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县做好课堂内外加减法
让学生未来拥有更多可能
![]() |
从江县第二民族中学课后社团活动。 |
![]() |
从江县第二民族中学学生在课后社团活动中下象棋。 |
![]() |
从江县城关第四小学足球展示。 |
![]() |
从江县城关第四小学课后社团活动。 |
![]() |
从江县城关第四小学学生正在进行足球对抗赛。 |
![]() |
从江县城关第四小学第三届“和美杯”班级足球超级联赛开幕表演的节目。 |
本报记者 刘绍波
绿茵场上,两个班级的学生正在开展一场紧张的足球对抗赛,着装整齐统一的学生们颇具运动健将的风采,神情认真,肆意挥洒汗水,为各自班级争取荣誉。球场边围满了前来观赛的学生和家长,他们挥舞着国旗,为球场上的小运动员们高声呐喊着加油。
近期,正是从江县城关第四小学举行该校第三届“和美杯”班级足球超级联赛的时间。
10月18日,该校第三届“和美杯”班级足球超级联赛正式开幕,在开幕式上,记者不仅看到各班级足球队的巡展,还看到学生们展示了芦笙表演、踩高跷、唱侗族大歌、舞龙、斗牛等很多别具特色的节目,节目融合了当地的民族文化、民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等,让人眼前一亮。
“这么多特色节目,得益于学校少年宫一直开展的课后社团活动。”从江县城关第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丁帮豪说,该校少年宫社团活动涵盖传统文化、体艺教育、劳动教育、科创教育、人工智能等普及性和特色化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设置音乐类、美术类、科创、文学类等61个校级社团。
课后社团的丰富活动,为学生们更全面地发展带来了希望。
“因为马上要参加州里的联赛了,所以现在我们都在加强集训,每天要练到晚上8点才回家。”从江县城关第四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曾钲怡不仅是足球社团的学员,也是学校足球队的队员,她表示,自己踢足球感觉很快乐很自由,以后想一直踢下去。
多年来,从江县城关第四小学一直把“民族文化进校园”及“青少年足球”作为少年宫社团特色课程的亮点。尤其是足球作为该校的传统特色课程,学校成立校园足球梯队,规范运动队训练制度,校足球队在州、县等各级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2018年还获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学校少年宫开设了侗族大歌、侗族琵琶、苗族芦笙等独具当地特色的社团,聘请民间艺人为学生授课,通过特色教育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方式,给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该校少年宫节目先后参加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交流展示、经典咏流传栏目组录制,学校少年宫侗歌队还到过贵阳、杭州、上海、北京、香港、澳门等电视节目及中央传奇栏目表演。2017年从江县城关第四小学少年宫获评为“全省十佳优秀少年宫”。
自教育“双减”政策执行以来,从江县各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在为学生减轻课后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之余,还广泛开展校园社团活动,结合多年的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以及学生兴趣特长,成立手工、刺绣、乐器、侗族大歌等多种特色社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现在作业不是很多了,基本在课间或者晚上的自习课就可以做完了,尤其是每周五整个下午的社团活动,能够让我们尽情去释放课堂上的压力,学习我们感兴趣的课程。”从江县第二民族中学八年级三班的学生杨芸向记者表示,自己参加的社团是侗族大歌,觉得学起来很有意思,尽情放声高歌的时候,觉得学习的压力都缓解了很多。
从江县第二民族中学目前有课后社团39个,2015年,该校“143阳光课堂”从课内拓展到课外,通过社团培养学生兴趣。“学生和老师都在社团上获得成长和发展,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教师在专业教研研讨上更专业、更接地气,和学生的交往更密切;学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多毕业了的学生都表示,学校的社团给了他们很多启发。”从江县第二民族中学校长柳海贞如是说。
“去年我们学校实用数学社团参加县里第一届‘启智杯’数学知识竞赛荣获了三个一等奖呢。”从江县第二民族中学侗族老教师石雪梅教了32年的书,除了为学生教授语文,还在学校里负责指导侗族大歌社团。“以前年轻时把侗族大歌教给学生,总想带学生到处参赛获得名次,带着些名利的成分,现在年纪大了,想得更多的是传承,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让学生的未来有更多的可能。”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