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小记者“我的中华魂”主题征文优秀作品展示(三)

殷殷故乡情 拳拳赤子心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张扬颢喆在平塘天文体验馆参观。

北盘江第一大桥。

    本报记者 罗欢 整理

    中学组 二等奖

    读一本华夏

    星光烂漫的朗夜,我摊开历史的卷轴,灯火微然之间,看清了历史的波涛与褶皱,书很厚,一打开,满是时代的喧嚣与鸣音。我慢慢读,缓缓听,细细感受。

    翻开扉页,只见赫然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中华。

    我急不可耐地往后翻页,忽然觉着书页格外滚烫,仔细端详,书页上定格了元谋人与北京人灿烂的笑颜,人群中,一个灿烂明媚的火炬被高举,来自数万年前的它,从未熄灭。从此,中国人不再惧怕漫漫长夜,豺狼虎豹。细细聆听,祖先们的欢呼声近在耳侧,久久未散。

    我将双耳贴近书页,它在颤抖,似乎是大地上的沙石在震颤。细细聆听,是思想的剑在交锋,是匍匐的臣子在朝奏,是始皇的长城巍峨,是统一,在农民的咆哮中破碎,又在百姓的欢呼中被捧起。统一的名字,叫西汉。

    咬一口唐宋,满嘴的诗词韵香。我见李白飘然于尘世,见杜甫道济于天下,见李清照扼腕叹息,见苏轼豪兴徜徉。众星捧月,酒荡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心有笔墨,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狂。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宋朝如李清照般清冷。一阕清词,寄向天涯的纯粹,人去楼空,伫依流离清风。记载它的书页以墨为底,以词为饰,宋徽宗的瘦金体锋芒毕露,似乎是宋朝唯一的凌厉。如花,如水,宋朝是一首冷清的词,但它也是易碎的琉璃,虽美,却脆弱。从契丹到西夏,从变法到女真,从“靖康之耻”到“世为侄国”,宋步履款款,不疾不徐,在对峙中苟且,在偏安中喘息。

    刚翻开下一页,冰凉的海水将我吞没,我将头露出海面,突然感到一阵不寻常的气息,不远处,一个,或者两个,不止,可能有十多个……海水汹涌起来,不远处的巨物越来越近,我终于看清,那是一支庞大的船队,船头高挂着旗帜,那是明。悄悄地登上船,不同的面孔亲切地交谈着,船上宛若一个集市,穿着各种服饰的人们欢歌载舞,一抬头,明朝的旗帜于风中飘扬,俯视着人们,船上来自不同国度的人们也仰望着它,仰望着威风凛凛的大明。

    然而,下一页并不需要我指尖的跳跃。它被大不列颠的热兵器炸开,强势地冲破了大清那紧闭已久的城门,我深深皱起眉头。“康乾盛世”仿若一场光怪陆离的梦,早就在紧闭的城门中碎了一地。

    我在紫禁城外游荡,时空交错,我听到鸦片战争下大清的呻吟,猩红的城墙溅了多少人的鲜血,无从得知。满城皆是烟,皆是鬼般的人。看着眼前的景象,我不知该如何辩驳。只能无声地注视着,不可改变的历史,从眼前缓缓流过。

    灰暗的天空弥漫着圆明园的气息,那座恢宏的艺术殿堂,不甘在大火下逝去,化为浓烟,在京城上空眷恋地游离,似乎在控诉着,在抽泣着,在哀鸣着。

    世人常将历史比作睿智的老者。春秋时的历史沉淀了一段喧哗后的宁静,百家争鸣后呈现出儒家的宁静;沸沸扬扬的秦末农民大起义沉淀为了平静的休生养息。历史呈等待者的姿态,似乎早已谱写完成,只是在等待时光的出席。可20世纪的历史却像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暗暗长夜中,透不进光,这少年跌跌撞撞,开辟着,挖掘着一条出路。也许黎明不存在,或是黎明就在前方,少年相信,中国相信,所以无数青年前仆后继,在所不惜。

    我见鲁迅以笔代戈,洞察犀利,我见闻一多无私奉献,振臂高呼,从北京到上海,五四青年的呐喊贯穿大江南北。我见秋瑾铁骨铮铮,见徐锡麟视死如归……那段伟大的岁月,无数先贤筚路蓝缕,栉风沐雨。那正是中国群星璀璨之时。那拖着沉重身躯蜗行,遍体鳞伤的中国,也曾痛快地咆哮,也曾欢快地唱歌。抖落一身枷锁,濯洗一身泥泞,听春泉叮咚。那时,朽木却生了新叶,死水却泛了涟漪。

    百余年的等待,等来了新中国。书页上定格了开国大典的喜庆,那天,久别的太阳沉静地爬上山去,挂在苍穹,新中国在阳光下诞生,在全世界面前缓缓站立。那一天,天安门前人山人海,毛主席的嗓音响彻神州“新中国,成立了!”

