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
贵州省二医专家为您支招
![]() |
脱瘾科室内青少年们围坐长谈。 |
![]() |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心理门诊。 |
本报记者 张恒新
在当今的社会中,网络已无处不在。虽说网络为今天的社会发展带来高效便利,但是网络对儿童青少年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孩子可以利用网络渠道进行知识学习,有利于丰富其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另一方面,过早接触网络也容易让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等虚拟空间,对其学习和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近年来,年轻的网民不断增长,网络沉迷等问题持续引发社会关注。分析沉迷背后的深层原因,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把孩子从对手机和游戏的过度沉迷中拉回现实,已成为当下社会的一大课题。
日前,记者走进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听取专家如何解读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聆听“网瘾少年”的内心,听听他们为何要待在游戏世界里。
网络成瘾不可小觑
在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心理门诊室,来自安顺的小李(化名),在母亲的陪同下,前来医院就诊。问起原因,竟是孩子拿着家里钱偷摸地充值进游戏里。家长发现后打了孩子,没承想孩子的网瘾只增不减。
近几年,随着网络游戏防沉迷新规实施,各单位多方发力,游戏防沉迷取得成效,但依然有部分青少年利用家长信息登录防沉迷系统。
“我们一开始给孩子购买手机只是希望能与孩子有更多联系,孩子也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学习,没想到孩子想方设法打游戏,甚至影响了学习。”小李母亲表示。
类似的案例不在少数,这位家长的诉苦也是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成瘾医学科副主任刘燕菁所关注的问题,“在以前,家长们都不会觉得网络成瘾是一个问题,只认为孩子是习惯不好。其实这被我们称之为‘游戏障碍’,表现为游戏行为失控,游戏成为生活中优先行为,不顾不良后果继续游戏行为,并持续较长时间。”
2022年1月1日,争议已久的“游戏障碍”首次被正式列为疾病。游戏障碍患者以男性、儿童、青少年为主。多项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游戏相关问题患病率为3.5%~17%。综合既往相关研究结果,游戏障碍患病率约为5%。
网络沉迷的背后,是心理因素、社会和家庭因素、生物学因素以及游戏类型等复杂条件,网络成瘾原因也各不相同。
刘燕菁医生告诉记者,通过近几年的会诊观察,可以肯定的是,青少年是患上网瘾的重点人群。
“从就诊案例来看年龄从10岁到几十岁不等,其中高中生就占了很大比例。”刘燕菁解释,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在心理素质、行为自控能力等多方面都不如成年人,加上在生活中的不如意,又面对诱惑时,很难把控住,便开始了长期的网络游戏,这已经对网络产生了心理依赖,需要引起重视。
网络成瘾究竟为何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有所不同,为何有的孩子会选择网络?从表面上看,有网瘾的孩子看似主动上网去找寻快乐,实际上却是在逃避,逃避学习上、生活上、家庭上的压力和痛苦,通过这种方式来麻痹自己。
今年,在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心理门诊接受治疗的小佳(化名)就已成功回到学校,开启新的校园生活。
“原来我还傻傻地认为,只要在游戏世界里就可以摆脱所有烦恼,其实自己在沉迷游戏的这段时间里已经落下了许多功课,回头发现除了游戏,自己还有好多事情要去做。”小佳说。
时间回到2020年,疫情期间小佳在家上网课,在缺乏家长的监督下,除了完成学校的网络课程,就开始做起游戏中的每日任务,日复一日沉迷其中。到学校通知返校后,小佳才发现,自己已经难以走出房间。
“一开始我还与父母争论,认为自己在家也能完成学业,殊不知自己已丧失与人面对面沟通的能力,自己也渐渐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最后来到医院接受治疗。”小佳说。
其实对于自己过度上网的事情,小佳也是能感受到的,只是他们缺乏能够给他们正确引导的父母,或者师长。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在成长中难以获得满足,这很正常,是因为他们能力有限,心智尚未成熟,学习能力与社会阅历也不够。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当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刘燕菁介绍。
刘燕菁还建议,为孩子制订游戏计划,规定孩子玩游戏的频率与时长。为孩子合理安排假期学习内容,让孩子在假期中有所收获,更好地适应新的开学生活。在监督孩子的同时,家长也要起到表率作用,以身作则控制自己的娱乐时间,与孩子相处时少玩手机,不痴迷游戏和赌博。
网络成瘾该怎么戒
“与其说网瘾戒除,不如说是了解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内心世界、通过故事进行教育、建立信任桥梁等做出正确的引导,从而有其他力量一起支持共同走出这个艰难的过程。”刘燕菁说。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成瘾医学科作为贵州首家“居家式”脱瘾科室,引入“一对一”先进服务理念,在这里由医生、护士、家庭治疗师、CBT治疗师、精神运动康复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营养师共同组成的“联盟战队”,牵手成瘾家庭,构建“脱‘瘾’而出”疗愈体系。
“通过完善脱瘾体系,为的就是带动青少年在戒除网瘾上从被动到主动,我们不仅有各治疗组进行数据统计,还组织活动与青少年们开展谈心谈话、绘画、互动游戏等,以此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此外我们还有外出活动,让他们能更快适应外界生活。”刘燕菁介绍。
针对游戏障碍青少年居多的问题,医生也从多个角度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对于家长而言,要做好及时沟通,孩子有困难时要共同探讨;家庭规范监督上,要合理规划孩子作息时间,养成良好习惯;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亲子互动很重要,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
对于孩子而言,要学会增强改变的动力,要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自己下定决心做出改变就要坚持下去;突破矛盾的心理,要学会自我审视,找出问题所在,制订出计划和目标。
当然,戒除网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面对一些挫折和压力时,要防止网瘾的复发,就要学会及时处理这些情绪的压力。
“要学会避开引诱自己再有网瘾的人和事物,继续丰富自己的生活,通过兴趣爱好、人际交流来让自己获得愉悦,还要学会保持充实的生活状态,尤其是与亲近的人保持良好关系,这样戒除网瘾才会成功。”刘燕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