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校赛教融合培育“双创”尖兵
![]() |
丘陵山地无线遥控植保机。 |
本报记者 袁航
新学期以来,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大四学生赵梓衡正忙于备考研究生。
在今年8月下旬举行的2024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华为杯)全国总决赛上,赵梓衡作为队长带领的“小莫”团队“跑得贼稳队”斩获大赛金奖。
“‘小莫’是基于ROS的双上位机大模型语音交互目标检测SLAM导航室内智能车,在对某一室内空间完成探索并自主建图后,可以如导游般为人们提供路线导航和讲解。”赵梓衡说。
比赛期间,赵梓衡在建图技术上的运用和创新思考引起电子科技大学两位教授的关注,他们有意将其收入门下继续深造。
赛教融合,一场由高校学生唱主角的创新创业热潮正在贵州不断升温。近年来,全省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赛事,培养创新意识,启迪创意思维,提升创造能力,造就创业人才。
去年底,在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上,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学生团队研制的“丘陵山地无线遥控植保机”斩获学生组专项赛高职组技术革新类金奖。
该项目针对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立足贵州喀斯特地貌特点,对接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迫切需求,研发出远程操控安全便捷、爬坡上坎通过性强的植保机,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应用。目前,该项目产学研合作企业达十余家,服务面积近50万亩次。
“通过技能竞赛培育技能人才,从参赛项目中孵化双创项目,推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项目指导教师黄玉芳表示,未来项目将持续为贵州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植保技术服务,助推我国丘陵山地省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一直以来,贵州十分重视青年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育。2022年底印发的《贵州省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方案》 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等。
放眼贵州大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他们懂技术、有拼劲、敢创新,正在为贵州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四年前,陈露露还是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数字传媒学院大一学生,如今,她已是该校一名教师。身份转变的背后,是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开设双创课程,赛教融合培育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生动实践。
“在一次双创课上,大一新生陈露露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她从小精通的剪纸技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教师李鹏回忆说,“陈露露是学校双创课堂首批覆盖的学生之一,这为她的创新创业之旅埋下了伏笔。”
在李鹏等老师的潜心指导下,陈露露不断精进技艺并创新设计剪纸作品,每年坚持不懈参加各类双创竞赛,探索出创新表达非遗剪纸文化的一套新思路,也催生了 《彩剪中国》 项目。
“在项目初期,剪纸产品颇受质疑,但我们始终坚持将传统剪纸工艺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在一剪一刀中绘就一幅幅生动传神、充满故事感的作品。”陈露露说,团队还结合社会需求反复研究,衍生出一系列具有市场潜力的剪纸文创产品。
“参加竞赛是一个非常好的捷径,因为竞争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斗志和潜力,让他们得以快速看到产业的全貌,更加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小莫”团队指导老师之一,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吴丰呈说,“学生通过竞赛,带着对现代科技走向的感知和对前沿科技的兴趣来学习,学什么都顺,学什么都快。”
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泳滨表示,以赛促教,有利于营造全省大学生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助力全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创业成就梦想,创新引领未来。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贵州将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落实政策、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支持和引导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全省现代化建设培养造就更多“双创”尖兵。