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 |
赵公专祠。 |
![]() |
赵国澍塑像。 |
![]() |
赵以炯状元故居内复现赵三太教子的场景。 |
其父赵国澍
能文能武
赵国澍 (1826-1863),字慰三,贵州贵筑县 (今贵阳市青岩镇) 人,任青岩镇团务总理。清咸丰四年 (公元1854年),曾用石砌修补青岩城垣,对家乡屡有贡献,因功得按察使衔,花翎侯选道。他能文能武,关心地方文教,严格教子。他的四个儿子中,三个中进士,其中二儿子赵以炯成为贵州历史上的第一个文状元,还有一个儿子中经魁,在科举时代,可谓殊荣,为贵州前所未有。
咸丰十一年 (公元1861年) 端午节,青岩各族人民群众依照当地风俗上街“游百病”,与洋教大修院的修士发生争吵,被修士推打。赵国澍闻讯,急派团兵围困大修院,并发出驱教令。同治二年 (公元1863年),赵国澍因青岩教案被撤职。同年四月,仍督练勇镇压农民起义军,在贵阳郊区百宜被围,逃至除家堰时,最后战死沙场。
赵国澍死时年仅三十七岁,其葬于黔陶乡挖煤冲。清廷除给上述追授外,还降旨建立专祠、国史立传。后来赵公专祠由青岩民众协同赵家建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母陈氏
教子有方
赵以炯的母亲赵三太陈氏是贵阳南明河畔陈振公之女,在赵国澍去世之后,独自抚养四子二女成人,赵以焕进士、赵以炳举人、赵以煃进士、赵以炯中了状元入翰林,赵以炯的姐姐赵以兰和妹妹赵以冷素来有才女之称。赵家因四子登科,被当地人称为一门四喜,赵三太陈氏因教子有方,被人们称为贤母。
赵三太陈氏虽出身书香门第,嫁入富贵之家,但在封建社会女人毕竟处于弱势地位,赵国澍死后,赵三太陈氏要求分家,其侄赵俭分给了赵三太陈氏一万两银子,加之清廷抚恤,赵国澍有功为太常侍卿享三品衔,其子赵以焕世袭骑都尉,在过去如果不中秀才是没有社会地位的,考中举人可出仕做官,考中进士那是人中龙凤,中状元那是天下奇谈了。
赵三太陈氏过世后,赵以炯的友人写了一副悼念的挽联:“但期远志,不寄当归,鹤发人催赴京华,岂仅仙槎希八月;已折三珠,幸存片玉,鳌头客遄还吴下,空将佳节泣重阳。”
赵以炯的好友、四川诗人知县李超琼撰有悼赵三太陈氏联:相夫著英雄义烈,教子成鼎甲科名,一门忠孝板舆来,久看彤管扬徽,人称贤母;家运慨摧折频仍,国步复阽唯孔亟,两载忧伤风习变,最惨麻衣入哭,我亦孤儿。
还有张之洞、李端棻等题的母祠匾“巾帼英雄”。赵三太陈氏在时因四子登科,赵以炯中了状元,诰封为一品夫人,在贵州的历史上诰封一品夫人的想来也屈指可数。赵以炯在回想兄弟成长的过程中说:全凭母教之功,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