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我的中华魂”主题征文优秀作品展示(一)
书家乡之美 展爱国之情
![]() |
252路车厢内部加装了货架、固定绳。 |
![]() |
![]() |
程寨镇石门村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陈列馆。 |
本报记者 罗欢 整理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由贵州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办,贵州教育报承办的小记者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的中华魂”主题征文活动中,参赛学生们通过写作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用“笔下之美”传承和歌颂中华民族精神,展示了当代青少年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怀。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讲述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感受那份真挚的情感与坚定的信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组 一等奖
二月二,我在基佑等你
围河而生的地方,山川秀丽,人文厚重,充满了浓郁的苗族民俗风情,在黔东南的一大山中便是我的故乡——基佑。如果说,你不曾听闻过这个苗族村寨的名字,那么,你一定知道“中国最美原始部落”这个称号,指的就是我的故乡“基佑”。
基佑是一个充满了许多回忆的地方。记忆最深的是故乡的二月二——一个专门用来祭桥的日子。老人说,没有桥,我们就没有来路;没有桥,我们也没有去处。我还年幼,不懂得其中的意味,但这一天,大人可以不用去干活,小孩子可以不用去上学。
农历二月二这天,每家每户的妇女们都会准备祭桥用的东西。每到这天,我总会问妈妈可不可以穿上自己的苗服去祭桥,但妈妈总会以路上黄泥多穿了会弄脏衣服的理由来拒绝我。是的,那时的故乡每一条路都是凹凸不平的黄泥巴路,当我们去祭桥时,总要换上妈妈早就准备好的小雨鞋。
记得小时候,过年过节我们会去姑妈家吃饭,跟爸爸妈妈走的都是黄泥巴路。到了姑妈家,我低头看了看鞋底板,沾满了黄泥巴。我会先去姑妈家门口的水沟里,把鞋底的泥巴洗干净,才好意思迈进姑妈家的大门。
吃完饭到时间该回家时我不禁开始苦恼了,因为回家的路全是黄土,而且路边没有路灯。那个时候全靠着夜色中的月光和妈妈手中的老式电筒照亮回家,回到家仍然是一脚的黄泥巴。这时就要到火炉边生火,把水煮沸了,将脏的衣服鞋子洗干净了才能上床睡觉。就这样,我们每天都在跟黄泥巴打交道。
随着年龄增长,我和越来越多的同龄人要去更远的地方上学。由于路面凹凸不平,又是山路,到学校时大家衣服上全是灰,鞋子也沾满了黄土。
这是我幼时的记忆。后来,村里的黄泥路、凹凸不平的小路渐渐变成了平坦的公路。
如今,基佑苗寨大门两侧是由两座亭子搭建而成,沿着洁净的水泥步道走去,步道两旁的鲜花都在开放着。往上走去便是依山而建的吊脚木楼,鳞次栉比地掩映在一棵棵参天古树之中,枯藤古树,小桥流水,木楼人家处处彰显着古朴恬静的和谐之美。这极具苗族特色的村落,吸引了许多的旅客,推动了乡村的经济发展。村民们种的特色朝天辣,养的小香猪,正以一种新的形式售出,村里许多村民有了更好的经济来源,他们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脸。
游客的到来和村里条件的变化,让每年的二月二变得更热闹了。村民们身穿苗族盛装,男子手拿芦笙和旗标,妇女提着装有美酒美食的篮子,在寨老的带领下前往村中的公桥举行祭桥仪式,来庆祝幸福日子的到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故乡有了幼儿园和小学,村里的小朋友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学。他们受到了比我们更好更先进的教育,也不用担心回家的路上看不见前行的路,也不会担心鞋子会沾满黄土。
我痴痴地想,我的故乡在春天来临时村里的古树将会嫩叶初展,百花齐放;进入夏季将会是蓝天白云绿树如荫;进入秋季,将会是满寨稻谷飘香;进入冬季时,将会是笙歌悠扬,围笙踩芦。故乡的四季,一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这座中国最美原始部落——基佑,它的明天,一定会让人久久地仰望。二月二,我在基佑等你。
剑河民族中学高二(2)班 刘晓春
指导老师:龚祥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好河山在望,心潮澎湃难挡
阳光洒满祖国的大地,金灿灿的麦浪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翻滚,秋风阵阵袭来,长江黄河脚步声声,轻轻追逐着我的思绪。
