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播州区芶江镇中心学校:
成立“家长学院” 护航学子成长
![]() |
田茂武 |
本报记者 任伟 杨凯 侯帮虎
“在芶江小学挂牌成立芶江家长学院,构建了以镇党委书记任名誉院长,学校关工委主任任执行院长,党政干部、‘五老’人员、专家人才、社会贤达、学校专业教师等担任授课教师的学院组织架构……”遵义市播州区芶江镇教育党总支书记、芶江镇中心学校关工委名誉主任田茂武分享了做好该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经验做法。
芶江镇中心学校地处黔北播州城郊,所辖校点6个,有学生2206名、教职工139名,学校依托“五老”资源,持续在组织保障、活动成效、品牌创建上精准发力,努力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组织保障方面,充分发挥关工委辐射带动家长学校、助学协会的示范作用。一方面,以中心学校关工委为龙头,形成以“中心校+教学点”“中心校+村社”“中心校+企业”的一体化网络体系;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在芶江小学挂牌成立芶江家长学院。该校还推动学校关工委与助学协会组织网络相互促进,学校关工委副主任任助学协会会长,协会其他成员进入学校关工委交叉任职。
在活动成效方面,学校关工委主动对接,融合党政、部门、社会各方力量,形成了“三方联动”、齐抓共管新格局。2021年筹资25万余元完善家长学院设施设备,每年镇级财政支持5000元、8个村社各2000元保障学校关工委日常运转;聘请区镇司法、公安、检察院、法院、团委、妇联等部门人员担任学校关工委兼职讲师、法治副校长、心理辅导员,定期开展专题辅导、助学慰问;区图书馆在芶江小学设立延伸服务点,每年免费提供图书2000余册;区委组织部还在芶江家长学院设立了博士工作站。
校关工委每年组织乡友会、春节茶话会,邀请在外博士、乡友,利用家长学院平台,采取线上、线下方式,为学生和家长开展培训。聘请罗信德、周开明等民间老艺人担任学校社团辅导员,教授龙灯、根雕、剪纸艺术。长期联络芶江籍老将军周思洪,每年“六一”前夕,他坚持给孩子们写信,并捐款6000元,27年来从未间断。
在品牌创建方面,积极探索学校关工委有效载体,推动关工委建设特色化、品牌化。该校充分发挥关工委“五老”人员优势,实施了“思想解困惑、学习解困难、生活解困苦、心理解困扰、行为解困乏”的“五老”助“五困”关爱帮助活动。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办好家长学院,创新开展每日一推送、每周一分享、半月一讲座、每月一交流、两月一问诊、每季一授课、每期一走访、半年一研修、每年一评选、每年一宣传的“十个一”教学活动。同时,大力弘扬芶江恩济文化。2005年,率先在全省成立富诚聚助学协会,先后3次举办春晖行动,募集资金800余万元。坚持每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近20年累计奖励资助学生3591人次,发放助学金615.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