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8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 2024年11月08日 星期五 头版 -> 第A02版:区域 -> 爱心点燃梦想 榜样引领前行

4年来,一批批教师从广东惠州奔赴贵州安龙支教

爱心点燃梦想 榜样引领前行

2024年11月08日 星期五 贵州教育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支教老师何君炫在上课。安龙县教育局供图

支教老师邱睿婷在辅导学生。受访者供图

    特约通讯员 王云

    2021年,广东惠州接力帮扶贵州黔西南。从那时起,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与安龙县持续深化东西部教育协作,接续向安龙的学校选派教师。4年来,一批批教师从“岭南名郡”惠州不远千里奔赴“加油之城”安龙,书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支教故事。

    “我还想再一次回海子支教”

    “老师你不要走,好吗?”今年8月完成支教回到广东惠州,邱睿婷脑海里时常浮现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

    去年7月,作为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五一小学德育处主任的邱睿婷申请支教。一个月后,她和支教团成员奔赴安龙县。邱睿婷说,开学第一天走进海子镇民族小学时,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呼喊“欢迎欢迎”的口号让她印象深刻。

    那时,邱睿婷承担三年级一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和负责学校少先队工作。每天下午放学,孩子们就围着邱睿婷问这问那。“邱老师,你讲普通话好好听! 邱老师,广东离海边很近吧……”有些孩子的家离学校较远,邱睿婷劝他们早点回去,可孩子们却说,“我们就想和你多说说话,就喜欢上你的语文课。”

    为了不辜负孩子们的期望,邱睿婷精心备课、用心上课。从课前纪律到课堂提问、讨论习惯的养成,再到课后作业的完成……邱睿婷每一节课都会提醒孩子们按要求去做;组织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带学生去参加县里的课本剧比赛,周末进行家访……邱睿婷想尽办法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孩子们都很努力。”邱睿婷说,在2023年秋学期、2024年春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中,她所教三年级 (3) 班的语文成绩在全县排第17和第14位;代刚智 (化名)从之前学习、劳动都很拖沓的孩子,“蜕变”成班里学习最勤奋、劳动最积极的学生……

    今年7月中旬的一天,邱睿婷回广东的消息在班里不慎“泄露”,孩子们纷纷“涌”进办公室抱住她哭着说:“邱老师,你不要走嘛,教我们到六年级毕业。”“邱老师,只要你留下来教我们,我考100分送你。”

    时隔数月,回想支教时和孩子们的点点滴滴,电话那头的邱睿婷哽咽了,她说:“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一次回海子支教。”

    “支教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

    “陈姐,我到你曾经支教过的学校了。”9月6日,何君炫抵达安龙后便迫不及待发信息。

    何君炫所发信息中的“陈姐”,是仲恺二中教师陈会兰。前年8月,与陈会兰“组团式”来支教的还有吕秋燕、张玉荣和詹昕,他们分别担任安龙八中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

    陈会兰上两个班的英语课。为缩小同类班级的差距,她制定“培优辅后”计划实施分层教学,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基础薄弱的学生。一段时间后,其他老师也纷纷行动起来,课后辅导学生的场景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陈会兰还组织举办校园“英语演讲”“英语话剧”比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挤时间为全校老师作 《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 《初中英语阅读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 以及 《双减及新课标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设计与学法指导探讨》 等专题讲座。

    支教期间,陈会兰每周听3节英语课。课后及时与上课老师就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展开讨论。渐渐地,在她的带动下,安龙八中英语教研组采用了新的教学方式。经过半年的摸索总结,支教团提炼了“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定内容”和“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的“四定五备”备课法,规范了“主备人初备—集体大讨论—个性化修改—形成新教案—课堂中实践—课后细反思”的备课流程,形成了适应安龙八中实际的教学模式。

    “支教团的老师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经验,还有专注教研的职业精神。”在教学上得到陈会兰指导的安龙八中青年教师王成章说,“支教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在陈会兰手把手的帮助下,王成章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

    直到现在,陈会兰还经常和王成章微信联系,共同探讨 《混合式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构建与研究》 课题……

    教育教学资源深度融合共享

    备课、上课、家访、教研……支教不到一个月的王逸桐就适应了云贵高原的生活和工作。

    受往届支教老师影响,仲恺高新区第一小学教师王逸桐申请支教。今年9月,和王逸桐、何君炫到安龙支教的还有黄秀清、余洁等7位老师,他们分别去龙山小学、安龙八中和海庄小学。

    “我们每年都盼着支教老师来。”安龙县教育局教师队伍管理负责人说,支教老师不仅担任主要课程教学,还承担班主任、少先队辅导、教研和学校日常管理等工作,学科性教师短缺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王逸桐挂职担任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和挂任龙山小学教务副主任。教学中,她设计了各类有趣的场景,利用多媒体视频让龙山小学的孩子们和仲恺的小学生对话交流。“王老师很亲切,对我们特别好。”一名学生这样评价王逸桐。

    “仲恺每年选派14名教师到安龙支教,安龙每年选派15名教师到仲恺的学校跟岗锻炼。”仲恺高新区宣教文卫办负责人介绍,按照“安龙所需、仲恺所能”,仲恺高新区在学校结对帮扶、线上线下培训、中职学生代培,教育项目建设等方面与安龙县开展交流与合作。

    目前,仲恺高新区和安龙县结成共建学校34对,共建学校“一对一”互动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两地还采取实地互访、利用智慧校园、建立工作联络群等方式,线上、线下培训安龙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班主任、学校中层管理干部3128人次,举办专题讲座812场,互上示范课、观摩课305节,教育教学资源的合作共享与深度融合得到了实现。

    与此同时,惠州仲恺高新区累计向对口帮扶的安龙县投入教育协作资金1960.8万元,用于安龙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和中职生代培。“惠黔两地心连心,仲安教育总关情。”惠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仲恺高新区将持续深化与安龙县的东西部教育协作,助力安龙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