眼前浮现那一片被大自然深情抚摸的土地,那里山川壮丽,云雾缭绕,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那就是我的家乡——贵州习水,一个让我魂牵梦绕、心生自豪的地方。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耀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我仿佛听到了四渡赤水的历史回响,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走进程寨镇石门村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陈列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木质结构的小青瓦顶四合院建筑紧凑而有序,彰显对称古典之美。夏末初秋的程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绿色如诗如画如歌般在这片土地上渲染,一条灵动的巨龙蜿蜒盘旋在青山绿水间,领航着一切事物迭起涌前。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我总能在学习的闲暇之余领略大自然的恩赐与生活的诗意。
习水的山,不似北方的雄浑壮阔,却自有一番温婉细腻。境内的三岔河景区,山奇水秀、古朴悠然,被保护完好的原生植被与奇特的丹霞地貌构成了绝妙的自然景观,绿海丹霞,交相辉映。那九沟十八岔、无字天书、神掌镇妖、一柱擎天、情侣飞仙石……形态不一,千奇百怪,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一个个艺术品,一山一水都蕴含着无尽的故事和传说。
习水的树,总是那么婀娜多姿。岁月如流,变迁更迭,而今漫步于箐山公园,我仿佛置身于一幅幅奇幻的画卷中。这里的春天,万物复苏,山花烂漫,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花草的芬芳;夏天,绿树成荫,溪水潺潺,清凉的山风拂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秋天,层林尽染,五彩斑斓,宛如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将山林装扮得分外妖娆;冬天,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山川静默,好似童话世界般纯净美好。
习水的水,更是美得让人心醉。悠悠的赤水河蜿蜒流淌,如同一条碧绿的丝带,轻轻绕过一座座山峰,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偶尔跃出水面,溅起一圈圈涟漪,打破了水面的宁静。站在河边,望着这碧波荡漾的河水,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感叹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神奇的习水,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辽阔与壮美,还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深刻印记。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和支持,习水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速公路如巨龙般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将这片曾经闭塞的土地与外界紧密相连;拔地而起的高楼;地球红飘带的明珠土城,丰富的文化和古迹资源相得益彰。现代化的城市面貌与古朴的乡村风情交相辉映,鰼国故里,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习水,我心中的锦绣画卷,你是我成长的摇篮,你是我灵魂的归宿。在你的怀抱中,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韧,更学会了担当。作为一名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孩子,我亲眼见证了你的变化,心怀感恩,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我知道,这一切变化都离不开祖国的强大和繁荣,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
现在,每次站在习水的山川之间,我都会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力量,那是来自祖国母亲的力量,也是来自大自然的力量,更是来自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力量。这种力量,让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更加坚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信念,勇敢的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将这份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习水的深情,化作前行的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让祖国的山河更加壮丽!
