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我的中华魂”主题征文优秀作品展示(二)
颂时代巨变 赞江山壮美
![]() |
现在,地铁成了贵阳市民喜欢的出行方式。 |
![]() |
本报记者 罗欢 整理
中学组 二等奖
光阴的故事
清晨,我和外公坐上复兴号列车。
阳光透过车窗,洒在他那洗得发白的中山装上,胸前的党员徽章,在晨光下闪闪发亮。
潺潺流水,缓缓流淌,绕过群山,在外公的眼睛里,充满好奇。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如放大镜下的丘壑,于时代中雕琢岁月的故事。
列车平稳飞驰,绵绵的群山渐渐离我们远去,外公静静地看了良久,带着一丝回忆。
“现在的高铁真方便啊! 当年国家三线建设,我们去修湘黔铁路时,花了好长时间呢!”
“外公,给我讲讲你当年三线建设的事吧。”
外公微微点头,坐直身子,十指交叉放在膝上,仿佛在找寻当年的亮点,足以支撑他过去那尘封大半辈子的久远回忆。
“为响应国家号召,我们被分配到玉屏铁路段参与修建,那时四五十人挤在一辆解放牌货车里,路上要花两三天时间才到,哪里能和现在的高铁相比。”
“现在,坐在宽敞舒适的车厢里可以看书、上网聊天。”外公摇摇头说,“我们第一批已经很幸运了,有车坐,后面几批同志都是走着去的,当年绕小路走要走七八天时间。大家都穿着自己编的草鞋,常常磨破脚。”说着,外公的眼里似乎有了光彩,边说边比划,手在空中不停地挥舞着,好似把我也带回到了当年的场景。
正听得入迷,一声吆喝把我拉回现实,原来是到了吃饭的时间,乘务员推着餐车过来。我要了两份,有菜有肉。外公夹了一筷子菜,放在嘴里。
“嗯! 这饭菜真不错。我们那时候,每人一个月6元钱,即使相比当时在农村已经很好了,但是吃得最多的还是干菜、干豇豆、老南瓜……有时连这些东西都缺。”
“那时大家都苦,路又窄又烂,很多地方都不通车,我们住的瓦房,有两面都只是用破旧的竹席简单遮掩,根本没有墙壁。吃的也很简单,粮食没成熟时,吃的是玉米面、酸菜,基本上没油,能炒个白菜就不错了。”
我低头看着餐盒里色味俱佳的菜品,心中一阵复杂思绪,平淡的叙述中,几十年前的外公似乎鲜活地站在我面前,那时他正和我的年龄差不多。
外公微笑,眼神更加柔和,沉浸在幸福中的全是回忆。
“那时老百姓是真的对我们好啊! 不仅平时照顾我们,临走时,天天下雨,他们没来得及去地里收庄稼,就连夜割稻舂米,晾干,好让我们走之前吃上新米饭,敲锣打鼓欢送到村口,还塞几个煮好的鸡蛋……”听到这儿,我很惊讶地看着外公,原来,美好温馨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存在的。
窗外不时闪过一座穿梭在群山之间的高桥,好似过去艰苦简陋的山区与现在大数据发展中心的时光隧道。
高铁上聊着天年过古稀的老人、认真工作的中年人与牙牙学语的幼童,承载责任与担当的接力棒。从知识分子上山下乡、三线建设到如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这是一段祖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也是山乡巨大变化的进步史。
在列车上,我们回望远山正在光与影中匆匆变幻。
德江县思源实验学校八年级 杨荔舒
指导老师:杨鸿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堑变通途 河山歌盛世
今年国庆假期,爸爸妈妈带我们自驾回农村。
刚上高速,爸爸就迫不及待地开启自动驾驶模式。“爸爸,这车太聪明了,能自动识别路况,加速、减速,均速行驶,非常丝滑。”“这就是道路交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完美结合。”爸爸颇有感慨地说。
“现在的你们,很幸福。”一路上,妈妈向我们讲述了她家乡道路交通变迁的故事。
以前妈妈的家乡,一条条坑坑洼洼、蜿蜒曲折的小路蔓延在丛林深处。生活在大山里的他们,被崇山峻岭阻拦,外出几乎都是步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尤其是下雨天,鞋底的泥土会特别重。
那时,妈妈生活的山村极少有公路,偶尔有一段,也是非常狭窄且全是泥土。交通工具,除了几辆摩托车、三轮车,几乎没有别的。
妈妈说,因交通不便,消息闭塞。他们传递信息,全靠托人带话,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也是边走边问路,不像现在,有智能手机、地图导航。
后来,村里蜿蜒盘旋的山路被拓宽成公路,并铺上了沥青。路修好以后,村里人开始频繁从乡间往返集镇,将地里的农作物售卖后换成生产生活物资。公路上,原本单调的摩托车、三轮车,也因客车、货车和小轿车的加入变得热闹起来,各种车辆穿梭其中,载着村里人走出大山,奔向多彩世界。
再后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的爷爷成为村里第一批外出务工的人。当时,他徒步1个多小时山路,乘客车到赶水火车站转绿皮火车。那一次出行,爷爷才知道,原来,山的那边不止是山,还有丰富的世界;路也不止羊肠小道、公路,还有火车轨道;车也不止客车、货车,还有火车。
老师说,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新中国成立75年来,贵州奋力推动交通事业发展。尤其是在脱贫攻坚战中,农村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条条高速路、农村路四通八达,早已没了山乡郊野闭塞难行的窘迫。
一路上,我看到妈妈口中泥泞狭窄的山路变成了铺满沥青的两车道村级公路,道路两旁村民们院坝里停放着燃油车、新能源轿车,与路上行驶的车辆构成一道靓丽风景线。
刚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屋告诉爷爷,多年前他乘坐的绿皮火车早已被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列车取代。我所生活的城市贵阳,日常公共交通,除了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还有地铁1、2、3号线和环城快铁,S1号线也将在不久后投入使用。外出就更便利了,在贵阳东站和贵阳北站,一列列高铁疾驰神州,朝发夕至;在龙洞堡机场,一架架飞机联通世界,货运全球。
听着我绘声绘色的描述,爷爷连声道好,他说:“大城市交通便利,我们农村也不差哦!”
