实时监控设备,无死角监控食品储存、食物加工、餐具消毒、食品包装等环节。设立留样冰箱,每样菜品留样保存48小时,让突发事故有踪可循、有据可依。建立营养健康监测评估制度,定期监测学生膳食摄入情况,倒逼食品安全质量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