    缓缓合上书,收尽思绪,从第一页至最后一页,我们走了170万年。站在红旗下,抬头,是耀目的红,低头,是璀璨的星光。

    都匀第一中学高一(10)班  肖雨荷

    指导老师:郑长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记住你的名字

    不久前,骑车路过郊外,偶然看到一座老式混凝土桥正在轰然倒塌,曾经完整的桥体只残存支离破碎的断柱,再也辨认不出原貌。

    我默默停下车,驻足眺望良久。那座桥上满是儿时的记忆。我曾不止一次站在这头,看向那头,幻想着视线之外的远方。听说,桥是到了使用年限,依规拆除的,想来也的确如此。岁月的痕迹是如此明显,竟然连那样的庞然巨物也会消失无踪。

    但同样会消失的还有它存在的记忆。我知道,那座老桥,从落成到拆毁,都没有留下名字。老人们都只叫它“老桥”。

    但它对我来说是特别的。我总忍不住想追溯它过去的模样。童年看过的老电影《桥》 总是历历在目,当时最深的印象莫过于,炸毁一座桥竟然需要这么多人,付出这么多的牺牲。而今,我才知道,建造一座桥需要的人只有更多,其中的辛酸血汗更不亚于炮火中的煎熬。

    当桥梁的轮廓在日影下勾勒出来时,那是钢筋工人在精心搭建。当坚实的桥墩横跨绝域拔地而起时,那是混凝土工人的日夜浇筑。这一行行坑孔,一条条悬索,是安装工人的军功章。那一排排吊车,一根根管道,是操作工人的方尖碑。

    一座公路桥,需要的工人团队,小到百人,大到万人。如果向更深处追溯,为了一座桥梁付出努力的人数又何止这些? 深井之下冒险开采原料的矿工,熔炉旁边与火花为伴的锻造工,城市间奔波不停的驾驶员……在这些战场之外,还有高瞻远瞩、不容出现一丝纰漏的工程师,以及为上述所有人保驾护航的后勤工作者。

    全中国的铁路、公路桥已经超过100万座,如果把它们连起来,也有7万公里,接近绕地球两圈。这些桥散布在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从弹丸小岛到戈壁大漠,从肥沃水乡到苦寒高原,它们的背后又该有多少无名的人?

    我认为他们都是了不起的英雄。

    也许,这些桥只是漫长历史中的渺小片刻;也许,这些桥连一朵时代的水花都未曾激起,但它们并非碌碌无为。至少,我认为,它们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桥。

    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见,远方的城市里,一座崭新的桥又在悄然升起,看到那一幕,刚刚旧桥消失带来的忧伤不觉淡了很多,温暖的日光又照在了地平线上。

    从现在起,我要记住你的名字。但愿从现在起,我能记住你的名字。

    镇远中学高三(3)班 张紫艳

    指导老师:吴承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家的路

    坐在回乡的车上,道路盘旋在群山之间,蔚蓝的天空好似我那平静却又有些小雀跃的心情,回到一年未见的家乡,陌生而又熟悉,只是思绪万千。

    孩童时,家乡的一切是充满了那么多的乐趣。和小伙伴们去小溪里捉虾戏水,由于村庄坐落于半山腰,而村里的小溪在山脚,时常要走半个小时的路才能到。从溪边再往对面的大山的羊肠小道翻越过去,要走很远才能到达小时候一直期盼的小镇。

    记得有一年在正月十五以后,父母要带着我回县城上学,一同返程的还有几户人家,便于路上有个照应。那时的父亲只有一辆小摩托,一家三口坐在上面,寒风萧瑟,刺骨的寒风悄无声息地钻入袖口、衣颔,即使我被母亲的羽绒服裹着,通红的耳朵遮掩不住寒意。车辆行驶到一处松叶林时停了下来,只听见“一二,一二……”的声音,我循声望去,是一辆黑色皮卡车,它的后两个车胎陷在泥里,轮胎下垫了许多石块,在车尾有一群人合力推着,父亲也停了车,做势去搭把手,便交代我与母亲在车边歇息一会儿。人多力量大,不一会车子就出了泥坑,车主向众人道谢,大伙摆摆手寒暄了几句便又赶路。

