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约定 坚持十年
每年他都为母校的学弟学妹送温暖
![]() |
连续10年,肖永军都为学生送月饼。 |
![]() |
肖永军为学校购买乒乓球桌。 |
本报记者 廖尚海 特约通讯员 杨光宣
十年,学校除了几个老师外几乎没人认识他,但这十年来,每到中秋节,他都为孩子们送去中秋的祝福和月饼。
他叫肖永军,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工作,黔东南州三穗县滚马乡德明大湾组人。
他一直关注的学校就是他的母校——三穗县滚马乡德明小学。
“德明小学可以说是照亮我内心的第一盏灯。”在肖永军记得,当时的学校就是一栋木房子,在老师悉心培养和照顾下,小个子的他总是坐教室的第一排,上课认真听讲,不懂就问,成绩名列前茅。
为了鼓励成绩优异学生,学校每年都买来新华字典、软面抄等作为奖品。
而每年,肖永军一定就是上台领奖的孩子之一。
“这么好的成绩,将来一定要好好考个学校,做一个有用的人”。这是当时的校长杨向阳对肖永军讲的话。
正是杨校长这样一句鼓励,肖永军更加刻苦努力,每天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再帮助家里干农活。就这样,肖永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三穗县第二中学。
在初中,肖永军每个期末考试成绩同样名列前茅,在短短的3年中,在学校举行理、化、生竞赛中,肖永军都是第一名。
16岁那年,肖永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贵州省邮电学校,那年肖永军1.47米,76斤。
贵州省邮电学校毕业后,他先后到贵阳、六盘水、北京等地工作,工作的地方距离家乡越来越远,思乡之情越来越浓。经过多年的申请,最后回到家乡——贵州省邮电公司工作。
2013年,肖永军就在黔东南州分公司工作。一次返回滚马老家时刚好和当时在德明小学任校长的同学欧政财在一起,无意中聊起了学校的情况。
谈话中,欧政财提到的学校缺少体育锻炼器材的事。
“要不我买两套乒乓球桌来?”肖永军问。
“那自然是好,可以解决娃娃打球的问题。”欧政财和肖永军两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随后,肖永军从网上订购了两张乒乓球桌并和商家协商约定:准时到货。
期间不知为何,物流还是出现了延缓的情况。怎么办呢? 和学校的孩子早已约定:保证准时打上乒乓球。
电话催了一波又一波,物流信息显示已抵达凯里,但约定的时间来不及等待分发了。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肖永军自己开着皮卡车直接到分发点把乒乓球桌装车后送到德明小学。
肖永军告诉记者,到了现场,他和老师们亲自把球桌安装好,看着乒乓球桌旁打球的孩子们眼里透露出的欣喜,自己觉得很是欣慰。
也就是那次“赴约”,让肖永军再次和孩子们又多了一个十年约定。那次捐赠不久后就是中秋节,肖永军听说有的孩子家庭还是相对困难,尤其是父母都外出务工家庭,有的孩子吃不上月饼。
听到这个事后,肖永军当即表示,以后每年给品学兼优且家庭相对困难的孩子都送上一份月饼。
就这样,从2014年开始,每到中秋节,三穗县滚马乡德明小学品学兼优的孩子都会准时收到一份来自肖永军的祝福以及鼓励,10年来从未间断。
“小草,因为有阳光的照射,才呈现出勃勃生机:鲜花,因为有水分的滋养,才显娇艳美丽;大树,因为有土壤的供给,才傲然挺立;我们,因为有您的帮助,才会显得更加自信。”这段文字是2022年德明小学六年级一名叫杨雅齐的孩子给肖永军写的信,他每读一次,就会感动一次。
“读书不一定是唯一出路,但却是必经之路。”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要坚持去关注母校的孩子时,他是这样回答的。他认为,自己从一个农村娃走到今天,就是因为通过努力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正如他之前所说,学校是照亮他内心的一盏灯。
所以,他希望自己也能成为照亮孩子的一盏灯,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家乡的孩子们认真学习,茁壮成长,将来成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