习水县思源中学九年级 袁勤勤
指导老师:袁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家村的蝉鸣
炎炎夏日,蝉鸣阵阵,燥热的蝉鸣一声又一声地鸣叫,喧闹的蝉鸣过后,村子又变得寂静。喧闹过后又寂静,寂静过后又喧闹,周而复始。
太阳正当空时,家里但凡手脚利索的人这会儿正在田里忙着播种下一季的收成。活,是干不完的。刘根从出生就待在这座小山村里,山里交通闭塞,刘根父母都在外面打工,爷爷早逝,打记事起便与奶奶二人相依为命。村里几乎一半的人都姓刘,老一辈的人便把这里叫做刘家村。
村旁的那一座小山头有一所小学。说是小学,也只设办了学前班和一年级。教学资源落后,仅有的两个班由一个老师同时上课。通常在这由泥砖瓦砌成的墙和勉强算得上是结实的木桌椅的教学环境中,老师经常布置完这个班的课堂任务,便从前门跑进另一班开始赶进度。有时忙不过来时,则会叫班里较听话和成绩好的学生带领大家学习。刘根便常常扮演着这一角色。看着坐在下面的小伙伴们跟着他一句又一句地读书,刘根手里指向黑板的木棒便又握得更紧了,仿佛被赋予了某种至高无上的使命。
暑假之时,农闲的几个中午,刘根喜欢趴在自家门口的那一张长木椅上,双手倚着脸,背朝天,就这么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到下午时,太阳偏移,门前便会出现一大片的阴凉地,这时刘根便开始摆弄起书本,用劣质的铅笔在木板上打着草稿计算。
在刘根家对门的那户人家,里面住着一位老爷爷。有几次刘根趴着写东西时,老爷爷会越过中间的那条小道,来到刘根面前,抚摸着他的头。在刘根的回忆里,对门原本清冷的小屋,有一天变得热闹起来,老爷爷的儿女子孙都回到家里。刘家村的大人们此刻竟然把门前围堵了起来,个子矮小的刘根拼命扒拉着大人的裤腿,想从缝隙中瞥见出什么来,却反被大人一用力给甩到离人群更远的地方去了。
成人后的刘根才明白,那晚老爷爷死了,是喝农药走的,听说他走之前把自己收拾得很整洁地躺在床上。那时的刘根不知道死亡的意义是什么,他只知道从那时起,再也不会有人过来温柔地抚摸他的头了。
多年后刘根考出了大山,却又扎根回到大山。现在的刘家村不再是那个无人烟,沉静寂的小山村了。自从党的乡村振兴工程展开后,引来了一大批像刘根这样的年轻人,他们亲力亲为,让每一个留守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充满了关爱与温暖。刘根看着崭新的壁画涂鸦的教室,脑海不禁浮现出当年他“执棍授课”的那些日子,现在教育工作越发推进再也不会担心人手不够、环境恶劣的问题了。
只是每到夏日,刘家村的蝉却还是叫得让人那么烦躁,不过刘根却愈发觉得刘家村的蝉好像一年比一年鸣得有力,鸣得更加响亮了!
剑河民族中学高三(5)班 姜林梅
指导老师:龙家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组 一等奖
温暖的252路
在爽爽的林城贵阳,有这样一路公交车,车上载着一群特殊的“乘客”,它们是鲜嫩青翠的蔬菜、红彤彤的西红柿、黄澄澄的橙子、细嫩清脆的黄瓜
……
这就是贵阳市最特殊的公交车——252路。这是贵阳公交公司云岩分公司于2024年6月1日开通的“惠农专线”,每天6:30从贵阳市公卫中心发出,终点站大营坡,沿途在宋家坝站、定扒站、宝鼎寺站等处停靠,公交公司将车厢内部合理改造,增加货架放置背篓,帮助沿途村民将新鲜果蔬运至市区售卖。并在公交车停靠终点站站台旁设置了免费摊位,让菜农一下车便可就地卖菜,省时省力省心。
“惠农专线”一头连着生计,一头连着民生,既方便了菜农进城卖菜,又满足了市民对新鲜健康蔬果的需求;既充盈了菜农的“钱袋子”,又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温暖的252路,实现了“菜园子”与“菜篮子”的温暖连接,菜农脸上的笑容多了,市民的身体健康更有保障了,让这座城市的人间烟火气更浓了。
在全国各地,类似的惠民措施不胜枚举。在高铁飞速发展的今天,开通了81对公益“慢火车”,途经21个省份和35个少数民族地区,经停530座车站,火车专门设置牲畜家禽车厢。靠着“慢火车”,农民伯伯把土特产运出去售卖,便宜的车票让他们节省了不少开支。“慢火车”帮沿途的农产品打开了销路,方便了贫困地区的人们外出求学、务工、就医……改善了沿途人们的生计。其实,“慢火车”的设计时速并不慢,但为了方便沿途居民,大站小站都会停靠。“慢”的背后,是国家对人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难”的温暖情怀。
装在背篓里的不只是沉甸甸的蔬果,更是菜农一家人的希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国家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民生琐事件件有落实,桩桩有回应,这不就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体现吗? 公交、地铁及“慢火车”已不单单是交通工具,更包含着幸福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浓浓温情。
观山湖区世纪城小学五(7)班 唐霖葳
指导老师:王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小西,吃晚饭!”我在贵州等您
“黄小西,吃晚饭!”姥爷的声音温暖而亲切,仿佛是一首动听的歌谣。那天我对姥爷说:“姥爷,我不叫‘黄小西’,您说错了。”姥爷笑了,耐心地对我解释道:“华仔,‘黄小西,吃晚饭’这六个字是贵州的六张旅游名片,代表了贵州最著名的六个景点: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赤水、万峰林和梵净山。想一想,这些地方你都去过哪?”