    在一段下坡路时,父亲的车轮好似脱离整体,有自己想法般左右摆动,为了安全,只得让我与母亲下车行走一段路。山头云雾如帽,松树尖上还覆着薄霜,终于行驶到镇上的我们,松了口气,我的小心脏也渐渐平复下来。因此,我对那段路是害怕的、畏惧的。

    待我长大一些后,我们便每逢过年才回去。但那条路,不知何时两边堆了一袋袋水泥,一垒垒沙石,国家村村通公路的政策也在我们地方落地生根了。在那段水泥路修完,开用之时,大伙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家中老人终于可以来镇上看看新鲜事儿,而售卖新鲜水果、新鲜玩意的车终于可以来村里售卖。

    这又一次回家过年,是时隔两年的回乡,父亲开上了小轿车,一家人在车中其乐融融。这么多年,我竟对家乡的路没有印象,我脑海不断翻寻着。可一无所获。我懊恼,便向车窗外望去。道路两排的松树是那样的坚挺,虽是寒冬,可墨绿的叶片依然不腐。快到村口时,我纳闷,我们小村不过十来户人家,为何快过年了还有车辆出行呢?父亲答道那是卖年货的。啊! 回忆起小时候,过年时只有自己子女带回那么两三样新鲜菜给老人,如今在村里自个儿也能买到了。看着家乡每户门前都有水泥路,还有篮球场、凉亭、路灯,乡村真是大变样了。

    回家的路上我不再害怕,而是感慨与庆幸,感慨祖国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庆幸自己生长在新时代里。

    剑河民族中学高一(4)班  姜雯雯

    指导老师:潘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组 二等奖

    小叔娶了个洋婶婶

    我的小叔在国外结束学业后,留在了德国工作。最近,他通过网恋,聊来了个在俄罗斯长大的乌克兰籍媳妇。去年圣诞节,小叔和Polina,也就是我的洋婶婶,一起回到了中国举办婚礼。

    婚礼当天,只见她身穿绣着凤凰的大红喜服,盘起了金色的头发,还插上了各种珠钗,漂亮极了。小叔和她用传统中式礼仪拜了天地,拜了父母,喝了交杯酒。婚礼结束后,趁着还有十来天的假期,小叔带着Polina到处转悠。

    大家都知道,俄罗斯人爱吃土豆,但Polina却说,她吃过最好吃的土豆却是在中国贵州。

    她惊讶于中国的便捷支付和智能出行,出门不用带现金,一部手机就能坐地铁、吃饭、打车、逛商场……可以说是通行无阻。

    大马路上跑着的各种国产新能源车让她应接不暇,价格便宜不说,功能还非常先进,当她试驾了我妈妈的电车,并分别在高速路和城市道路都尝试了无人驾驶功能后,她对中国造新能源车竖起了大拇指。

    她看到横跨天堑的北盘江大桥、坝陵河大桥时,先是惊吓,后是惊叹,直呼“Amazing!”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作为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2万余座桥梁,创造了数十个“世界第一”。

    短短的中国行,让Polina彻底爱上了中国。她说,中国太迷人了。是啊!我深爱着的祖国,雄伟的长城矗立着历史的沧桑,长江和黄河这两条母亲般的大河流淌过无数岁月,孕育了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和旺盛的生命力。但这并不是中国的全部,在很多城市,古老的宫殿、胡同、文化遗址,与现代的高楼大厦、科技园区交相辉映,从5G到人工智能,从航天探索到海洋工程,中国还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中国,古老与新颖共同发展,历史与未来共同存在,这是当代中国的独特魅力。所以我们由衷地热爱祖国,由衷地为生在华夏、长在新中国而无比自豪。

    假期结束了,Polina和小叔回德国了,走的时候她恋恋不舍。我说,那就回到中国来,你爱中国,中国也爱你。Polina向我眨巴眨巴眼睛说,“我们已经在好好考虑了。”

    我无比期待那一天!