75年,道路交通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享受到了祖国的繁荣安澜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青春逢盛世,努力正当时,理应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以梦为马,努力奋进,不负青春韶华。
贵阳市第三中学七年级 刘星辰
指导老师:袁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河有梦诵盛世 生命绝唱映华光
我是一本笔记本,静静地躺在货架上,透过橱窗,望着熙熙攘攘的街道,渴望着有人带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一个明媚的清晨,一位中年男人买下了我,带我坐上了他的汽车。汽车行驶在蜿蜒的小路上,绿树成荫,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树荫在地上摇曳,阴晴不定。最终,车停在一片花海前。夕阳将天空染成绚丽的色彩,晚霞如火焰般铺在天边。男人带着我和笔走向花海,在我身上写下:“我终于看到了花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很美。可惜,我未能与父母一同前来。我身患癌症,时日无多,我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带父母去看他们向往的祖国风光。”
夜晚,男人在花海中过夜,我被放在枕边。我们一同仰望漫天星辰,璀璨如烟,繁花千里。花香扑鼻,花儿在风中摇曳歌唱,歌颂着生命的可贵。
天蒙蒙亮,我们再次踏上旅程,来到了草原。成群的牛羊悠闲地散步,雄鹰在天际盘旋,放牧人驭马飞驰在溪边。天空湛蓝,水流清澈,草原广阔无垠。男人写道:“我看到了草原,唯美和谐,此刻我明白了父母为何愿用生命守护家园。”
晚上,我们来到一个地方,似乎赶上了当地的重要节日。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一群身着民族服饰的同胞举着火炬不停转圈,最后将火炬聚在一起,唱起欢乐的歌曲。男人坐在无人的角落,火光照亮他微扬的嘴角,他在我身上写下:“父亲母亲,你们看到了吗? 这就是你们用生命换来的盛世中华。30多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如今的祖国繁荣昌盛,无论哪个乡村角落,都能看到变化。”
仪式结束后,男人变卖了破旧的小汽车和部分物品,赠送一部分给回收站,只带着我和一支笔坐上了去北京的列车。
天亮时,我们到达北京。下车后,我们来到湖边,已是黄昏。日落余晖将世界浸泡在梦幻的橘黄色中,湖面波光粼粼,清风拂过男人发梢。男人在我身上写下:“亲爱的父亲、母亲,我已无处可去。我卖掉了房子、车子和你们留给我的一切,如今一无所有。自我出生起,除了你们,我再无亲近之人。我孤僻的性格,对一切漠不关心,却又渴望温暖与幸福。我尝试接触新的人和事物,却发现难以做到。你们在我10岁时便抛下我,留下我孤身一人抵挡生活的风雨,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你们心怀大义,为国捐躯,我却心怀狭隘,只愿所念之人长伴左右……”
男人搁笔,流下了晶莹的泪水。夕阳将他的背影拉得长长的,微风悄然离去。我多想安慰这位不幸的人,可我只是一个笔记本。
夕阳渐渐沉入湖面,收起最后一丝余晖,一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时间流逝,光线暗了下来,天空中的雨连成线,倾盆而下。男人突然站起,随手将我扔在海岸,拿起救生圈冲了出来,奋不顾身地跳进湖中……他救起一位失足者,自己却被卷入漩涡之中……
毕节市织金县思源实验学校八(8)班 张菊
指导老师:聂祥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组 二等奖
贵州是什么颜色的?
中国有许多省份,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代表色。
海南省是蓝色的,从天空向下望去,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和19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还有那一个个风光旖旎的海湾,是大自然赠送给海南岛的蓝色礼物;内蒙古是绿色的,悠悠白云下,是满目的茵茵碧草,这里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草原保留面积,是我国最大的草场和天然牧场……
那我出生和成长的贵州省是什么颜色的呢?
