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头版 -> 第A01版:报纸封面 ->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出新”更“走心”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出新”更“走心”

——黔西南“文教兴州”系列报道(二)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兴义一中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与外校互联,扩展了教学范围。

    本报记者 廖尚海 邱凌峰 特约通讯员 潘家富

    近年来,黔西南州教育系统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探索构建“高校+中学+小学”一体格局,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上好思政课,为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全省率先迈出一体化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的工作步伐,走出一条一体化思政课建设的特色道路,被贵州省教育厅列为首批试点。

    强师资各学段教育方法无缝对接

    黔西南州针对大中小不同学段学生的心智、身体、文化特点,建立思政教师集中培训制度,通过集中开展示范课交流、专家培训、以赛代训等方式,将在不同学段任教的思政教师集中到“大课堂”“熔炉锻造”,让大学教师明白中学教师、中学教师清楚小学教师思政教学的方法、特点、难点、疼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方式方法的无缝衔接。

    今年6月,黔西南组织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兴义一中、阳光小学等学校思政名师开展示范课交流展示,聘请省州知名专家开展主旨演讲,系统剖析对不同学段学生开展思政课教育的目标、方法、手段、特点,打破以往各学段教学互不相干的“条场分割”局面,着力构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育模式,不断提升全州大中小学思政教学的整体效果。

    2024年3月以来,黔西南组织召开黔西南州2024年思政课研讨会、黔西南州2024年思政课专兼职教师第一期专项培训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师培训研讨以及专项培训活动,切实提升了黔西南州思政一体化教师素养。

    今年10月至11月,黔西南通过全州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思政课教师同课异构活动,本次活动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市(州)、县、校三级联动,逐级开展。以“同课异构”为依托,将时政述评、廉洁教育与活动有机融合,贯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近年,黔西南思政课教师获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人,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级思政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5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11人;思政课课题获省级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2项;思政课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5项教学案例入选省大中小学廉洁教育优秀教学案例。

    大数据平台促融合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成效上升

    黔西南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与教育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充分运用“金州教育云”平台建设涵盖小学、初中、高中的“黔西南州思政课程网络社区”,在“网络社区”开设工作交流、通知公告、教研活动、话题研讨、课题研究、集体备课、观课评课等多个模块。

    在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中学,记者走进“刘秀祥工作室”。

    从“千里背母上大学”到如今的副校长,刘秀祥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为将他身上体现出的正能量传播出去,工作室将围绕“反唤醒、孝心、立志、反哺”为核心开展学习课程,旨在影响和激励更多的人坚强勇敢、奋发向上、担当有为。

    近年来,黔西南将全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纳入社区作为社员管理,尤其是发挥“网络社区”平台快捷、直观、便利等特点,组织在“网络社区”开展主题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观课评课等,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目标任务的循序渐进,实现不同学段思政教育成果的螺旋上升。

    思政教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青少年

    黔西南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组织开展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六个一”特色系列活动,即:一次思政特色论文评选活动、一次思政特色优质课评选活动、一次思政实践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一批思政专项课题研究、一轮思政特色教研活动、一个思政特色资源库建设,鼓励思政教师立足教学实际,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共同探索思政课堂一体化新平台,畅通思政成果转化新路径,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我们每天有一个班是不上课的。”在兴义一中采访时,该校学生科科长金勇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该校以“六大载体”推进该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施,分别为道德大讲堂、主题班会集体备课、国旗下的讲话、业余党校团校、一日实践和学校社团。

    其中,“一日实践”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日实践”是兴义一中于2016年提出并实施的,即该校每天有一个班级不开展校内课堂教学,但所有学生都被分配到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中去,如食堂值班、代理班主任、校园所有清洁区打扫,甚至由老师将学生带出校园,深入到高校、企业、街道、田园中去切身实践,参加社会工作和劳动。

    “起初,这样的活动收到了来自家长的质疑。”金勇老师介绍,随着该项活动的开展,家长的质疑不仅消除,反而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2024年以来,全州教育系统7500余名思政老师全部参加了各级各类组织的思政教育“六个一”特色活动,组织1.2万余名青少年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参观红色文化基地等,开展特色优质思政课评选活动、教学案例评选活动21场 (次),积极开展思政特色论文评选、思政专项课题研究等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为培育“五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