一提到小七孔,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了一幅幅画面:布满藤蔓和苔藓的小七孔古桥,层层叠叠的68级跌水瀑布,可以追逐嬉戏的水上森林,碧波荡漾划船漂流的鸳鸯湖。妈妈告诉我,小七孔是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那里风光旖旎,景色秀美,是绿得最美的地方。
“爸爸,你去过黄果树瀑布、西江千户苗寨、赤水、万峰林和梵净山吗?”我迫不及待地问爸爸。爸爸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去过啊,黄果树瀑布是亚洲最大的瀑布,气势宏伟。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独有、世界独存、世界上第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在那里,苗族的农耕、银饰、服饰、饮食、歌舞等世代相传。”“还有其他地方呢?”继续追问道。爸爸笑眯眯地说:“其他地方爸爸不说了,都是很美很美的地方,等你长大了以后自己去看,去领略。”
“那爸爸,我们为什么要邀请全世界的人来看呢?”我疑惑地问道。爸爸认真地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好的东西要与人分享。再说,来的人多了,路就通了,山里的人走出去,山外的人走进来,我们的日子就更好了。所以,我希望你长大以后,不仅能走遍贵州的每一个角落,还能成为贵州的小小宣传员,让更多的人知道贵州,爱上贵州。”
后来,我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听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在说“黄小西,吃晚饭!”这句话。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等我长大以后,我不仅要把没到过的地方全部走完,还要尽我最大的努力,把外面的人都邀请到我的家乡贵州来,看一看我们最美的山,戏一戏我们最美的水,在这里喝一杯米酒、吃一碗酸汤、品一盏毛尖,把我们的路越走越宽广,让我们的生活越过越美好!
“黄小西,吃晚饭!”我在贵州,您来了吗?
都匀市第六完全小学四(3)班 吴逄秋实
指导老师:肖朝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满人间,我们这一代的光辉篇章
在浩瀚的时光长河中,我们这一代犹如一叶扁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我是一个六盘水深山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家中姐妹五人。父亲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而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母亲亦因脑梗的侵袭,难以再操持家务,这让我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然而,自幼我便学会了坚强与独立,每当目睹同龄人无忧无虑、欢声笑语的场景,我的心中虽不免泛起阵阵苦涩,但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却从未熄灭。
尽管生活给予了我们无尽的磨难,但爱,却如同璀璨星辰,始终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在贵阳求学的日子里,我们姐弟有幸遇到了如同守护天使般的老师。她不仅传授知识,更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我们。
学校,这个我们共同的家,也给予了我们无尽的关怀与支持。学校领导时刻关注着我们的成长与需求,为我们申请了各种补助,确保我们能够安心学习、无后顾之忧。记得那次学校组织的爱心活动,更是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力量。当学习用品与书籍如潮水般涌来时,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幸福。那一刻,我们深知,自己并不孤单,因为有无数双温暖的手在默默支持着我们。
社区的叔叔阿姨们更是如同亲人一般,时常来到我们家中探望。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用品与食物,更是那份沉甸甸的关爱与鼓励。他们的笑容与话语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美好。
而在遥远的六盘水老家,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如同春风拂面般吹进了我们家。村委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我们家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与支持。从产业扶持到教育资助,从医疗救助到住房改善,每一项政策都如同春雨般滋润着我们家这片干涸的土地。在政策的扶持下我们家的生活逐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力量与温暖,它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与未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社会里,这份爱如同阳光般普照大地,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温暖与光明。我们要倍加珍惜、努力回报。我们要将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用自己的知识与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贵阳市茶店小学五(3)班 杨龙强
指导老师: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