我第一次看见“多彩贵州”这个词,是在 《贵州日报》 上,那时候我想,贵州竟然不是一种颜色? 在后来无数的日夜里,我观察着、思考着贵州的颜色。现在,我欣然同意了这样的说法。
贵州是红色的。红军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革命足迹,红军四渡赤水,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有效地歼灭敌人。贵州的红,还因为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辣椒种植基地,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辣,辣文化早就根植在老百姓的生活中。
贵州是蓝色的。贵州的生态之美,如同一幅画卷缓缓展开,没有雾霾的天空是那么的蓝,鸟儿在这样的天空中展翅欢歌。贵州的蜡染也是蓝色的,劳动人民用稻草灰混合锅烟,精妙地创造出这样灵动的蓝,这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
贵州是白色的。苗族姑娘因为那洁白的银饰而更加摇曳生姿,赤水河畔的红高粱、特定的温度和土壤,酿出了举世闻名的琼浆玉液——茅台酒,也因此有了一种颜色,叫茅台白。
贵州是绿色的。这里的山层峦叠嶂,如诗如画;水,则碧波荡漾,宛如一条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环绕在山间,因此有着“千峰环地、万水绕城”的说法。
贵州是黄色的。美味的刺梨,维C之王,是我的最爱;秋天金黄的梯田,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给人以美丽和宁静的感受。
贵州还是黑色的。煤、铜、铁……地底矿藏丰富,被誉为“矿产宝库”,这些矿产为工业和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这样想来,贵州是多彩的。这里有着多彩的自然风光,多彩的丹寨,多彩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文化……她的每一种颜色都让我心旷神怡。
我在多彩贵州,我爱这样多彩的贵州。
观山湖区第一小学
四 (3) 班 陈香君
指导老师:杨燕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心中的“村BA”
“村BA”,那是一个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存在。它坐落于贵州省台江县台盘乡,是一个多有创新的名字,也是我第一次听到的响亮名字。
在我心中,“村BA”是乡村文化的盛大狂欢。它没有华丽的赛场,没有昂贵的门票,有的只是那片朴实的篮球场和热情的村民。赛场上的球员们,他们或许不是专业的运动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但他们的每一次运球、投篮都充满着对篮球的热爱。他们在场上挥洒着汗水,那坚定的眼神,矫健的身姿,无不展现着乡村青年的蓬勃朝气。
“村BA”是乡村凝聚力,民族团结的象征。每当比赛开始,整个村子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一起。孩子们在人群中欢呼雀跃,老人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为自己村子的球队加油助威。在这个过程中,邻里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平时的一些小摩擦也在共同的呐喊声中烟消云散。它让人们意识到,这个小小的村落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村BA”还承载着乡村的记忆和传承。这种传统的篮球赛可能已经举办了很多年,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这片球场上成长。他们听着长辈讲述过去比赛的故事,接过篮球的接力棒,继续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篮球传奇。那些古老的加油口号、独特的比赛习俗,都如同珍贵的宝藏,在岁月的长河中传承下来,成为乡村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村BA”,它不仅仅是一场篮球赛,更是我心中那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乡村的代表,是乡村振兴独特魅力的集中展现。
台江县城关二小五年级 李臻隅
指导老师:欧明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我之眼,赏祖国画卷之天门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到今年国庆假期,我登上湖南张家界雄伟磅礴的天门山,才似乎感受到杜甫写《望岳》 时的心境。话说黄山有四绝,而我心中的天门山有三绝。
一绝——险
我们选择从索道先上云梦仙顶,索道慢慢逼近山顶,我往下看,被吓了个激灵。从地面到索道约有几十层楼的高度,这不禁让我心里一颤,天呐,我的脚不由自主地抖了起来,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儿。到达山顶,我们又跟着地图的指示来到了悬崖栈道,栈道约两米宽,只能两人并排走。倚着栏杆往下看,乃是万丈深渊,吓得我不由自主地连连后退。玻璃栈道更是让我心惊胆战,透过脚下的玻璃,悬崖下面的险峻尽收眼底。每迈出一步,我的脚似有千斤重。
二绝——奇
天门山二绝,乃奇。何以为奇? 乃天门洞也。乘坐了大约半小时的扶梯,顺山而下,便来到了天门洞。只见巍峨的大山中心仿佛被某个巨人掏空,形成了一个酷似门的洞,天门洞下是900多步的石阶。“这是通往天界的大门吗?”看到这,我不由得心里想。想的同时,我也被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折服。
三绝——秀
天门山的秀,多得数不清。天门寺、木石之恋、森林公园……但其中我认为最美的还是森林公园。在林间栈道上绕山而行,许多枝叶繁茂的花草树木生长在栈道两旁,仿佛欢迎着各地朋友的到来。这些树木影影绰绰,在地面上的影子斑斑点点,仿佛一张巨大的网。
祖国幅员辽阔,壮丽河山多若繁星,宛如画卷。愿我之足踏遍祖国大江南北,以我之眼,赏祖国画卷之壮美。
余庆县城关一小四(6) 班 姜一凡
指导老师: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