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与《新华字典》
助几代人畅游母语海洋的“编舟人”
编辑出版,是为人做嫁的事业,需要工匠精神。叶圣陶先生毕生以“我是编辑”为荣。他晚年曾说过:“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我当过教员,又当过编辑,当编辑的年月比当教员多得多。”
1953年12月,新中国第一本汉语规范字典《新华字典》正式出版。这部小型字典诞生后,迄今历经了几代人、上百名专家和学者的10余次大规模的修订,已经重印200多次,成为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字典,也是迄今在中国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部汉语字典。说起 《新华字典》,就不能不说到叶圣陶。
1950年9月,新中国的第一个国家级辞书编纂机构——新华辞书社正式成立,魏建功担任社长。三个月后,新华辞书社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改称人民教育出版社辞书编辑室,主要任务就是编写 《新华字典》。叶圣陶不仅是 《新华字典》编写工作的领导者,也是这部字典的最终审读者。
当时,《新华字典》 编写组,集中了从全国调来的许多优秀的语言学家和文字学家。每个编写成员根据 《国音常用字汇》,每人分领了几个字母,按照各自的想法,分头进行编写。1951年夏天,初稿编写完成。编写组从编写的初稿中选了一部分油印后送领导、专家、中小学教师和中等程度的干部审阅提意见。
结果,大家对编写出来的初稿都不太满意。经过讨论,一致决定,把初稿废掉,重新编写。
1953年春完稿后,由叶圣陶负责终审,逐个字、逐个标点符号地一一改定。1953年7月17日和27日,又经过了两次讨论,最终定下了 《新华字典》 的排版格式。校样出来后,叶圣陶又通读和审改了一遍。
1953年12月,《新华字典》 正式出版后,没想到又发生了一些小插曲。原来,《新华字典》 第一版的正文,是按注音字母音序排的,而书后的《笔形部首检字表》又是全新的。当字典在方言地区发行后,很快就收到了一些读者反映的不会使用的意见。
听到这些意见后,编写组立即赶写了一份 《笔形部首检字表》 的补充说明,印成了小册子随书赠送。已经买过书的,也可以到书店来领取。这样总算解决了一些读者不会使用的难题。1954年印第二版时,正文又改为按部首排列了。
除了主持编写 《新华字典》,叶圣陶还审阅了 《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 等工具书。
编写字典、词典的人,被称为无私奉献的“编舟人”。正是有了他们创造出来的舟楫,一代代中国的孩子,一代代中国人,才能畅游在母语世界里。
来源: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