    贵阳市新世界一中小学四(4)班   杨嘉澍

    指导老师:高梅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在贵州百万大山深处,有一处“天之眼”,那就是全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那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燃尽生命铸就的大国重器。

    “不畏坎坷,用尽生命铸就大国重器”是科学家南仁东毕生的事业;“不忘初心,贵州山区建天眼”是南仁东的梦想与坚守。他带领FAST建造团队,一步一个脚印,用22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于2017年9月25日,在贵州平塘大山深处建成了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而南仁东爷爷却因罹患肺癌永远离开了我们。

    “你是天的眼,让我们听见远空的呼唤,宇宙因你而不再遥远……”2019年,爸爸带着我去参观了这伟大的“天眼”。在群山之间,“天眼”在茫茫宇宙中探索着未知,发现了近200颗优质脉冲星候选体,首次捕捉到距离地球约30亿光年的神秘射电信号……FAST这一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其出色的表现,告慰了南仁东爷爷的在天之灵。站在观看“天眼”的高台上,我仿佛看见了南仁东爷爷走在FAST圈梁上,戴着蓝色头盔侧身回望的形象。他那犀利、坚毅的眼神,如FAST射出的光波,直冲云霄。

    南仁东爷爷的科学探索精神鼓舞着年轻一代天文学家不懈求索。“天眼”从选址、论证、立项到建设,南仁东爷爷到底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没有人知道,在团队面前,他永远是一个硬杠杠的汉子。爬坡上坎,不用别人搀扶,干起活来,有着年轻人的“狠劲”。

    美丽的宇宙太空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无垠的广袤。南仁东爷爷从小成绩优异,1963年以吉林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物电系。他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的伟大设想,科学选址贵州平塘,克服万难,最终建成,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天眼之父”,他让祖国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的国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要学习他追求严谨、吃苦耐劳、坚毅执着、敢为人先的科学家精神,探索、创造美好的未来!

    贵阳市实验小学六(9)班   张扬颢喆

    指导老师:何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证故乡

    国庆假期,我和妈妈来到她的故乡——下司古镇。

    坐上高铁,一眨眼的工夫就到了。走过一个高大牌坊后,就进入了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下司古镇了。当十月的第一缕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光洁的石板街上时,清灰色的老街仿佛变成了一条在清水江里自由穿梭游弋的大鱼。两旁的苗族吊脚楼,侗族大阁楼,徽派小院纷纷露出修葺整理后的古朴雅致,我忍不住感叹道:“妈妈,下司变漂亮好多哦!”妈妈说:“是啊,这几年下司在保护维修古建筑,治理环境上下了很大工夫。”

    这时,听到一声大喊:“大姐,二娃! 你们可回来啦。”是舅舅迫不及待地迎了出来。在外打工多年的舅舅看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年不再出远门打工了,开起了手机店。

    不一会,一位背着背篓的大娘就走进店,我赶紧迎上去说:“大娘,您要买手机吗?”大娘爽朗地说:“是啊,买手机。今年我家的蓝莓大丰收,收入好着呢。这几年政府派人手把手教我们种,还提供低息贷款,下果了还组织收购、包销……我们日子越来越好咯。现在农闲了,我想买个大屏幕手机,也学学广场舞。”

    看着大娘乐呵呵的样子,我心里也像吃了蓝莓一样甜。最终,大娘挑中了一款智能手机,我也成功完成今天的第一单。

    我们忙忙碌碌地在店里迎来送往了一波又一波的客人,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正当我们正打算盘点闭店时,杨叔叔跑了进来说:“二娃,快给我拿一个内存大,拍照、摄像功能强的手机。”我一边找手机一边说:“杨叔叔遇到什么事情了?”杨叔叔一边擦汗一边说:“这两年来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我刚扩建了一栋民宿,今天夕阳正好,打算拍个小视频再增加点热度,可我这旧手机不行啊!”这时,舅舅把手机递给他说:“拿这款去试试,保证能拍出你家吊脚楼的美。”拿上手机,杨叔叔很快就消失在车马盈门、熙熙攘攘的老街中……此刻的古镇仿佛镀上一层金光美轮美奂,我已经很难将这个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与外公口中常年遭水患,破旧不堪的小镇联系起来了。

    夕阳下,老街上家家户户门口挂着的五星红旗迎风飞扬。每个下司古镇人的心里,诉说着对伟大祖国的感恩,感谢您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感谢您把我们的家乡变得如此美好!

    北京芳草地小学贵阳分校五年级(13)班 陈治杰

    指导老师:管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